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浅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241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教学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物理教学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物理教学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物理教学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物理教学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学浅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学物理教学浅谈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互为对象的,也就是同时互为主客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客体。“教”与“学”是同时的,是矛盾统一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同时发展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应试教育”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弘扬主体教育方面有特殊的作用。为了把主体性教育落实到物理学

2、科教学当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的演示实验,还有大量的学生动手实验,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着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探求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成了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的“独角戏”,所有 的规律、定理都由教师在课堂上推导出来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根本得不到发挥。尽管我们的教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力求把概念分析得很透彻,

3、罗列出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错误。比如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总是大小相等”等等,这样的错误经常会屡次纠正而不得改正。原因就在于“教会”并不等于“学会”作为教师的职责应重在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会”上,也就是重在能力培养,重在物理素质培养。中学物理中的许多物理现象、规律都是很贴近日常生活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课之前,就已经凭知觉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认识:一就是所谓的“前概念”。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前概念”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所以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针对学生在头脑中原有的错误、模糊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是非常必要的。美国著名教育

4、家布鲁纳曾提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的发现过程。他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是一切方法。”布鲁纳还设计了发现学习的程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无疑会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这种实验探求法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要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正确

5、的结论。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要适度,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因为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运用,知识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其次,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亲自设计一些小实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不仅有效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势必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动手实验的兴趣,学生会跃跃欲试,也想亲自试一试,有的学生甚至能用相似的原理设计出一些趣味小实验,所用的仪器有时也只不过是日常常见的东西。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积极、能动的学习。中学物理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但一些学校由于实验条件不好

6、或为了节约时间,不让学生动手实验,变成了教师在课堂上说实验,认为只要考试能得高分即可,学生是否亲自做过并不重要。而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也正针对了这一错误思想,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考察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指定实验,出题较活。这正表明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一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物理实验教学正是我们弘扬和培植学生主体性的良好阵地,应给予充分的重视。2优化物理课程结构,体现主体性教育的课程观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蓝图。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形式单一,缺乏弹性和活力,成为学生主

7、体发展的桎酷,这种课程结构有待于人的调整。关于课程的设置,在教育史上一直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也就是“学科课程论”和“活动课程论”。“学科课程论”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及经验背景,但是只顾学科本身的体系或只顾社会的要求,全不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理论与实践不结合,各门学科间不联系。“活动课程论”反对分科教学,反对把一堆死的知识分别孤立地教给学生,认为分科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接受能力。但是“活动课程论”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零碎的知识,也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现在我国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基于“学科课程论”,我国的物理

8、课程设置一直存在弊端,所学的内容偏多、偏难,而且学生主要以学习学术知识为主,以升入高等学校作准备为目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课程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因为我们的物理教学目的绝不仅仅为了升学,或是为了造就未来的科学家,从更广 泛的意义上讲,应是作为公民终生教育的一部分,中学物理教育的目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未来国民的基本科学素质。中学物理课程设置首先应充分体现发展的原则,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使他们在尝试、探究等活动中,获得自由、主动的发展。其次应体现多样化原则,过去那种单一的课程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将来从事专门的物理研究,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针对这种情况应增加物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多样性,选修课的比重应有所加大,综合性的活动课值得推广。 中国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