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9738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文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文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文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文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ppt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道德 第二讲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第二讲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起源及其流派,一、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起源 二、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历史分期 三、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流派,一、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起源 伦理思想史上几种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1)本能论:,达尔文:道德起源于人的社会本能,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2)神启论:,圣经”摩西十戒“,基督教,道德来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起源于客观世界之外的“天”、“神”、“佛”、“上帝”和“绝对精神”等。,一、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奉别的神; 二、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三、谨守圣安息日; 四、孝敬父母; 五

2、、不可杀人; 六、不可奸淫; 七、不可偷盗; 八、不可做伪证陷害他人; 九、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十、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黄金律,(3)天赋论:,孔子:”天生德于予“;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康德:人的善良意志是与生俱来的,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如“天性”、“良知”、“良心”和“理性”等,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墨子也说:“兼爱”和“义”都出于天的意志,是“顺天之意。”,(4)需要论:,荀子:由人们生存发展需要产生的,荀子认为,

3、道德是人们联合起来,互助合作的产物。他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5)情感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即人的生理欲望和心理机能,(法)爱尔维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的起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前提和直接基础;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 、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出现,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方面的前提和关键环节。 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

4、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3、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道德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形成、从少数人的明确意识到多数人所意识的漫长历史过程。,一个实验:,“五只猴子”与香蕉,资料: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

5、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萌芽及产生,(一)原

6、始社会道德由自发而朴素的风尚习惯而出现道德的萌芽 (二)夏代道德 (三)殷商时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萌芽 :“商俗尚鬼” (四)西周时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发展: 以“孝”为核心的宗法道德规范 “修德配命”和对道德作用的自觉 “敬德保民”的“德治主义”的雏形 (五)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法诸子伦理思想兴起并发展,(一)原始社会道德观念的萌芽,大约距今五、六千年的黄帝时代,作为朴素的风尚习俗的道德观念开始萌芽。 1、勤劳、勇敢、智慧道德观念萌芽 原始氏族时代,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生活资料的获取十分艰难,在人类个体的体力能力不足的地方,惟有发扬勇敢、勤劳、智慧的品德,才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获得

7、生存下去的条件,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燧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神农氏”教民稼穑“、等神话传说都反映当时人们勤劳观念、勇敢观念、智慧观念的最初萌芽,及对勤劳、勇敢、智慧的诚挚追求。,2、团结协作,公正无私道德观念的萌芽,原始时代,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氏族成员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关系,大家和睦相处,结成群体,协力同心,共同对付恶劣的自然环境,因此孕育了团结协作、公正无私的德行。,淮南子-览冥训记载黄帝时代“强不执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公正而无私”的情况,反映了原始时代的人们过着平等协作的生活。淮南子-修务训则直接用“公正无私”赞扬尧的美德。这些文献的记

8、载可以窥视远古时代人们道德观念的萌芽状况。,3、一些基本道德概念的产生,宽、柔、恭、敬、毅、温、廉、刚、义等基本的道德概念在舜时代已经产生。,皋陶说:“宽宏大量而又严肃恭谨,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态 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具有才干而又办事认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又刚毅果断,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节,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坚强勇敢而又合符道义。能在行为中表现出这九种品德,就会吉祥顺利啊!,尚书-皋陶谟记载:“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算是中国司法

9、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而且黄帝的修德不是精神上的“闭门修养”而是走向实践,通过“播百谷”“治五气”等劳动心力耳目的实践活动,为万民造福。 又记载在尧时代氏族首领带头实践“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为后来礼治的“尊尊”、“亲亲”原则奠定了基础。 史

10、记还记载了舜在“父顽”、“母嚣”、“弟傲”的情况下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的可贵品格。,4、领袖人物萌发了自觉的“修德”意识,原始社会后期一些氏族首领人物产生了以身作则,带头进行道德修养的意识。,孝感动天,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

11、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大禹更是一位“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的领导者,为治水“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5、原始社会的道德具有自然纯朴性。 原始社会是以个人尚未成熟,尚未脱掉同其他人的自然血缘联系的脐带为基础的。在原始社会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个体与群体处于自然统一状态,权利与义务没有明显差别,整个社会仅仅是基于风俗的统治,因此道德也基本上是作为风俗习惯而存在。原始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原始社会道德具有自然纯朴的性质。,据古代典籍记载,在原始制度下,整个社会“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

12、治(韩非子.五蠹),人们彼此和睦相处,“无有相害之心”(庄子.盗拓),“无尊卑贵贱之别,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吕氏春秋.恃君览);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自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些反映了原始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是自由平等的,而且维护这种原始的自由平等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原始社会的自然纯朴性表现在: (1)原始社会道德同原始宗教观念和习惯意识密切结合在一起,它的贯彻也主要通过宗教意识、传统力量以及习惯的摹仿和尊从。

13、 (2)具有较大的直观性。 一般是人们通过感情或感觉的直观形式对道德现象的具体概括。所以往往含混不清。,如何评价原始社会的道德? 氏族社会的淳朴的道德风尚,为人类的道德进步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也为后世进步的、高尚的道德提供了各种原始的风范,但是,如果对此作现代人的理解,那就错了。它毕竟是人类的童年,这就决定了氏族社会的道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群婚、氏族之间复仇、杀死俘虏、吃掉失去劳动力的老人等也被认为是道德的,这是原始人道德上愚昧、野蛮、残暴的表现。这是与生产发展和人自身发展低下联系在一起的。,(二)奴隶社会的道德:,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道德也因之而分裂为阶级的道德。奴隶制是人类

14、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的道德也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阶级道德的类型。我国一般认为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奴隶制,经过商、周(西周、东周),在我国大约延续了1300多年。 奴隶社会是一个以公开的不平等和最直接最残酷的奴役形式而出现的阶级社会。奴隶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由此陷入深刻矛盾之中。对立阶级的道德的斗争就是这种深刻矛盾的一个重要内容。道德的发展被置于新的社会条件和新的动力的基地之上了。,中国奴隶制的形成,是经过了一条天下为家的途径。它与从氏族到私有再到国家,国家取代氏族的革命途径不同,而是一条由氏族直接到国家再到氏族贵族的普遍私

15、有,氏族演变为国家,国家与氏族混为一体的维新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长期完整保留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系氏族公社形式,因而是一种宗法制国家,又称社稷。中国奴隶制及其形成特征对奴隶制道德思想乃至2000多年的封建伦理文化都有着深刻影响。 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始终同从天神崇拜和宗祖崇拜的宗教观念密切结合,同奴隶制宗法政治观念密切结合。,关于德的由来:在原始社会,那些神人兼备的英雄或氏族族长的行为是好的、善的、有德的。这时的“德”不具有任何道德评价的意义,它仅仅是一种习惯意识。 随着至上神的产生,天成为“德”的最高代表,人世间的一切都被认为是上天赋予的,而且都被认为是合理的,从而天就得到了

16、人们的崇拜,但“德”仍不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它仅仅是一种宗教意识。 “德”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当时随着宗教成为奴隶阶级的统治工具,神权开始为君权服务。地主阶级在“受命于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上天的“德”的属性。这样由上天延及到人事,由上天之德又派生出了世俗之德,而地上的统治者也正因为从上天那里获得了德,并能以自己的德与上天之德相参配,所以才受天命,得天下。 德真正成为完整意义上的道德观念,乃是在西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1、夏代的道德发展 早在夏代奴隶主阶级就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与宗教意识和宗法政治意识紧密结合的道德观念。作为我国道德文化的最高概念“德”的概念,此时概已萌生。(尚书-禹贡下有“祗台德先,不距朕行”的记载)。 夏代非常重视祭祀,可能也有了自己祭祀鬼神的礼制。 作为宗教政治规范的礼大约在夏代就已经产生。,2、殷商时期的道德发展,殷商时期,奴隶主阶级对这种宗教政治道德已有了较高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范畴和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