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666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1基金与知识生产自1996年OECD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以来,知识和知识生产就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科学研究活动是人类教育知识生产的主渠道。对于大多数身处主流知识生产体制之内的学术人而言,基金应该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一方面,无需讳言,学术研究的进行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持,即使是一直被视为更多地依赖于个人感悟而不是实证研究的一些传统人文学科,也与基金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所以如王炎所言,“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大师巨子还

2、是无名小辈,其实一大半的精力没用在学术研究上,倒花在如何争取到研究经费上了”;另外一方面,正因为基金对现代知识生产机制影响越来越大,基金尤其是一些通常在学界被认为级别比较高的基金,也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或者学术研究团体科研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我国,基金资助是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我国的前沿科研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科研项目从提出到确定的全过程都要经过广泛、深入研究论证,往往代表着该学科领域内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我国自1981年建立科学基金制度以来,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科学基金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是与国家五年

3、计划的实施同步进行的,以国家基金的形式支持面向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简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类研究最高级别的研究项目,在全国社科系列研究项目中处于最高层。国家社科基金设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管理学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已形成包括重大项目、年度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

4、、西部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六个类别的立项资助体系。它面向全国高校、社科院、党校、党政机关科研部门、军队院校等五大系统,被社科界视为衡量科研实力和科研组织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指南和立项资助的项目居于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之前沿,研究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全国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从宏观上反映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轨迹、现状及发展趋势。其立项资助项目的学科与地区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区的科研生产力。本文试图以一种知识社会学的理论,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立项课题的统计分析,呈现当代中国图书情报学术生产的某种特质。何谓知识社会学?虽然关于知识社会学的定义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说

5、法,但知识论一直是西方哲学的重要内容。早在古希腊时期,对知识本质问题的探求就已成为哲人们苦思冥想、孜孜以求的核心话题之一。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知识社会学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的同时也由于研究者视域和背景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流派,不过,尽管各流派的关注点各有不同,但都强调社会发展对知识生产的决定意义而不认为有纯粹的知识,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基本思路和理论预设。本文正是秉承这一思路从宏观反映国家社科基金对图书情报知识生产的影响,为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和把握学术生产提供一种可能。当然,由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对于应用性和时限性的强调,以及目前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评审制度所存在的一些缺陷,这种从量化管理的角

6、度看图书情报发展状况的思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有和其他认识视角一起,才可以完成对我国图书情报研究格局进行宏观审视的任务。本文统计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的“历年资助项目”。2从立项课题分布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格局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指南和立项资助的项目,反映了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宏观指导,其立项资助项目的学科与地区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区的科研生产力。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课题作为国家规划的学科发展路径的学术性表达,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变迁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当代中国的图书情报学术生产格局。立项基本情况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

7、报课题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以及自筹经费项目。自1994年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设立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从1994年到XX年期间,图书情报学科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总数为55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4项、一般项目374项、青年项目136项,自筹经费项目9项。统计显示图书情报科学立项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XX年开始增幅加大,XX年立项数几乎是1994年的8倍,这与整个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资助数量发展是一致的,表明随着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该领域学术研究非常活跃并不断深入,立项项目的增加和国家财政支持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对

8、于国家综合协调发展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认识使然。立项数目的快速增长与国内图书情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相一致,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撑,而研究的开展又需要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重大重点项目是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代表着每年的重点研究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体现出项目承担者的科研实力。从课题申报机制看,此类课题综合性强,竞争性更激烈;从课题立项看,重大重点项目大多数由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获得,一方面显示出上述机构具有较强的科研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上述单位在课题选题、资源占有、研究方法等方

9、面的比较优势。 .立项单位所属系统我国从事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基本力量有高校系统、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军队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包括档案馆、信息中心等)、科研机构等系统。1994-XX年国家社科立项单位分布的基本特征是: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不同类型单位的立项数量差异较大。在几大系统中,高校、社科院、党校、军队、公共图书馆及科研机构所承担的课题所占比例依次为、和.70,17年间的比例略有消长,但总趋势未有改变。显然,高校系统立项最多,其次是社科院系统。预期成果的类型分析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要求,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专著、译著、论文集、研究报告、工具书、电脑软件等。从立项项目预期成果类型分析,论

10、文集和研究报告居第一位,共154项,占;研究报告次之,共84项,占;专著和研究报告77项,占;专著68项,占。不同的成果形式各有其优势和特点。一般而言,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周期相对较短,期限一般为一年,因此,应用性的研究课题一般以研究报告和论文为主;而专著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比较适合于一些重大理论课题。图书情报类基金项目以论文集和研究报告为成果形式的项目居多,说明其研究周期大都比较短,且多数为就某问题进行的对策性研究。在预期研究成果中,大多数项目研究成果都有两种形式,统计表明,论文集和研究报告与专著和研究报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立项项目的区域分布分析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的地域分布,可以了

11、解各地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地区研究水平往往与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等密切相关,为了考察各省市区学术科研能力和发展状况,通过对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获得的课题立项数来考察地区的图书情报学术生产力。从表1可以看出,除海南之外,祖国大陆的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一定数目的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立项课题在省、市、自治区的分布差异特别大,立项课题最少的青海省只有1项,而获得的立项数量最多的北京市达137项,北京立项数是排在第二名的湖北省的近二倍。立项课题的区域分布梯度十分明显,从累计百分比看,北京市的项目数是青海、内蒙古、西藏、广西等21个省市的项目数之和,这说

12、明北京是我国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主要集中地,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核心区域,北京集中了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愧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雄居榜首,表现出雄厚的整体研究实力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因为北京科研学术气氛浓厚,国内外最新情报信息交流与接收的机会也多,从而构成一种优势,学术力量越雄厚,越受基金机构的关注和支持,获得资助的基金项目也越多。而紧跟其后的湖北、上海、江苏、广东、河南是项目产出的重要区域,也是较为活跃的地区,这与这些地区大学整体科研水平高,科研实力强有直接关系,同时这与整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显示出这些省市强劲的竞争力。而基金数最少的地区则主要分布于经济欠发

13、达、科研实力较薄弱的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立项课题的单位分布分析立项课题的单位分布,可以了解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书情报研究中的队伍分布现状,从一个角度反映出该领域内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的单位。统计表明,立项课题的单位中既有代表国家教育科研水平的重点大学和重要研究机构,也有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及信息中心等,近八成的项目由高等院校获得,这充分说明了高等院校在图书情报研究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是图书情报研究的重要阵地和核心力量。表2列出了获得5项以上基金资助的立项单位分布情况。统计表明,全国有162个单位承担了553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图书情报项目,单位与单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仔细对比分析,不难发现除

14、北京之外,其他省市所获得的研究项目,85以上是由高等院校所承担。当然,这并不是说北京地区高校的科研水平不高、实力不强,而是由于北京地区集聚了众多的科研机构、公共图书馆和党政机关等,使得北京地区的高校获得的立项课题比例低于其他省市。从具体立项单位看,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重点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分别获得5-10项以上课题,是图书情报学科国家基金项目的主要依托单位,这些单位汇集了大量图书情报研究人才,学科领军人物多,学科团队实力强,占居图书情报研究的制高点,位于学科研究发展的最前沿,是我国图书情报学术生产的主要阵

15、地。核心研究群体分析根据申请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学科立项资助的次数作为标准,来反映哪些学者属于本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人员,谁在引领中国图书情报研究。1994-XX年共有428人次获得图书情报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其中,381人获得1次资助,36人获得2次资助,10人获得3次资助,1人获得4次资助。表3列出了立项在3次以上的学者名单。从获得资助的学者来源看,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一是图书情报学科各领域的著名学者、领军人物,如侯汉清、范并思、吴慰慈、余锦凤、黄长著、焦玉英等;二是一批年富力强、锐意创新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如黄如花、陈传夫、孙建军、朱庆华、刘兹恒等;三是一批年轻的博士也崭露头

16、角,如盛小平、张广钦、王继民、冉从敬、吴丹等,他们求新、求变,富于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给我国图书情报研究带来勃勃生机。这些研究人员大都是在学术上有较大建树或在某领域处于领先研究地位并影响较大的学者或专家。表明我国已经拥有庞大的图书情报科研群体,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第二代图书馆学者,也有年富力强的第三代图书馆学者,也不乏充满睿智的第四代青年才俊,他们正在逐步成长为一支有生力量,显然我国图书情报科研队伍青蓝相继,后继有人。但是,我们同时从核心研究人员分析可以看出,拔尖人才还不多,研究人员还需加强努力,登上更高的研究平台。3结语图书情报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理论创新,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原动力。综观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学科立项课题,大多都能聚焦国家图书情报改革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