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849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和声学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是高师音乐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与核心。为不偏离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基础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更好地凸显“师范性”课程体系,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素质的需要。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框架下,优化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课环节,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更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我们责无旁贷。一、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与课程间的联系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课,是高

2、师音乐教育专业两门专业必修课。而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小学校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过去的课程设置,大多注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这样导致了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和渗透,缺乏知识与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使学生往往只懂得单一的学科学习,而缺乏学科间的知识关联。长期以来,传统的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课的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都各自独立、互不干涉,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明显地存在着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造成理论、技术以及演奏技能各自为“政”,这无疑会造成学生无法将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实践教学能力差,课堂上学到的用不上,该用的没学到,不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为不偏离高师音乐教育人才

3、培养目标,紧贴基础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和高师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文化间课程与课程之间彼此隔离、课程与学习者分离的致命缺陷,我们在制定XX级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决定将和声学的基础和声部分抽出来,与钢琴即兴伴奏整合为“基础和声与即兴伴奏”课,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将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在一起,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课程整合的学习形成已知的知识点联网并向未知的知识点延伸,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构建一个前后关联、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无疑为提高学生对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改善学生

4、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落实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项要求的保障。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由于基础和声课理论性强,同时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好的和声感,这就要求学生在初学阶段必须大量地、循序渐进地接触和声音乐,使学生能够从和声的进行中感受到和声的色彩、力量、倾向性以及和声的情绪和情感,以帮助学生对和声理论的理解和消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声的兴趣和自信心。而刚刚入学的学生大多都不具有对和声音乐的感性经验,加之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人数较多,在授课时,多采用集体授课的教学形式。这时,教师如果还采用“授课布置作业学生做题”这种传统的理论化的授课形式,就会导致学生对和声的理解永远只停留在公式和教条上

5、,做出来的和声题也会毫无生命力。理论化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它忽略了学习者的自身基础和学前素质及脱离实践去讲述抽象的和声理论,使学生在缺乏对和声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去学习理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还会导致学生无法对和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从而使学生对和声的学习失去兴趣和自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最终放弃学习这两门必修课。实践证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不适用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和声与即兴伴奏的课程教学。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将传统的基础和声课与即兴伴奏课整合为“和声与钢琴编配”,这样,理论化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在初学阶段,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介绍初步的和声知识及向学生介绍具有典

6、型意义的乐曲范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钢琴即兴弹奏在键盘上用缩编的简单方式将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谱例表现出来。这样,既改变了学生过去对和声理论学习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不易理解和吸收的状况,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个人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和声音乐感,使学生对音乐中的和声现象有多方面的、大量的感受和了解,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坚实的感性基础。三、整合课程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基础和声与即兴伴奏的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无一不存在如前所述的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教材的编著过程中,大多注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等弊端。也许,这样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适用于专业的音乐作曲系的学生

7、们,然而对于那些学前程度参差不齐、学习年限短、教学课时少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来说,这样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反而容易造成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和渗透,缺乏知识与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使学生往往只懂得单一的学科学习,而缺乏学科间的知识关联等弊病。在课程整合之前,笔者就遇到不少学生反映说感觉基础和声课与即兴伴奏课没有多大联系。当然,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排除还存在其他各种因素,如: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基础和声课与即兴伴奏课的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明显地存在着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使理论、技术以及演奏技能各自为“政”,这无疑会造成学生无法将学科间的知识融

8、会贯通,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保证和声知识结构体系的相对完整的基础上,引入键盘即兴弹奏的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及辨别和声作题与即兴伴奏的同异。换言之,教师可根据编配简易合唱及编配简易伴奏的要求,通过课程整合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将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在一起,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教师还可以通过整合课程,将“和声与钢琴即兴弹奏”拓展到听音、视唱、曲式、作曲、配器等其他学科领域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也使学生在基础和声与即兴伴奏的学习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通过

9、课程整合的学习形成已知的知识点联网并向未知的知识点延伸,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构建一个前后关联、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无疑为提高学生对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基础和声与即兴伴奏的课程整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地实践机会,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虽然,基础和声课需要讲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如果教师能机智地将即兴伴奏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融入到础和声教学中,便能将理论的讲授压缩到最少的时间,把更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纳入到即兴伴奏实践当中,并结合学生在弹奏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结合弹奏实例来进行讲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基础和声与即兴伴奏的课程整合,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基础和声与即兴伴奏的横向联系的研究和实践这样的课程整合,来去除和减少原来课程中多余的理论讲授与讨论,节省大量的师资与教学资源,这对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的教育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课程整合还有许多宝贵的资源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笔者只是将近几年我们在基础和声与即兴伴奏课程整合方面的一些尝试与探索加以总结,在此与同行们商榷。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