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98538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长沙实习考察西汉墓组报告一,实习目的:拓展专业知识。通过实地观察考古工作过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进同学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二,实习时间:XX年9月15日三,实习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四,带队老师及实习人员:朱铁权老师,周繁文老师及14级考古学专业同同学五,撰写本组实习报告成员:谢小倩郑嘉怡谢丽雯邢丽维钟晓琳谢涵雨许奎甲六,实习过程和体会9月15日我们本来的行程安排是湖南省长沙市的简牍博物馆参观。简牍作为中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的书籍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研究人类的历

2、史和文化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而长沙市是目前中国出土简牍最多的城市,长沙市的简牍博物馆则据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集简牍收藏、保护、展览、研究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这对于我们了解简牍保护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具有很大帮助。遗憾的是,因为没有事先了解情况,当天正好是简牍博物馆的闭关日,因此我们错过了这次珍贵的机会。但幸运的是,我们改变了行程,阴差阳错的得以参观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并去正在进行挖掘的建筑工地看到了一座汉墓的挖掘现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位置比较偏僻,其建筑也是很小巧,而我们去的那天刚好所里没有很多人,因此倒也没太拥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量应该是采用蒸馏水浸泡的方法来暂时存放的正处

3、于修复和保护状态的简牍。简牍这种文物历经千百年留传至今,气候、土壤、地下水以及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使得它们处于随时被破坏的危险之中,因此,简牍的保护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当然不仅是简牍,其他文物亦是如此,没有保护,何谈研究。接着我们还参观了他们进行修复工作的实验室,实验室虽看起来很凌乱,但却让我感觉很充实。和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在这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修复各种历史文物,想必定是一件幸福而又充满成就感的事情。接下来由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负责人带我们去参观长沙一座正在发掘研究的汉代墓葬。因为工地在长沙市区,一会儿就到达目的地了。进入工地现场便感觉黄土弥漫,工地施工的声音很响,进入工地,发现已经被挖成一个巨大的方

4、坑,丝毫不像考古现场,我们带着疑惑走进去,现场发掘人员向我们解说,我们才得知这里原本是施工工地,是偶然发掘到古墓,施工过程中对这座古墓造成了一定影响,随后立便立即上报,让考古人员来保护现场并进行发掘。因为发现及时,墓室没有完全被毁,但墓壁已有明显破坏。据现场考古人员解释,他们初步推断这个墓的时代是在西汉晚期一位贵族的墓,这座西汉墓曾经被盗,发现有过盗洞痕迹,部分器物已被盗走。盗墓贼挖盗洞从耳室进入,再到前室后室,从耳室出,因而有一个耳室的遗物堆积是完整的,当时我们到考古工地时尚未发掘。经过他们抢救性发掘及对遗物进行清理,出土器物已移交到文物保护机构,并且在工地周围发现多处不同年代的墓。墓葬的棺

5、椁破坏严重,甚至于完全破损,墓坑内仅剩一块椁底板,也没有找到墓主人的尸骨。棺椁的破坏除了历经千年的历史难以保存的原因外,与发掘地点长沙的地质结构和水文情况也有一定关系。长沙是古楚之地,湘江经由长沙,使得长沙周边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加上地处亚热带,雨热同期,河流气候等共同作用,土壤多是冲积性土壤和红壤。红壤是地带性土壤,有一定的酸性,长时间地形和气候的变迁等的可能会加剧墓葬中棺椁的腐蚀和毁坏,影响考古人员的研究分析。下午时我们在墓葬方坑外观察,部分堆积虽然没有发掘清理,但仍可见一定量的青铜器和其它器具。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也聚集在墓坑外观察讨论,听考古人员的解释说明。之前长沙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和天马

6、山汉墓出土了大量文物,震惊了考古界,对研究古时长沙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提供了大量帮助。这座初步鉴定为西汉的墓文物尚未出土完毕,只有等专家对墓葬的规格进行考究,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对周边地区和墓葬的关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从该墓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漆器以及陶瓷器,并且考古工作者也主要通过这些器物判断出来了墓葬遗址的年代,那么汉代的青铜器和漆器到底有哪些特点?汉代青铜器汉代青铜器的造型特征汉代青铜器造型摆脱了商代铜器神秘、厚重、古拙的作风,显得灵便、轻巧。在用途上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在器物特征上强烈的表现出了时代风格。汉代青铜器的特点是:鼎的造型为圆形,有盖,多敛

7、口,腹耳,三短蹄形足。圆形壶在汉代称为“钟”.酒器多做成鼓腹,三短蹄形足,平底或圆底,腹壁有三个或两个衔环铺首,两侧各有一半月形的耳,铜耳环的形制大多呈椭圆形式圆形。汉代铜灯数量很多,形制纷呈,重要的有豆形灯、雁足灯、人形灯、牛形灯、羊形灯、风形灯、兽首形灯等。两汉时期的铜饰牌大多饰有镂孔的人和各种动物纹。动物纹中有马、牛、羊、犬、鹿、虎、豹等,许多动物图像都十分生动。汉朝时期青铜器工艺与纹饰秦汉时代的青铜制农具、工具、武器逐渐被同类的铁制品所代替,漆器和瓷器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因此两汉时代的青铜器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相比,大大逊色了。这一时期的北方铜器上的动物纹仍然以浮雕和透雕为主,尤其以

8、长方形透雕带饰最为典型,按题材可分为三类:伫立或伏卧形,搏斗或撕咬形,人物活动形。构图复杂,设计奇巧,用不同的层次来表现动物各部位的特征。汉代青铜器在历史上的地位虽比不过商周,但是它对中国工艺美术的贡献是显赫的,影响是远大的。湖南汉代漆器湖南省在西汉时期为长沙国所在地,因此在湖南省有着大量的西汉时期的墓葬。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墓葬中,出土的漆器不仅数量和种类很多,而且因其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大多数的漆器能够在经历几千年仍然能够保持完整。因为这种特性,也使得漆器在南方受到欢迎。在湖南地区出土的西汉时期的漆器在使用功能上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饮食用具、梳妆用具,例如盂、耳杯、奁;文娱

9、用具,比如乐器、砚台;丧葬用具,例如镇墓兽;兵器,如盾等。其中以日常生活用具和墓葬用具居多。这就与漆器在汉朝时期的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制作漆器的胎骨从厚重发展到轻薄,更加轻便灵巧,使漆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出土的西汉时期的漆器种类多样,精美复杂,漆器的作用可见一斑。器物的精美离不开它的工艺,在汉朝时期,漆器的髹饰虽沿袭了战国时期的样式,但在制作技法上已经有很大的创新,比如在文帝时期出现的锥画技艺,针划填金,在漆器上施加油彩的纹饰绘制方法以及用稠厚物质堆出花纹的堆漆工艺。虽然漆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汉朝无疑是漆器发展的一个高峰。秦汉时期的漆器还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漆器上多

10、注有铭文,一般有烙印、刻划、漆树三种书写方法。这些铭文的标注对后来的学者研究漆器的年代、产地、工艺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注意到墓葬中有四耳的罐,并且它的耳是左右方向,也就是孔是从上往下的,以前没见过这种耳,所以很好奇。在询问朱铁全老师后了解到,陶器在石器时代更多的是双耳器,瓷器在汉代就有四耳器,在南北朝尤其南朝耳就比较多了,而到了唐代就多两耳或者一耳;而这种左右方向的耳叫“贯耳系”,意思就是从上往下贯通,但在该墓中的耳上下通道很短,没有呈现太长的管状。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场所两件事情,使我们对考古专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同同学有不同的看法以及倾向,有的同学热衷于文物修复方面的,认为这样很

11、有趣也很有意义,更多的同学则是对挖掘实践更感兴趣,简单的实习参观,也是对我们个人对自身在考古中的定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而就个人而言,我更在意的是当今考古与社会大众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有听到老师们讨论,说这个西汉墓的发掘保护算是正常,因为工地负责人以及开发商较好的配合了这次保护性发掘工作。但是在现下社会快速化进程中,一板一眼的保护性考古挖掘可行性不大,跟我们一年后即将参与的实习性工地挖掘全然不同。如何在获得社会大众最大化的宽容理解包含的情况下对文物进行挖掘开发,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大众考古,必然要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日常化,而不是普通老百姓眼中的盗墓、宝藏之类。考古专业其实很广,有

12、很多我们还未曾领悟到的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而对于大众考古的发展进步,也更需要我们去推进,去理解,去宣传!文物修复工作者讲解工作内容“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三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湖南省博物馆喻燕姣内容提要:XX年8月6日至10日,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三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沙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4篇,这批论文分八个专题围绕马王堆汉墓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关键词:马王堆汉墓发掘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XX年8月6日至1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长沙磊光乡土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三十周年国际

13、学术讨论会在长沙隆重召开。这次会议聚集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甘肃、四川、江西、湖北、湖南的97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会议期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郭伟民、向桃初、张春龙先生介绍了湖南最新考古发掘成果,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湖南省博物馆为会议举办的长沙国文物特展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发掘的大量文物珍品。会议共收到论文64篇,这批论文围绕马王堆汉墓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论文可细分为下面八个专题:一关于马王堆汉墓发掘及其意义与研究历史的回顾对马王堆汉墓发掘三十年进行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是

14、本次会议的主题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再说马王堆汉墓发掘的意义一文,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角度,论述了马王堆汉墓发掘的意义。他认为,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在处理糟朽易损文物、多学科协同研究、传播科学考古知识、整理出土文献等方面影响深远,国内几乎没有哪一个考古发现可以企及。湖南省博物馆熊传薪的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它在中国考古学上的地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世荣的难忘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与研究,都回顾三十年前马王堆汉墓现场发掘情况,以及发掘报告的编写和帛书竹简整理研究概况,并阐述了其在中国考古学上的地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介钧马王堆汉墓研究评述则综述了三十年来有关马王堆汉墓研究的成果,内容涉及

15、古尸保存原因的研究,有关马王堆汉墓的历史地理研究,三号墓墓主研究,墓葬所体现的汉初丧葬制度的研究,帛画研究,地形图和驻军图研究,出土漆器、乐器、纺织品研究。而最多篇幅用于对所出土的极具学术价值的帛书相关研究的评述。二关于马王堆汉墓文化源流的研究关于马王堆汉墓文化源流的研究,在之前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湖南省博物馆的高至喜认为马王堆汉墓中楚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湖北省博物馆的郭德维则认为马王堆汉墓是秦文化的继续,汉文化尽管也吸收了楚文化因素,却主要是在秦文化因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次,湖南省博物馆刘彬徽马王堆汉墓文化源流与相关问题的研究,对秦文化的南播和马王堆汉墓中的秦文化因素等论文提出的看法进

16、行了讨论,就马王堆汉墓的文化源流及其楚、秦文化因素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提出马王堆汉墓是楚汉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盛璋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文书、画、图与楚汉文明关系初探,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马王堆汉墓文物中的楚汉文明因素。三关于马王堆汉墓墓主的研究马王堆汉墓的墓主人是谁?这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中的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也是国内学术界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三十年来进行了两次大讨论。第一次是关于一号墓主人是谁的问题,经过讨论,以墓主人是利苍夫人而告终。第二次是三号墓主人是谁?是利豨的兄弟还是利豨?已讨论了三十多年,尚未取得一致意见。近年来由于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及对文献认识的歧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