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927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_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的研究 摘要: 提出了一种热虹吸管散热器,分别以水、R11、丙酮、甲醇为热虹吸工质,对热虹吸散热器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并与传统散热器作了比较。 关键词: 热虹吸 散热器 工质 均温性 0 引言 热管或热虹吸换热技术具备优良的热传导性能、二次间壁换热、热流密度可调节等普通换热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能,因而在 工业 换热和回收节能等方面获得广泛 应用 ,并在冶金、化工、建材、动力等行业有很多成功实例 1 。为了提高钢制供暖散热系统的承压能力,解决

2、容易出现的氧化腐蚀、低区超压等 问题 ,近年来,一些热管或热虹吸散热器形式陆续出现,并成为散热器开发的一个热点。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 研究 热虹吸管散热器在使用不同工作介质时的热工性能,并与常规散热器做了系统比较,对热虹吸管散热器进行传热 分析 ,为其进一步 发展 和完善以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 理论 指导。 1 基本原理 热虹吸管散热器利用柱型或板型散热器为壳体,在散热器底部穿入热媒管,壳体内注入工质,并建立真空环境,这是一种常温重力式热管。工作过程是:在散热器底部,供热系统通过热媒管将壳体内的工质加热,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工质沸腾,蒸汽上升至散热器上部凝结放热,凝结液沿散热器内壁回流至加热

3、段被再次加热蒸发,热量通过工质的不断循环相变由热源传递至热沉,达到供热、加热的目的。基本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热虹吸管散热器与经典热管的区别在于,冷凝液不是借助毛细力作用回流,而是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散热器内壁面回流至液槽,因而传热方向不可逆;另一个方面,经典热管的蒸发段与冷凝段的传热面积具有可比性,而作为散热器形式的重力热虹吸管,蒸发段相当于散热器的“内热源”,“冷凝段”的表面积远远大于“蒸发段”的表面积。 为了改善对室内热微环境的 影响 ,供暖散热器理想的目标是一定的热媒温度下得到最大的散热量,同时有均匀的表面温度,避免散热器表面出现“热区”、“冷区”。 实验系统 实验系统参照 文献 2建成,

4、由热水系统、测试小室真空系统、散热器真空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参数测量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组成。测试程序参照文献2进行。 散热器热媒供回水温度由WMY-01B数字温度计测定,流量由LZB-15浮子流量计和台秤测定,散热器表面温度由铜-康铜热电偶和UJ-36型携带式电位差计测定,热虹吸散热器内部压力由Z-60型真空压力表测定,另外记录时间的秒表一支,全部测试仪器、仪表经过校定,散热器表面热电偶布置如图2所示。 本研究选用 目前 普遍使用的钢制柱型散热器为实验对象,为了比较,同时作了常规散热器实验和不同工质的热虹吸散热器实验。 热管工质的热物理特性对热虹吸管的热工性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热管是依靠工作液体

5、的相变来传递热量的,其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一些原则 1 : 工作液体应适应热管的工作温度区,并有适当的饱和蒸汽压; 工作液体与壳体、吸液芯材料应相容,且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工作液体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热物理性质,要求液体的输运因素大; 其他,包括 经济 性、毒性、环境污染等。 本课题选用了四种工质进行研究,四种工质的热物理特性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几种工质的主要热物理参数 中文名分子式 熔点 正常沸点 相容壳体材料 温度 饱和压力10 Pa 输运因素10 W/m 氟利昂-11CFCl -111 3. 铝、铜、不锈钢 0 100 . 丙酮CH OHCH - . 铝、铜、不锈钢 0 100 .

6、 甲醇CH OH - 4. 铜、碳钢不锈钢 0 .391 100 .0 水H O 0 100 铜碳钢 0 100 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1 实验测试结果 每一测试周期为60分钟,每次测试前系统热平衡时间45分钟。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与常规散热器进行性能比较,通过调整热媒流量的办法使各实验散热器的表面平均温度对应热媒进水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另外,对于热虹吸散热器, 参考 文献1,工质灌注量为1250ml。测试数据经过整理后,如图37所示,图例说明中,“常规”、“水”、“R11”、“甲醇”、“丙酮”分别指常规散热器和热虹吸工质相应为水、R11、甲醇、丙酮的热虹吸散热器,括号中数值为各种实验散热器相

7、应的热媒流量。 .测试结果分析 依据热虹吸原理,分析图37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些具有重要工程指导意义的结论: 热虹吸散热器的放热能力不及常规散热器。 对于同样的热媒进水温度,热虹吸散热器要达到与常规散热器相同的表面温度,水、甲醇、丙酮工质热虹吸散热器对应的热媒流量需要分别增大到约倍、倍、倍;而对于R11工质热虹吸散热器,实验中,考虑到散热器内压力太大,热媒流量较小,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相应较低;各种工质热虹吸散热器的散热量明显低于常规散热器。 热虹吸散热器属于“二次换热”,总的传热热阻比常规散热器大,使得以外表面 计算 的总传热系数下降;受结构的局限,热虹吸散热器“蒸发段”传热面积远小于“冷凝段”

8、传热面积,因而其传热能力主要取决于热媒管与工质之间的热阻。另有研究表明,强化热媒与工质之间的换热可以提高热虹吸散热器总传热系数30%以上 3 。 热虹吸散热器具有与常规散热器相反的表面温度均匀性特性。 常规散热器表面温度不均匀,存在明显的“热区”和“冷区”,热媒出口附近散热器表面测试温度值明显低于热媒进口附近的测试温度值,散热器表面温度标准偏差数据比R11、甲醇、丙酮工质热虹吸散热器相应数值高得多,而且其数值随着热媒温度的升高而加大;R11、甲醇、丙酮工质热虹吸散热器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温度均匀性特性,但水工质热虹吸散热器在热媒进水温度低于88时,散热器表面温度标准偏差值与常规散热器不相上下,热媒

9、进水温度88后,水工质热虹吸散热器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温度均匀性;随着热媒进水温度的升高,各种实验工质热虹吸散热器的表面温度均匀性越显著。 对于常规散热器,热媒温度越高,进、出口端受热不均匀越显著,相应进、出口端散热器表面温度的不均匀性也越明显;而对于热虹吸散热器,表面温度不均匀是工质蒸汽不均匀分布和残存不凝性气体阻止蒸汽凝结放热引起的。沿热媒管长度方向,热虹吸工质在热媒入口端比出口端沸腾强烈,常规散热器片式或柱式结构形式阻碍了热虹吸工质在散热器内部的横向流动,导致散热器表面温度的不均匀性,随着散热器的温度升高,不凝性气体的影响相对减弱,散热器的表面温度均匀性进一步改善,另外,开发有利于热虹吸工质

10、蒸汽在散热器内部均匀分布的散热器结构形式,可进一步克服沿热媒管方向工质不均匀受热造成的表面温度不均匀现象。 适当的饱和蒸汽压范围是选择热虹吸散热器工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热虹吸管散热器主要依靠工作液体的相变来传递热量,工作液体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热物理性质,要求液体的输运因素大,并有适当的饱和蒸汽压;与经典热管不同的是,热虹吸热管没有吸液芯结构,凝结液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其最大传热能力主要受限于携带极限,而本研究中作为散热器形式的常温重力热虹吸管,内腔相对开阔,上升蒸汽流对壁面回流冷凝液的影响并不显著,工作温度区域内适当的饱和气压显得更为重要。 适当的饱和蒸汽压是热虹吸在通常热媒温度范围内正常启动的条

11、件,实验中,R11、丙酮、甲醇、水工质的热虹吸散热器的启动温度依次提高也说明了这一点;另外,过高、过低的饱和蒸汽压,以及散热器运行时内部大跨度的压力变化还给工程运用带来工艺实现上的困难;所以,水、R11不宜作为一般供暖热虹吸散热器工质;而甲醇、丙酮工质热虹吸散热器内的压力则在大气压附近变化,是较理想的选择。 尽管水有很高的输运因素,测试数据表明,水工质热虹吸散热器的热工性能并不优越,特别是热媒流量较小或热媒温度较低时,传热量较小,散热器在较低温度下运行,这时饱和气压很低,蒸汽非常稀薄,凝结放热量小,热虹吸散热器性能不佳。 残存不凝性气体对热虹吸散热器热工性能有关键性不利 影响 。 由于工艺上的

12、局限,散热器内必然不同程度地残留一定量的空气等不凝结性气体,对热虹吸散热器的热工性能带来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在热虹吸工质饱和蒸汽压较低时尤其显著,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水不宜作为一般供暖热虹吸散热器工质。 不凝结性气体存在,导致启动温度上移,在热媒温度较低或热媒流量不足时,热虹吸散热器不能启动,因而不能供热,实验中,水工质的热虹吸散热器在热媒温度较低时启动困难也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不凝结性气体在散热器内壁面形成气膜,阻碍蒸汽的凝结放热,导致热虹吸效果恶化,在热功率较小时甚至导致热虹吸现象停止,散热器性能大大降低或破坏,实验中,水工质热虹吸散热器在热媒温度较低时,热工性能并不优越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

13、,当热媒进水温度超过88以后,水工质热虹吸散热器热工性能显著改善,因为随着散热器的温度升高,饱和蒸汽压提高,不凝性气体的影响相对减弱。 各种实验散热器总放热量中,辐射放热量约占其比例的396%,这个结果与 文献 2的报道基本一致,为同类散热器的深化开发和 研究 提供了基础数据。 传热 分析 选用合适的工质,热虹吸散热器具有很好的表面温度均匀性质,因此,尽管散热器内部传热机理极为复杂,但散热器与环境之间的传热 计算 比常规散热器可能更为简单,对于热虹吸散热器表面可近似按均温处理。描述散热器的传热模型很多,本文选用Churchill 4 等人提出的模型对所研究的散热器进行传热分析,其适用的瑞利数范

14、围是:Ra10 1。 由热媒水供给散热器的热量为: (1) 散热器的散热量由对流散热量和辐射散热量两部分组成,即: (2) 散热器的垂直表面引起 自然 对流,其瑞利数可定义为: (3) 式中h是散热器的高度,T r =T s -T a 是散热器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建筑供热散热器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是太大,所以空气流体物性参数由平均温度T=(T s +T a )/2确定。参照常规散热器的供热要求初步计算得出,瑞利数的变化范围为1210 。 Churchill传热关系式为: (4) 对流放热量为: (5) 散热器辐射放热量为: (6) 根据实验条件及散热器表面特性确定,角系数F r-e 1,发射率。 为了验证分析模型,定义实验测试总放热量与分析模型计算总放热量的百分误差为: (7) 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图8表明,总放热量百分误差分布非常集中,基本上在8%范围内,说明分析模型对实验工质及散热器类型是基本适用的。但对于R11工质热虹吸散热器,在低温热媒和高温热媒情形下,误差值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分析。 随着温度升高,丙酮热虹吸散热器的总放热量百分误差数值由-10%变化到%,进一步说明了散热器壳体内残存的不凝性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