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970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_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_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_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_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_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_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自1999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意见以来,随着上海市政府促进小企业发展政策的不断聚焦、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渐趋完善和发展 环境 的日益改善,XX年上海小企业继续呈现出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一、总体呈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指标均比上年有两位数增长。企业户数户,从业人员人,同比分别增长1149和1102;营业收入总额771039亿元,同比增加1182;全部资产原值448996亿元,同比增加2292;实收资本总额

2、440679亿元,同比增长2601。这反映了上海小企业在发展速度、规模总量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编辑。XX年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情况表指标名称年份比上年增长()1999年XX年XX年XX年XX年比1999年累计增长()企业总数(户)从业人员(人)营业收入(亿元)资产原价(亿元)实收资本(亿元)资本结构继续改善。小企业基本实现 投资 主体多元化,形成了资本或者产权相互参股、相互渗透的关系。XX年,国有、集体、法人、个人、港澳台和外商资本占实收资本总额的比重依次为169、212、258、148、70、143。其中,公有制资本的比重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而同期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分别上升了10和19个

3、百分点,两者累计17888亿元,占实收资本总额406,超过全部公有资本109亿元,是外资和港澳台资本总额的19倍。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已成为上海小企业的主要投资来源之一。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国有小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逐步退出,XX年,全市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小企业的户数比例,已由1999年的432、477、91调整为363、526、111。其中,公有制小企业的比例下降了69个百分点,而非公有制小企业上升了49个百分点,混合所有制小企业提高了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小企业已占全部小企业比重的526。二、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提升解读XX年上海小企业 统计 资料,清晰地发现小企业由国

4、民 经济 的“有益补充”的地位和“拾遗补阙”的作用,提升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的新高度,在吸纳就业、吸引创业、发展产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以及完善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上海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小企业已成为一支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吸纳社会就业的作用愈来愈强近几年来,上海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越来越强。XX年的从业人员比1999年增长了203,达63964多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75226万人的850。第三产业中的小企业成为吸纳

5、就业人员的主体。全市小企业就业人员的产业分布为:一产42万人,二产40383万人,三产26096万人。其中1999年到XX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减少了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15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却上升了17个百分点,其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服务业。非公有制特别是私营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增长迅速。XX年,全市非公有制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已达2086万人,占小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326。其中,私营小企业所吸纳的从业人员比1999年猛增了839,达1261万人,占全市小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97,比1999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XX年,私营小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49万

6、人。此外,混合所有制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日益增强。在全市以公司制为主要财产组织形态的30271户混合所有制小企业中,从业人员比1999年增长477,达到1135万人,占全部小企业从业人员的178。目前,全市非公有制小企业和混合所有制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数已达312251万人,占全市小企业从业人员的504,超过了公有制小企业从业人数总和。数据的变动充分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调整力度的加大,上海职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有制小企业不再是人们就业的唯一选择,而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小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小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已经占全市从业人数的绝大多数。小企业吸纳就业功

7、能的不断增强,在保障和促进上海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吸引投资创业的作用愈来愈大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其表现在:外省市来沪投资小企业增加。一是外省市非自然人来沪直接设立全资或控股企业达861户,注册资本总额1531亿元,同比增加452。外省市非自然人在沪参与投资(非控股)小企业232户,注册资本2772亿元。二是外省市自然人直接来沪投资大幅增长,XX年与XX年相比,小企业户数增加592,注册资本额增加703。外省市自然人在沪参与投资(非控股)的企业中,注册资本总额达5154亿元,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8、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这表明,随着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初步显现出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吸盘效应”。政府扶持的三类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第一,科技型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XX年上海仅从事技术咨询、 计算机 应用 和科研综合服务的科技型小企业就达9262户,从业人员111万人,分别比XX年增加372和987。全市民营科技小企业已超过15万家,同比增加250;专职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他们依托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的 管理 理念和技术,发挥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已经成为上海高技术人才的重要积聚地

9、,促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目前上海市认定的11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小企业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科技型小企业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 政治 稳定和社会环境日益改善,使上海成为集聚民营科技小企业投资创业的乐土;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借鉴运用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发挥企业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得益于政府建立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使科技小企业成为促进上海科技创新的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第二,都市型 工业 小企业迅速崛起。都市型工业是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为载体,低

10、能耗、低物耗、少污染、少占地,适宜在都市发展,能够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新兴工业。它主要涉及适合小企业发展的服装服饰、 电子 信息产品加工制造、食品加工制造、包装设计和印刷、室内装饰装潢、化妆品及洗涤用品制造、珠宝钻石等工艺 美术 品、 旅游 产品及健身器材制造、钟表制造,以及其他符合都市型工业特征的新兴行业。XX年,全市有都市工业型小企业6000多家,完成产值比上年增长8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1;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187。上海市中心10个区已有140余家国有老企中国 中国编辑。改造,盘活和退出国有资本;尤其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国有企事业单位富裕的技术及 管理 人员、自然人和下

11、岗职工出资置换国有小企业资产,创办非公有制小企业。3、深化企业改革,尽快提高公有制小企业的 经济 效益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是促进公有制小企业尽快提高经济效益,在 市场 竞争中获得发展的根本途径。第一,加大企业改革、转制力度,促进公有制小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资本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第二,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解决 债务 处置和人员分流难题,帮助国有小企业解脱 历史 包袱,提高应对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实力。第三,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劳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以及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办好企业的积极性。第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生产和经营 成本 ,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尽快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上述措施,发挥公有制小企业在推动上海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中国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