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918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一场“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给我们的思考【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我国的原生态音乐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蒙古族的“古日道”是长调的一种,其面临着失传。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其的思考,第一,“古日道”的渊源与现状;第二,“古日道”的抢救与保护;第三,“古日道”的传承与创新。与此同时,文章也提出了关于保护与传承“古日道”的一些具体设想,包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完整地保存,请民间艺人走进学校等等。【关键词】“

2、古日道”;抢救保护;传承创新XX年5月30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厅进行了“原生态民俗音乐走进校园展示会”,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29位民间艺人将民俗音乐-“古日道”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广大师生被这“原始”的音乐一次又一次地震撼和感动,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这是这所大学第一次把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者请进校园,把优秀的传统音乐资源面对面的展示给广大师生们。这种举措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引起我们对原生态民俗音乐的重视。与此同时,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对原生态民俗音乐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也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一 “古日道”的渊源与现状作为蒙古长调的一种,鄂尔多斯“古日道”具

3、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至今为止以活态传承的宫廷与民歌有机结合的歌曲种类之一。 蒙古语“古日”含有“国度”或“朝政”的意思,“道”意为歌,是一种古老的民歌体裁。据鄂尔多斯杭锦旗的老人们讲,此类歌曲源于宫廷,后蒙古王权衰微之后,流传于寺院,16世纪之后佛教中的黄教教派盛兴于蒙古地区后,将“古日道”融于寺院宗教仪式歌曲之中,随之又回到民间,成为一种民间音乐体裁。“古日道”一般都在盛大隆重的民俗仪式“乃日”上演唱。“古日道“其节奏自由舒展,音调辽阔悠长,其风格高贵典雅,展现了蒙古宫廷礼仪音乐以及宗教礼仪音乐的风貌,是蒙古族古典音乐之精品。目前,杭锦旗沿河地区,是鄂尔多斯“古日道”仅有的留存之地。所存曲目

4、虽有百余首,但会唱之人寥寥无几,可见这一古老艺术的生存问题令人堪忧。通过调查,令人惊叹的是,这一失去王府、寺院等存承空间的古老传统,竟然在民间获得了新生,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留存了下来,并与鄂尔多斯牧民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紧密地维系在一起,成为他们民俗生活、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型态。目前在杭锦旗沿河的五个苏木、乡有为数不多的 “古日道”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年事已高,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也已52岁,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他们所传唱的“古日道”亟待抢救与整理。现在,“古日道”只在当地的婚俗中被少数长者传唱,而年轻人能唱“古日

5、道”的却寥寥无几,所以,一旦这些为数不多的传承人辞世,那么,“古日道”也将意味着失传。二 “古日道”的抢救与保护作为蒙古族长调鄂尔多斯流派的一种,杭锦旗“古日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面临着失传甚至消亡的厄运,因此,抢救保护“古日道”迫在眉睫。杭锦旗“古日道”于XX年被列入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之中。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认为,除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应该利用录音、摄像等现代化手段,尽快把仍然生活在牧区的民间艺人的歌曲收藏、整理出来,这部分人是传承人的主体,是原生态文化的主导力量,若不尽快地进行抢救与保护,将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

6、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展示千百年来我们民族的智慧,可以寓教于乐地培养下一代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责任。“古日道”能在社会的变革中保留传承至今,充分彰显了蒙古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古日道”内涵深厚,内容极富教育意义,境界极高,它将历史和未来沟通起来,对当代民族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日道”之所以能在王权衰变、社会强大的转型时期在民间“活”的保护下来,说明当地百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很强,而且在传承中没有对文化进行破坏,而是完整、有序的进行了保护,这是难能可贵的

7、。三“古日道”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古日道”,它的存在极大地丰富和弘扬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给我们大众带来一次次感官上美的感受后,更使我们对以往的理念、评价标准等作出了新的思考、新的认识。它让我们真正重视了蒙古民族文化的根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是某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各界要广泛宣传、展示这一优秀文化遗产,以此来唤醒广大民众自觉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从而让人们深切感受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真谛,从实践中掌握本领,进而传承“古日道”这一蒙古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应让“古日道”这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纳入国民教育体制,在中小学进行推广,培养一批文化生力军,

8、努力让“古日道”能够“活态”传承。把传统和当代、时尚和古朴的东西结合起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对“古日道”的研究力度,进行真实活态的传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就能强化文化记忆,固化民族身份,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的确,这场展示会给予我们太多的思考。保护与传承即将失传的“古日道” 是任重而道远的责任,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种“古老的音乐”始终保持一种真实的原生态美。【参考文献】杨民康原形态”与“原生态”民间音乐辨析J 音乐研究006,01期樊祖荫由“原生态民歌“引发的思考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007,01期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