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_8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97095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_8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_8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_8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_8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_8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_8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化脓性腹膜炎_8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腹膜炎,【概念】 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分类:发病机制原发性和继发性 病因细菌性和非细菌性 累及范围弥漫性和局限性 临床上所称的急性腹膜炎多为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约占总发病率的98%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涉及整个腹腔称之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常见而危险性大是其特点。原发性腹膜炎很少见。,中医源流:散见于肠痈、腹痛、胃脘痛、结胸等病证。 诸病源候论“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由脏腑虚寒冷气容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主要临床特点: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及高热、大汗、脉快。,【解剖与生理】 腹膜:腹膜是一层浆膜,面积几与全身皮肤相等,可分为两部分: 壁层腹

2、膜覆盖在前腹壁和盆腔壁内面 脏层腹膜覆盖在内脏表面脏层腹膜包住脏器后悬垂或固定于膈肌、腹后壁和盆腔壁,形成多种不同形状的韧带、系膜和网膜。,网膜: 小网膜连接肝脏与胃、十二指肠的腹膜 大网膜悬垂于胃和横结肠之下、小肠之前 腹腔: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连成一个空隙 小腹腔位于胃和小网膜后方的小腔,经网膜孔(Winslow氏孔)与大腹腔相连。小腹腔位于腹部的上部靠后位,取半卧位以免脓液流入小腹腔,造成治疗困难;也有利于小腹腔脓液流入大腹腔的盆腔部,减少毒性吸收,便于处理。,腹膜壁层神经:是肋间神经和腰神经的分支,属躯干神经系统,触痛敏感性强,疼痛定位准确,受炎症刺激后引起腹壁肌肉反射性收缩,产生腹肌强

3、硬。 腹腔脏层神经:来自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末梢,属植物神经,对牵引、膨胀、压迫等刺激较为敏感,但对疼痛的定位较差。,腹膜的生理机能: (1)减少摩擦:腹膜表面光滑,经常渗出少量淡黄色清晰稀薄液体,润滑腹腔,可减少胃肠道蠕动时或其他脏器移动时接触面的摩擦作用。 (2)吸收作用:腹腔为一潜在空腔能容纳大量液体,但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可吸收大量等渗液、血液或空气。,(3)防御作用:颗粒异物或细菌侵入腹腔,腹膜立即渗出吞噬细胞,进行围剿歼灭,故腹膜对于感染具有强大的防御作用。大网膜的作用尤为显著,常移动至重感染病灶,包围阻挡,防止扩散。 (4)修复作用:腹膜具有很强的修复作用,受损伤或缺损后常为结缔组织

4、所代替,结缔组织往往过度增生,形成粘连和束带,导致肠梗阻。,【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 继发性腹膜炎 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穿孔、破裂、炎症 或手术污染。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厌氧 菌,其次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一般多为 混合感染。 (1) 腹腔内脏器穿孔或破裂 (2) 腹内脏器炎症扩散 (3) 腹腔手术污染,原发性腹膜炎 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的腹膜炎称原发性腹膜炎。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经血行、淋巴道而达腹腔,引起腹膜炎症。患者多为儿童,尤其是在肾病、猩红热、营养不良等机体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二)病理 胃肠内容物或致病菌进入腹腔后,机体立即产生反

5、应,腹腔发生充血、水肿,并失去固有光泽。 二、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外感风、湿、寒、暑,或内伤饮食及气血瘀阻、虫积,以致肠道传导失职,脉络不通。,感受寒邪 积滞阻结胃肠 阴寒内盛 肠道气机 中阳受戕 升降失常 饮食不节 湿热食滞交阻 传导失职 肠胃气机 失其疏利 素体阳虚 脏腑虚寒 脏腑失于温养 肠道传 腹 寒湿停滞 化失利 痛 气血瘀滞 情志不遂 脏腑功能失调 气机逆乱 络脉不通,【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一)腹痛 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及扪诊时加剧,局限于腹部一处或弥漫至全腹,但以原发病灶处较为显著。 (二)呕吐 开始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至因炎症毒性反应或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则发

6、生持续性呕吐,呕吐物转变为含有黄绿色胆汁,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三)体温和脉搏 突然发病的腹膜炎,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开始体温正常,以后逐渐上升。如因脏器炎症而继发的腹膜炎,体温原已升高,以后更为增高。年老及衰弱病人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脉搏常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如果脉搏逐渐加快而体温反而下降,则为病情恶化征兆。,(四)感染中毒 出现高热、大汗、口干、脉速、呼吸浅快等中毒表现。后期则出现面容憔悴、皮肤干燥、眼眶凹陷、口唇发绀、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严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感染性休克。,二、体征 (一)视诊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伴有明显腹胀。腹胀加重往往是判断病情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

7、 (二)触诊 腹壁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三者合称腹膜刺激征。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胆囊穿孔,腹肌强直程度可达“木板样”。,(三)叩诊 因肠道内充满气体而叩诊时全腹部呈鼓音。胃肠穿孔时,可因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气体而使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腹腔内积液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四)听诊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系肠麻痹所致。 (五)直肠指诊 如直肠前窝饱满及有触痛,则表示盆腔已有感染或脓肿。,【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达8595% 。涂片可发现很多中性粒细胞含有中毒颗粒。 (二)尿常规 尿比重增加,尿醋酮试验阳

8、性,常出现蛋白及管型。,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可见肠腔内积气或有液平面,空腔脏器穿孔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二)腹腔穿刺 抽出液如含有食物残渣、胆汁,应考虑上消化道穿孔;抽出液有粪臭味,考虑为肠道下段穿孔;抽出血性液,可能为肠绞窄、出血性胰腺炎;肝脾破裂及子宫外孕破裂可抽出血液。,【诊断】 一、辨病要点 (一)持续性腹痛。 (二)恶心呕吐。 (三)腹部体征 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肉紧张,最典型者呈“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或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四)感染中毒症状 高热、大汗、口干、脉速及呼吸浅快等。 (五)血、尿常规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9、,尿常规浓缩,比重增加,并可出现蛋白及管型,尿酮阳性。 (六)X线、B超 (七)腹腔穿刺 抽到脓性液体,高倍镜下观察发现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便可确诊。,二、辨证要点 急性腹膜炎按其症状与体征当属中医“结胸”病范围。一般而言,局限性腹膜炎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超过二个以上象限者,即属本病,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气血骤闭型 主证 骤然剧烈腹痛,有如刀割,迅速累及全腹;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拒按,腹硬如板,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伴恶心呕吐,大便结,小便短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数。,(二)胃肠实热型 主证 持续性腹部剧痛,腹胀拒按,局部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明显,肠鸣音减弱或

10、消失,伴发热、恶寒、恶心呕吐、胸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三)厥脱型 主证 腹部膨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明显,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手足不温,甚至四肢厥冷,呼吸浅促,或见斑疹衄血、呕血、便血、小便不利、甚至无尿。舌质光敛红绛,苔黄干而厚,脉沉细疾数或伏微欲绝。,三、鉴别要点 需与急性腹膜炎相鉴别的疾病主要有: (一)内科疾病 (二)原发性腹膜炎 (三)急性胰腺炎 (四)急性肠梗阻 (五)腹膜后炎症,【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局限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 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选用有效广谱抗生素,配合口服活血祛瘀、通里攻下、清营解毒的中药治疗。如病情

11、恶化、腹膜炎症状不能控制,则应及时剖腹探查。,2、继发性腹膜炎 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原则上均应及早施行,其手术方法有穿孔修补、病灶切除,吸出脓液及腹腔引流等。但由于病因不同、病变阶段不同、病人体质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二、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疗法 1、适应症 (1)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穿孔,子宫外孕破裂出血等所致的弥漫性腹膜炎,发病早期,一般情况较好,腹腔积液不多,休克和中毒症状不明显。 (2)弥漫性腹膜炎已有局限化趋势,或已形成腹腔脓肿者,可暂不手术。 (3)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腹膜炎。,2、方法 (1)一般治疗 半卧位;禁食、胃肠减

12、压、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2)抗生素治疗 (3)中医分型治疗 气血骤闭型 治法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胃肠实热型 治法:通里攻下,泻火解毒。 代表方 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常用药 厥脱型 治法:清营解毒,泄热养阴。 代表方 清瘟败毒饮合清营汤加减,(4)外用药物治疗 药包热敷法 适用于阑尾炎引起的腹膜炎。 双柏散热敷法 适量以水蜜调成糊状热敷腹部,每日2次。 (5)针刺 常用穴位:足三里、中脘、梁门、天枢、曲池、内关等。采用强刺激手法,每次留针3060分钟。一日34次。 (6)中药灌肠,(二)手术疗法 1、适应症 (1)弥漫性腹膜炎一般均需手术治疗;

13、(2)原因不明,需要探查者; (3)急性腹膜炎经非手术治疗病情恶化者。 2、手术方式 (1)处理原发病灶 (2)腹腔引流 (3)清除腹腔 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吸尽腹腔内脓液,去除腹腔内异物。,【诊断治疗思路】 一、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及高热、大汗、脉快为急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特征。 二、急性腹膜炎的诊断首先是明确是不是腹膜炎。急性腹膜炎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X线或腹腔穿刺检查,诊断一般不难。,三、对急性腹膜炎的诊断重要的是找出腹膜炎的原因,尽可能找出原发病灶。早期病例,原发病灶比较容易发现。晚期病例必须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和X线检查等作全面分析,才能找到病灶。

14、如仍不能明确原发病灶,由于急性腹膜炎本身就是施行手术的适应症,可考虑进行剖腹探查术。,四、严格掌握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腹痛范围、体温、白细胞、腹肌紧张、腹胀的程度等,作为判断腹膜炎症进退的参考,也可作为是否中转手术的重要依据。 五、临床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腹膜炎的症状、体征和检验结果等,以及病情发展情况来选择手术的适宜时间。如属下列病症均应施行急诊手术:,(一)腹腔内病变严重者,如腹内脏器损伤破裂,胃肠道或胆囊坏死、穿孔,手术后胃肠吻合口漏等所致的腹膜炎。 (二)腹膜炎重,无局限趋势而病因不明者。 (三)病人一般情况差,腹腔渗液多,肠麻痹或中

15、毒症状明显,尤其是有休克表现者。 (四)经短期非手术治疗(一般不超过12小时),如腹膜炎症状与体征不见缓解或反而加重者。,六、在手术去除病因后,应尽可能吸净腹腔脓液,清除食物残渣、粪便、异物等。为了防止膈下及盆腔脓肿的形成,该两处可结合原发病灶部位及腹膜炎的范围予以引流,放置引流物部位应适当。 七、术后病人中毒症状明显好转后,可取半坐卧位,使脓液向下顺流入盆腔。由于盆腔腹膜吸收能力较上腹部为差,中毒症状较轻,该处的脓液引流也较容易。,八、急性腹膜炎经治疗,炎症被控制后,常可引起相应的纤维粘连。多数粘连不会产生任何后果,但有部分粘连可能引起肠梗阻,因此应控制感染,预防肠粘连的形成。,急 性 阑

16、尾 炎 【概念】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急性化脓性感染。 中医源流: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肠痈”的范畴。肠痈的发病原因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少阳厥逆,机关不利 发肠痈。”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既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脏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解剖与生理】 阑尾是位于盲肠内后方的一个蚯蚓状盲管,可分为基底、体、尖端3部分。 其尖端可指向任何方向,常见有回肠后位、盲肠后位、盆腔位、盲肠内侧位等。 阑尾切除后对人体并无明显影响。阑尾在腹壁上的投影是在右侧髂前上棘与脐部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临床上称之为阑尾点或麦氏(McBurney)点。,【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