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9159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院清朝设置军机处A.B.C.D.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

2、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2017北京文综,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史

3、实推论A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纺织业在商代占有重要地位B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C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等理财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局面7.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8.(2017课标全国,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

4、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革新B.造纸术的改进C.装订技术的提高D.科举制的盛行10.(2018天津文综,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

5、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1.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记载:“凡为子为妇者,毋得私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公婆),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D.限制父母分配权利12.下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时。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

6、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14.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

7、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中国8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看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摘编自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材料四钱锺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

8、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摘编自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请完成:(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说明理由。(2)根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1.B解析:

9、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藩镇割据。“节度使”是唐代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唐朝三省六部中“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根据题干材料中“节度使”和“中书省”信息可推断为唐代,故B项正确。汉代没有节度使,北宋初年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已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此后再无节度使擅权的局面。因此,A、C、D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的信息,故可排除。2.B解析: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有利于豪强实力的壮大,不利于皇权的强大,故错误;唐朝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正确;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枢密院分管军事,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正确;清朝设置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正确。由此可知,选B项。3

10、.A解析: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从材料信息看,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他顾忌史官对其言行的记载和由此产生的后世的评价。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史传统对君主个人行为的影响,故选A项。史官所撰写的内容不可能全部可信,排除B项;史官与君主之间有矛盾,但史官主要是为皇权服务的,且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看,宋太祖明显不愿意史官记载对自己不利的言行,而非所有言行,排除D项。4.D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官员职务。转运使是中央派往地方的官员,负责地方财政;兵部属于六部之一,是宰相的下属官员;知府属于地方官职。三者都不可能“位同宰相”。枢密院属于中央机构,主管军政,枢密副使“

11、位同宰相”,故选D项。5.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行省收取的税赋除一部分留作地方备用外,其余上交中央,可见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故A项正确;在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行省与都省的制衡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行省有收税的职权,并不能体现它是收税的专门机构,故D项错误。6.C解析: A项中的关键词“甲骨文”反映了时间为商代,“祭祀蚕神”可知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汉墓出土纸质地图”可知西汉已经发明书写用纸,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夜市”只能说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无法体现突破空间限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青苗法等理财措施

12、”可知这些措施的施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局面,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B解析: 材料只反映出皖南及仙君山两地的茶叶种植状况,没有体现出茶叶种植在农业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两地从事茶叶种植的人较多,“业于茶者七、八”“召采茶人力百余人”,说明两地茶叶生产走向专业化,故B项正确;唐朝农业的耕作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没有出现巨变,故C项错误;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8.A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发展状况。从表格数据来看,占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74.1%),故A项说法正确。占有高额土地数量的户数较少,还不足10%,故B项说法错误。土地兼并不明显,

13、无法反映出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无法反映农业生产效率问题,故D项错误。9.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出现,宋朝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获得较大进步。印刷术的进步,便利了书籍的普及,藏书者因之增多,故选A项。10.B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民本思想。“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均关系到“君之尊之存亡”,说明朱熹强调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君主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影响君主统治存亡的因素,不是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灭人欲”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朱熹的思想只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不是创新,故

14、D项错误。11.B解析: 根据材料中子女的财产由父母公婆支配的记载,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尊长的敬重和孝顺,这是对封建纲常伦理的维护,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材料的主旨。12.C解析: 黄州寒食诗帖为书法作品,无法体现“工笔重彩”,故A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有些字借鉴了行书的写法,不具有“笔画详备”的特点,故B项错误;苏轼此帖的字有正有斜,雅俗共赏,故C项正确;宋代书法重意境,重个性,不讲求“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故D项错误。13.参考答案: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2)略。等次论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14.参考答案: (1)观点一:同意。理由: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集镇、夜市、海外贸易兴盛;明清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