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670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xx—xx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xx—xx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xx—xx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xx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XXXX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 规律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例;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来自我院ADR监测中心XXXX年按照国家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判断上报的ADR报告,以其中被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及“可能”的126份报表作为统计资料。 方法逐项统计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物及该药物的种类、剂型、用药途径、ADR临床表现、ADR症状分类等,进行频数分析。 结果 性别及年龄分布:在126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年龄11个月82岁。 药品类型分布:126例ADR报告中,涉及品种62个,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ADR72例,占%,其次是中成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 不同的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的关系: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 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在1

3、26例ADR中,最常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紫癜等;其次是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 转归情况:126例ADR报告中治愈70例,好转56例。 ADR报告填写质量评价:在格式方面,填写缺项、填写内容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等情况较为普遍。在内容方面,常缺少联系方式、患者体重、用药的起止时间、关联性评价等。 在阐述方面,对ADR的体征、症状及处理情况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够全面。 讨论 126例ADR报告中,男72例,女54例,比例为1。老年患者33例,占%。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肝、肾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减退,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消除;合并多种疾病、多联用药使A

4、DR发生率增加,在工作中应加强ADR的监测。 在126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居首位,这与近年我国ADR分析结果一致1,2。可能原因是我院抗感染药的使用中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临床用药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经验疗法,不习惯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的准确性不足3。 国家ADR数据库中涉及中药ADR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尤为突出。中药除制剂质量问题外,可能与中药含有植物蛋白、色素、树脂等有关,作用具有多重性,易引起ADR。长期以来,医生和患者认为中成药药性平和、ADR少,应用较安全,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够重视。 静脉给药是

5、ADR发生的主要途径,其发生比例过高除了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因素外,还可与静脉注射液的内毒素、pH值、微粒、渗透压等有关。利用时间生物学、时间药动学和时间药效学与序贯疗法的关系,设计合理的序贯疗法。选择合适给药方式,既可迅速发挥药效,又可以防止毒副作用的产生。 从ADR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这与上述两种反应在临床上易于发现和诊断有关。血液系统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报告最少,可能与发现ADR时,医生未进行血液、尿液及生化检查,或发现患者有血常规、生化指标改变时,有多种情况需进行鉴别诊断有关。 126例中有61例在出现ADR后及时停药,未作其他 治疗 而自愈。

6、49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如确定属于ADR后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治愈和好转。有些药品可能引起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的ADR则较难发现或需和患者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因此可能延误治疗并影响转归。若患者能了解相关ADR知识或发现异常现象后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停止继续用药,就有可能缩短转归时间。 为减少自愿呈报方式所造成的漏报现象,加强对医药护技人员ADR知识宣传,由全院医药护技人员共同组成的ADR监测 网络 ,增强对ADR的监测力度,及时收集ADR信息。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提供合理化用药的服务,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 医院 医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1许峰,张全英.全国690家样本医院XXXX年用药分析. 中国 药房,XX,19(17):1293-1296.2陈军,黎碧玲,魏俊婷,刘凯南.我院XXXX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XX,19(5):372-373.3曹兴海.如何审核处方用药适宜性.中国医药导报,XX,3(25):146.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