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684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_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_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_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_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_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_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从我市法律服务市场现状浅谈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 小题:我国 法律 服务市场主体杂乱,竞争无序,现状混乱。制度上的严重缺陷是其根源,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管理不力是其重要原因。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制度必须予以整理、规范。 小序:法律服务有双重概念,一是指法律人向 社会 提供的法律方面的有偿服务;二则仅指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向社会提供的法律方面的有偿服务。西方多指后者,我国皆指前者。对概念的不同诠释,代表着不同的法律服务制度的构建模式。任何制度皆源于价值取向及规范对

2、象的实际情况。我国法律服务需求总量较西方有限,但律师队伍更显不足。立法者见我国律师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律师队伍的壮大亦尚需时日,便采取了多种主体,多层次,又相互交错的法律服务制度。但是,同一市场,不同主体、不同要求、不同规范、不同责任,难免发生混乱无序。从当前我市法律服务市场之混乱即可见一斑。本人试从我国法律服务制度的构建,结合我市 目前 法律服务市场之现状,寻找缺陷与弊端,畅想改观。 关键词:律师,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行政机关 第一章:我国法律服务制度的构建 就目前法律规定允许专业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主体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 企业 法律顾问

3、、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企业登记代理人、土地登记代理人,集体 科技 企业产权界定资格,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招标投标代理资格,国有资产产权法律事务资格等十余种。 与现行法律服务制度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包括1996年律师法;1982年国务院公证员暂行条例;1991年乡镇法律服务业务工作细则,1997年国家计委,司法部乡镇法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XX年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1997年国家经贸委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1991年国务院专利代理条例;1996年国家工商局企业登记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XX年国家工商管理局商标代理管理办法;XX年国土局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

4、暂行规定等等。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服务制度采取的是的:服务主体多种多样,服务领域部门分割,并互有交错的构建模式。但普遍认为目前一般法律服务领域的服务主体主要是: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二章 质疑现行基层法律服务制度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是法律服务的核心主体, 现代 法律服务制度也应当是以律师制度为核心的。对此观点几乎是没有争议的。法律服务制度的 发展 实际上就是律师制度的发展,任何暂时的,或辅助的法律服务制度如果阻碍了律师制度的发展,就必然阻碍了整个法律服务制度和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能否满足法律服务市场的客观需求,能否保证律师制度的正常发展,是评价一个辅助性的法律服务制度是否可行

5、,和是否必要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标准。 基层法律服务制度是从80年代初开始创立的。客观的说,在当时我国律师制度初建,现有的律师队伍尚不能满足社会法律服务需求的情况下。作为必要的补充,建立乡镇法律服务机构,由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向乡镇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其他组织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法制发展的需要的。 但是在律师法颁布实施以后,在我国律师制度,和律师队伍已经得到一定发展时,基层法律服务制度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已经缩小,甚至在某些法律服务领域,和地域已经不存在必要性,而且在一些法律服务领域已经失去了执业的合法性。因此,针对目前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我国律师队伍的发展情况,基层法律服务

6、制度应当且必须进行限制。但司法部却未能从整个法制环境和法律服务市场的客观实际出发,无视立法法律师法规定,延续并扩张法律服务所建设。并于XX 年发布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予以鼓励和保障。 笔者认为现行的基层法律服务制度有以下违法和不当之处: 业务领域 199年颁布实施的律师法第46条第二款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牟取 经济 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由此不难看出,从事有偿诉讼代理和辩护法律服务的条件是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反之,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

7、书从事有偿诉讼代理和辩护业务的即属违法。这表现出我国在诉讼代理和辩护法律服务领域实行的是律师垄断制度。 但是,司法部1997年颁布的乡镇法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三条却规定:“乡镇法律服务所提供下列法律服务,应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委托人收取法律服务费:代理参加民事,行政诉讼活动。”同时,XX年司法部又发布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三条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依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面向基层的政府机关,群众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合伙组织,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上述规定明

8、确允许基层法律服务所从事除刑事辩护以外的几乎所有法律服务领域。 我国立法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同时,第79条第二款规定: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从此我们可以肯定司法部就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服务领域所做规定是违反立法法和律师法的,是没有适用效力的。 通过以上 分析 ,笔者认为基层法律服务制度和律师制度之间在业务领域方面的法律规定上存在明显矛盾。司法部应当根据立法法和律师法规定对基层法律服务的服务领域进行限制。 服务地域 基层法律服务所产生于1987年司法部发布的关于乡镇法律服务所的暂行规定。顾名思义,乡镇

9、法律服务所的服务地域就是乡镇。但该暂行规定第十一条却规定:“城市街道法律服务所,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将乡镇法律服务所的服务地域直接从乡镇拓展到城市街道。XX年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第七条又规定:“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以 农村 的乡镇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立;根据需要也可以以城市的街道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立,但在一个行政区划内只能设立一个法律服务所。”以上规定至少可以说明: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服务地域应是以乡镇为主,以城市为辅并予严格限制的。 但从我市现状来看,城市街道尤其是法院门口及附近法律服务所林立。每一个街道行政区划均不止一个,甚至多个法律服务所。实际上法律服务所服务地域的重心已经客观的转至城

10、市。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不是市场价值 规律 ,而仅是利益驱动和对市场价值规律的不正当利用,以及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监督不力。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基层法律服务的服务地域,违背了该制度创设的初衷,其法律服务地域重点应放在农村乡镇等律师法律服务目前尚不能覆盖的地域。就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而言,律师可以提供的法律服务已足以覆盖,因此基层法律服务地域完全可以限制在城市以外。就此 问题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在XX年年会上已经明确的提出。目前的关键只是如何解决制度上的衔接问题和原先已设立机构的处理问题。 法律服务机构的性质和设立 律师的执业机构是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是基层法律服务所。两

11、种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领域以及地域如上所述区别不大。但二者在机构性质及设立条件上却大相径庭。 1.机构性质: 根据XX年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依据本办法在乡镇和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事业法人体制进行管理和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为什么将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性质规定为“事业法人”? 唯一可以找到的依据,或可能的依据是XX年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接受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乡镇、街道司法所的委托,协助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关于该条所规定的“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或司法所开展的司法行政工作”

12、具体有那些,却没有相关规定。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主要或绝对主要的业务是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它是一个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社会法律服务组织,不是以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或司法所开展司法行政工作为主业,或只向政府机关提供法律支持,或向社会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 正如司法部关于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律师同时在一个律师事务所又在另一个法律服务所执业”是否适用“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问题的请示的答复中所述:“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在业务范围上基本相同,从法律的角度看,可视其为性质相同的法律服务机构。”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事业法人体

13、制进行运做和管理,但实际从事的却主要是有偿法律服务这一市场经营活动,这两方面是严重矛盾的。仅以国有资产投入的性质将其同意定性为“事业法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制度的良性发展,和对保护法律服务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均是非常不利的。 .设立条件:律师法规定: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自己的名称,住所,章程;有十万元以上人民币的资产;有符合本法规定的律师,并且需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而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规定:“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和章程;有三名以上符合司法部规定条件、能够专职从也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固定的执业场所和必要的开办资金。

14、”“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实行司法行政机关核准登记制度,核准登记由地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 可见,在设立条件上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和程序是相对严格的。而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没有最低投资限额的限制,同时也没有其他实质性限制。毫无资产保证,设立条件和程序简单,但同时其机构性质却是事业法人,独立承担责任。极其容易导致设立的任意性和经营的随意性。目前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服务所泛滥于全市,乃至全国 ,设立制度上的缺陷是其根源。 .法律服务机构的组建 根据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规定:乡镇法律服务所可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建,也可由乡镇人民政府组建。城市法律服务所由街道办事处在市、区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组建。县

15、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建地方人民政府核拨事业编制和事业经费的基层法律服务所。 可见,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均可组建基层法律服务所。如此多门多类的组建方式,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势必导致重复组建,任意组建。 笔者认为,基层法律服务所应由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统一组建,司法行政机关不得自行组建。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立审核机关,并且又是法律服务市场的行政管理者,不应作为组建者出现。否则,既是组建者,又是审核设立机关,同时又是监督管理者,甚至常常又是收益者。在制度上根本无法保证设立的必要性,合法性,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性。 执业条件 律师法规定律师执业应取得律师资格证或法律职业资格证,并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学历要求自XX年律师法修改后已变为“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以上学历”。 根据XX年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具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并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6个月,被该所鉴定合格的。学历要求高中或者中等专业以上学历。 二者业务知识和技能上的差距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