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心理学第二讲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41936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艺术心理学第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影视艺术心理学第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影视艺术心理学第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影视艺术心理学第二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影视艺术心理学第二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艺术心理学第二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艺术心理学第二讲(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心理学与影视艺术构成,第一节 心理物理学: 物质构成元素对视听感知的作用,心理学之父威廉冯特,威廉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生理學家,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性人物。他被普遍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创建人。,主要成就,把过去所有关于心理实验的结果加以收集并组织成一个系统,使心理学的面目大为改观,即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坚决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心理问题,这就是把心理学研究的权利从玄学家手中夺到科学家手中,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12月,

2、在莱比锡大学里孔维特楼(寄宿招待所)三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人评价,“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G墨菲),冯特之后的心理学流派,1879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在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以后,又接二连三相继出现了或反对或继承冯特的理论,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上百个。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地。,十大心理学派名称,内容(实验)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派 构造

3、主义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皮亚杰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内容心理学诞生前的心理物理学,物理学试验方法+生理学研究渠道=实验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条件 物理学+心理学=直接影响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心理物理学: 物质构成元素对视听感知的作用,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三位心理物理学家,韦伯和韦伯定律 费希纳和心理物理学 格

4、奥尔格缪勒与视听心理物理学,韦伯和韦伯定律,韦伯(E.H.Weber,1795-1878)出生于德国萨克森的威登堡,父亲是一名神学教授。有意思的是他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而是选择了几乎与其背离的一条道路,他成为了一名解剖学家、生理学家,并且是感觉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于1815年在莱比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两年后在该大学医学院讲授解剖学与生理学。他主要从事触觉的研究,颇有造诣。,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有两大贡献:,用实验系统证明了差别阈限的概念; 发现了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阈限的概念早在赫尔巴特时就已经提出了,但是他没有通过实验去证明,从而失去了成为一代大师的机会

5、。 阈限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界限,人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使用到这个词语,比如“一个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忍耐的“阈限”。 韦伯创造性地用实验证明了这一概念,他用简单、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了实验,堪称经典,而且这一概念从实验心理学创立的那天起沿用至今。,他先用圆规闭起来的两只脚,接触皮肤,然后一点点增大圆规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在不能使用眼睛观察的情况下,研究在多大的距离下,圆规的两脚所接触到的皮肤上的两点才能被知觉为两个点而非一个点。他把刚刚能感觉到两点的距离称为皮肤触觉的差别阈限。 这就是人类皮肤触觉敏锐度的指标。后来,他把这一方法推广到了全身,并且发现不同的身体部位两点阈是不一样的,手

6、指和脸部最小,肩、背以及大、小腿最大,这也和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域基本对应,手指的感觉皮层区域大,感觉灵敏,而主管肩背等部位感觉的大脑皮层相对较小,感觉不及手指灵敏。,韦伯定律对影视研究的意义,请你思考一下再看书。 观摩电影穿帮镜头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心理数量法则 k=I/I,韦伯的实验使当时的生理学家们认识到,在实验室里探讨某些历来被忽视的纯心理学问题是可行的,也是很重要的。 K: 代表一个常数 I:刚能引起感觉差异的刺激增加量 I: 作为技术的刺激量,费希纳和心理物理学,19世纪初,I.康德曾预言,心理学决不可能成为科学,因为它不可能通过实验测量心理过程。由于费希纳的成果,科学家才第一次能够测

7、量精神。,成就,心理学史家D舒尔茨写道:“ 1850年10月22日早晨,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费希纳忽然领晤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费希纳定律: P=KlgR,这里S是感觉量,R是刺激量,K是常数 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种数量关系,当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增长的时候,刺激似乎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如果一只铃在响,再增加一只,对我们造成的印象比10只响铃增加一只要强烈得多;假如45支蜡烛正在发光,再点亮一只能造成微乎其微的差别,而如果原来只点着2支蜡烛,那它所造成的影响就相当大。,含义,其感觉量与物理量的对数值成正比。也就是说感觉量的增加落后于物理量

8、的增加,物理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心理量成算术级数增长,这个经验公式被称为费希纳定律或韦伯-费希纳定律。 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对影视技术发展的意义,三种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报告法、平均误差法 影视质量的不断改进和多轨声音的不断采用以及两者对于人的心里产生的逐渐增强的作用,都可以从费西纳的测量方法上找到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原则。 测量感觉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格奥尔格缪勒与视听心理物理学,缪勒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实验心理学,在德国 19 世纪后期,虽然一般认为心理学应属于科学,但真正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者并不多,除了冯特和 H.艾宾浩斯之外,缪勒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

9、学习记忆研究 他认为学习和记忆不是被动的,艾宾浩斯的研究忽略了受试者心理运作的主动性。而且对受试而言,无意义音节也未必完全没有意义,他们会主动赋予其意义(如 LOV 就可能被受试视为 LOVE 去了 E)。,创遗忘干扰论,遗忘现象并非单纯因学习后时间延长记忆衰退所致,而多半是由于该学习活动之后又学习了新事物,以后回忆时,新学习对旧学习发生了干扰作用使然。缪勒称此种新学习干扰旧学习记忆的心理干扰作用为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直到现在,倒摄抑制依然是解释遗忘现象的主要理论之一,色觉理论补助解释,在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生理心理学家 E.海林提出的色觉理论,

10、称为色觉相对历程论。按海林的理论,当黑 - 白、蓝 - 黄、红 - 绿各组相对两种色光刺激强度相等时,结果所产生的色觉是无色感。缪勒补充解释,事实上此种情形下所产生的感觉不应是无色感,而应该产生灰色感,原因是大脑皮质的灰质发生作用所致。,乔斯特定律,缪勒毕生从事着对记忆和视觉心理学的研究。他对记忆的研究继续了艾宾浩斯以前的工作。他和其学生 A.乔斯特一起发现了“乔斯特定律”,该定律认为,当两个联想的强度相等时,则复习一次使旧联想比新联想更加巩固。这一发现可以用来解释复习分配法的优点。,心理物理学在影视中的应用,刺激考察:从个体到整体(观摩) 记忆研究:从零散到组合(电影与电视) 互动研究:刺激阈限的确定与打破(观摩恒源祥广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