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664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_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_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_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_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_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_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WTO体制下竞争规则分析鉴于贸易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日益紧密相关,以及国际贸易领域中限制性竞争行为日益增多,WTO在1996年新加坡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做出决议,“建立一个工作组, 研究 成员提出的有关贸易与竞争政策相互作用的 问题 ,包括反竞争行为,以便确认值得在WTO框架内进一步考虑的领域”。据此,WTO成立了贸易和竞争政策互动工作组,几年来,在该工作组组织下,各成员国就如何在WTO体制下建立竞争规则进行了探讨。 在XX年多哈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我国加入了WTO。与

2、此同时,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确认了建立一个多边框架来加强竞争政策对国际贸易和 发展 的贡献的必要性,同意从现在到WTO第五届部长级会议这段时间,贸易和竞争政策互动工作组将就以下方面的澄清做进一步的工作:核心原则,包括透明度、非歧视和程序上的公平以及核心卡特尔(HardcoreCartels)规定;自愿合作方式;支持通过能力建设逐步的加强发展 中国 家的竞争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参与者的需要应给予完全的考虑,应就解决这些需要给予适度的灵活性。 而且根据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部长宣言的部署:在WTO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以后,将以谈判方式会议上经由明确一致达成的决定为基础,进一步进

3、行竞争政策的谈判,并且谈判应在不迟于XX年1月1日前结束。第五届WTO部长级会议将评估谈判中取得的进步,提供任何必要的 政治 指导,并采取必要的决定,当所有领域的谈判结果出台的时候,将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的特别会议,就这些结果的接受和实施做出决定。 竞争政策是WTO涉及的一个新领域,长久以来,人们对WTO的认识只局限于WTO是消除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各国进行市场准入谈判的场所,而对于WTO体制在竞争 法律 制度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则尚未有从学理上进行系统的认识和研究。根据竞争法的基本原理,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力、禁止限制竞争性协议、审查 企业 合并是竞争法的三大支柱。其中,前两类制度在WTO现有体制中

4、已经初现雏形。本文的出发点即在于,试图从竞争法这一崭新的角度对WTO体制进行剖析,系统 分析 WTO现有的初步的竞争规则。一、WTO协议中竞争规则的发展演变WTO成立之前的阶段GATTWTO体制在本质上是一个基于重商主义理念开展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该体制以市场进入为导向,通过互利的贸易减让促进全球贸易的开展。1在WTO是否应该纳入竞争规则,长期以来一致有两种争论。支持者认为,“只有贸易政策,而无竞争政策,政策体系是不完整的,其存在的缺陷、漏洞和盲点,必定会使单一贸易政策行之不远”。2反对者则认为,“当国家之间更加趋于相互开放市场,限制性商业惯例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就更小。所以,WTO应该致

5、力于其传统的角色,继续完成旨在减少消除政府所设置货物服务贸易障碍的议程”。3由于存在上述两种针锋相对的辩论,WTO在将竞争规则那纳入其体制的过程历经曲折。事实上,早在1948年3月,探讨组建ITO的哈瓦那会议上,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23个创始缔约方便达成协议,要求通过透明度、协商、调解的方式来控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危害。会议通过的哈瓦那宪章第5章第46条指出,“缔约国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并与本组织合作,管制国际贸易中限制竞争的商业实践,如分割市场或者增强垄断势力,而不管它们是由私人企业还是国营企业所为”。4但是,美国政府将成立ITO之条约送请其国会批准时,遭到国会之反对,致使ITO未能成立

6、。在此前,由于ITO的23个创始会员为筹组ITO曾在一九四七年展开关税减让谈判。各国为避免筹组ITO的努力完全白费,且美国政府参与关税减让部分之谈判已获国会授权,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最后协议,将该关税谈判结果,加上原ITO宪章草案中有关贸易规则之部分条文,成为众所熟知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如此,哈瓦那宪章原先关于限制性商业惯例的规定便被舍弃,不过,在GATT之中,保留着一些可以适用于限制竞争行为的模糊规则。此后,在GATT缔约方组织的前七轮多边谈判中,有关限制性竞争行为的规则一直未能进入谈判议程,或者虽进入谈判议程,但是却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二)WTO成立之后的阶段1994年结束的第八轮乌拉圭回

7、合谈判,各方不仅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而且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保障措施协定等协定中对限制性竞争行为都有涉及。其中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其后达成的关于 金融 业和电信业的附属协议,明确地在具体产业部门纳入反对垄断的竞争规则;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则要求,在对该协定进行审议时,应该考虑是否补充有关投资政策和竞争政策的规定。WTO成立之后,在1996年新加坡第二届部长会议上通过的宣言第20条要求,“建立一个工作组,研究成员提出的有关贸易与竞争政策相互作用的问题,包括反竞争行为,以便确认值得在WTO框架内进一步考虑的领域”。

8、据此,WTO贸易与竞争政策相互作用工作组成立并开展工作。经过多年努力,XX年多哈第四届部长会议决定于XX年1月31日到XX年1月1日进行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多边贸易谈判,其中贸易与竞争政策关系是新一轮多边谈判的议题,如果新一轮谈判取得成功,WTO体制下将正式建立全球性的竞争规则。 二、WTO规则中针对滥用市场支配力行为的规定(一)禁止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 企业 滥用市场支配力的规定垄断的产生有两个主要途径:其一、立法机关或政府授权企业进行垄断;其二、企业由于所在行业的特点或通过自身经营优势形成的垄断。企业具有垄断地位,这一事实并不为竞争法所反对;只有当企业存在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竞争法才进行

9、规制。在对外贸易中,政府授权企业对某一领域进行垄断的情形尤其多,这种做法被称为“国家垄断贸易”。国家垄断贸易指,“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引起混乱无序的诸如某种农业品、烟草和石油等,把本应由私人公司经营的国际贸易,由国家承办,政府依法指定某家企业作独家经营或专买专卖,排除本行业内的竞争,实行垄断”。5在我国加入WTO,承诺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之前,我国外贸体制即为国家垄断贸易体制。与竞争法对待垄断经营者的态度一样,“GATT并不想禁止设立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或者单位,仅为了限制其滥用的机会”6。由于国家垄断贸易与关税、海关手续、数量限制、国家补贴等手段被视为阻碍国际贸易的重要障碍,GATT为防止经办国

10、家垄断贸易的企业滥用支配地位,在GATT第2条第4款、GATT第17条、GATT注释和补充规定以及关于解释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7条的谅解中作了详尽的规定。1、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的界定根据关于解释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7条的谅解第1款的规定,所谓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指被授予包括法定或宪法权力在内的专有权、特殊权利或或特权的政府和非政府企业,包括销售局。8也就是,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国有企业、私人企业,也包括实际上从事垄断贸易的政府机构,例如欧洲各国政府农业部门的“营销局”。2、滥用市场支配力行为之禁止限制对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时进行加价。根据GA

11、TT注释和补充规定,进口加价指“进口垄断向进口产品收取的价格超出起岸成本的幅度”。以烟草专卖为例,一条名牌外国香烟的国际市场价格假定为100元,在不存在垄断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缴纳10%关税及其他税费后,以10%利润计,则在国内市场售价为125元。但是,由于专卖公司具有垄断地位,可以把售价加码到200元一条。这种超高定价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显然属于国内竞争法禁止的行为。然而,由于这种行为实质上等同于变相加关税,例如原先价格125元的香烟被加码到200元,实质上等同于加收了75%的关税。可见,利用经营垄断贸易的企业进行的加价行为,进口国可以变相地抑制国内需要,限制进口。GATT第17条对上

12、述加价行为作了原则性规定,要求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应仅依照“商业因素进行垄断产品的购买或销售”。也就是,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仅仅能在合理商业因素的范围内,对进口产品加价。这一原则体现在 中国 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216段,“工作组各成员指出:中国大部分农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这个差价容许中国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或单位以低价进口,而在将产品授予批发商与最终用户时加价。有些成员担心,这种做法在关税配额管理创造更多准入机会后,会更加普遍。这些成员特别关注,加价会降低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并限制中国最终用户可使用品级与质量的高低。中国代表表示,现在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并未对进口产品加价,而指收

13、取正常的交易费。因此,中国的做法符合WTO义务,并未造成任何贸易扭曲,且中国 法律 限制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收取的费用”。在上述要求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对进口产品加价必须合理的基本原则下,GATT第2条第4款与GATT第17条第4款还根据垄断贸易的产品是否在成员的减让表中,区分以下两种情形进行规定:第一、如果国家垄断贸易的产品是在减让表中的产品,则适用GATT第2条第4款规定,“如任何缔约方形式上或事实上对本协定所附有关减让表中列明的任何产品的进口设立、维持或者授权实行垄断,除非减让表中有所规定或最初谈判减让各方之间另有议定,否则此种垄断不得以提供平均超过该减让表所规定的保护水平的方式实施

14、”,也就是对于被列入减让表的受垄断经营产品,垄断带来的保护水平以减让表所列约束税率为上限。9第二、如果国家垄断贸易的产品不是在减让表中的产品,则通过透明程序进行保障。对此,GATT第17条第4款规定,“对一不属于第2条下减让对象的产品设立、维持或授权实行进口垄断的一缔约方,应在有关产品贸易中占实质性份额的另一缔约方的请求,应将最近代表期内该产品的进口加价通知缔约方全体,如无法进行此类通知,则应通知该产品的转售价格”。歧视行为的禁止歧视行为是滥用垄断地位的另一种表现。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由于其处于专买专卖的优势地位,更有条件进行歧视行为。例如,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在货物向哪个国家地区出口,货物

15、从哪个国家进口的 问题 上,可能不依市场导向,而考虑其他因素,而做出歧视性的选择。当垄断贸易的产品是某种独特商品时,上述歧视行为更可能造成对他国的损害,从而引起关注,如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214条规定,“一些工作组成员考虑到中国作为世界主要丝绸供应国的地位,对纺织部门原材料的供应表示关注,特别是丝绸的供应”。GATT禁止上述歧视行为的发生。GATT第17条第1款项规定,“每一缔约方承诺,如其建立或维持一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无论位于何处,或在形式上或事实上给于任何企业专有权或特权,则该企业在其涉及进口或出口的购买和销售方面,应以符合本规定对 影响 私营贸易商品进出口的政府措施所规定的非歧视待遇的一般原则行事”;同时,(b)项进一步要求,当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进行垄断产品的购买或销售时,“应依照商业惯例给予其他缔约方的企业参与此类购买或销售的充分竞争机会”。概而言之,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企业不得有歧视性的商业行为。禁止服务贸易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力的规定服务贸易是乌拉圭回合谈判才开始涉及的领域,但在进展迅速。在1994年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之后,1997年还进一步达成了基础电信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