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677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XX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 013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3 一、XX年我国学前艺术教育政策概述1.我国学前艺术教育大事记XX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教育部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到要办好学前教育,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对各地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导检查。同年4月,教育部倡导开展XX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建议各省市自治区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进行学习和使用。为做好指南的

2、培训与贯彻落实工作,参加指南研制和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团队执笔编写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 从XX年开始,各省陆续展开了对指南的学习培训,但对指南的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浙江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于XX年1月发布通知,提出了学习和落实纲要,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全员培训、建设实验区和基地园、加强社会联盟宣传等。河南、四川、山西、辽宁等地区逐步展开了指南培训活动。陕西省教育厅于XX年初发布,建立百余个指南实验区。XX年,全国很多省市展开相关课题研究、著作编写和论坛讨论。上海市闸北区展开了“艺术探究、自主表达幼儿艺术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由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加拿大宋庆龄儿

3、童基金会主办,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信息与研究中心承办的XX年“文化艺术与儿童发展”幼教论坛在上海进行。四川泸州市新马路幼儿园的教师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展了一套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与此同时,有些地区开展了艺术教育公益服务项目,建立了艺术教育服务基地。XX年10月,由我国童萌基金会开展的“艺术温暖心灵”公益项目推介会在京举行,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校举办艺术小组活动。XX年11月,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与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联合正式启动了“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幼儿教育实验基地”。2.学前艺术教育政策分析XX年国家对于艺术教育的相关政策主要围绕

4、指南展开。针对艺术教育的两个方面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纲要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实践指导。这些指导建议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为儿童塑造培养艺术的良好条件。包括带领儿童参观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他们提供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的机会,以及用于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此外,需要在儿童创作时,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第二,在艺术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包括引导、回应和鼓励。在儿童观察景观和作品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在儿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点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教师并不是以命令者的身份将知识强加于儿童。第三

5、,尊重儿童的兴趣和他们自发的创造,使得儿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指南中特别提到,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出现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要给予理解和尊重。 需要明确的是,指南中艺术教育的目标和指导建议与指南的总体要点是不可分割的。这些要点包括: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可以看出,指南的核心要义是以幼儿为本,艺术教育也要本着这项原则展开。二、XX年学前艺术教育研究近年来,随着有关幼儿艺术教育的政策的提出,以及学校和家长们对孩子全面发展的不断重视,有关学前艺术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在此仅分析XX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在这些研究中,不同学者们从

6、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个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相关看法。1.学前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种回归本原、回归生活,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趋势。吴怡晨认为幼儿艺术教育应从人本性出发,把教育建立在人本主义上。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以及人的成长和发展。它关心的是个体的创造性、内在潜能和自我实现。艺术教育应该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成长,陶冶儿童情操,使他们发展良好人格特质。引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的观点,即儿童应该发展成为情知合一、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艺术教育应注重儿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并让儿童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1 有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生命教育

7、是一种以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为视角的教育方式。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儿童通过感性的方式了解世界,而且是通过艺术使儿童学习彰显自身。2由此可以看到生命教育与人本主义一样注重人本诉求。 此外,研究者们分析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观点,挖掘幼儿艺术教育价值观。杜威认为,艺术教育强调的并不是艺术技能的学习,而是鼓励孩子们用各种艺术的方式自由3。当孩子们在参与艺术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行事,他们更可能感受到表现和创造艺术的乐趣,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会反过来激励他们尝试更好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我表达的能力。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指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形成健康又具有活力的教育形式。在艺术 当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

8、取向体现着教育的方法、形式和内容上,都要依据生 活的需要,使得教育与生活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2.学前艺术教育的策略第一,美术教育策略。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美术欣赏、绘画与手工制作。有学者认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将作品分割成元素,从画面的细节出发,引导儿童一步步观察作品。5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通过提问引发儿童的思考,加深他们的体验:首先是作品想要表达什么,其次是作品带来的感受和体验。绘画和手工制作属于美术表现和创造。首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教学主题。6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小班幼儿刚结束感知运动阶段,绘画练习可以集中于点、线、面等动作练习

9、,如指导幼儿绘制由环绕的线组成的,给空白画上色等。 将游戏运用到美术教育中也是可行的策略之一。有学者认为儿童艺术教育应坚持并体现儿童游戏的本质精神,这有利于提高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性,从而发展完整的人格。7如用游戏化的语言布置绘画任务,通过竞赛的方式展开绘画活动,甚至在幼儿绘画结束时加入游戏,如要求幼儿“让每一支画笔回家”来让他们养成收拾工具的良好习惯。 第二,音乐教育策略。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能掌握基本的音乐感受,发展他们的唱歌、节奏把握和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8。奥尔夫教学法是国内学者研究较多的教学途径。根据奥尔夫的观点,音乐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

10、学习,音乐教学不单单只有音乐,还需结合动作、舞蹈和语言展开。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之一是结合语言的教学,如将儿歌和节奏练习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其次包括结合动作的教学,如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加入拍手、跺脚等动作,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奥尔夫强调音乐教育应该从游戏入手,寓教于乐9。第三,多元整合的教育策略。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都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教育,不应过度分化10。在儿童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时可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如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播放与作品主题相关的音乐,能够促进儿童对作品的感知理解以及艺术通感能力。所谓艺术通感,就是接收一种感觉信号的同时,

11、能够产生其他形式的体验。艺术通感能力,不仅可以拓展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感知,也有利于更快更好的适应环境,促进成长。改革开放以来,幼儿艺术教育经历了复苏期和发展期,目前正处于研究的繁荣期11。与20世纪的艺术教育相比,当前的艺术教育观念在一些方面上有所突破。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纯理论的探讨,目前学者已经通过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学前艺术教育进行了探索,得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就XX年有关艺术教育研究而言,学者们探讨的角度比较完整,包括艺术教育的实施立场、策略方法以及应用策略等。可以看到目前学前艺术教育从儿童的自身需要和主观能动性出发的人本诉求,主张儿童自我潜能的实现。同时艺术教育是生活中的教育,不能够脱离实际,照搬书本上的教学方法。教育只有以生活为中心才能够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的进行多元整合的艺术教育策略,同时注重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更多的实验研究,如使用对比组设计来检验教育方法是否真正有效。此外,还需留意艺术教育民族化和国际化的有效平衡。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