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8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一语文调研卷与答案(word精校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390619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2018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一语文调研卷与答案(word精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市2018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一语文调研卷与答案(word精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市2018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一语文调研卷与答案(word精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市2018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一语文调研卷与答案(word精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市2018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一语文调研卷与答案(word精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2018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一语文调研卷与答案(word精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2018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一语文调研卷与答案(word精校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2018年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一语文20186本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6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最近热播,因“狼顾之相”而留名于史的军政大臣司马懿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 这个在外人眼中怕老婆、实际上心狠手辣的“冢虎”,半辈子经历着韬光养晦的生活,最后却地成为曹魏政权的掘墓人,为后代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A视线潜伏轰轰烈烈B视野蛰伏轰轰烈烈C视线蛰伏振聋发聩 D视野潜伏振聋发聩2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 分)A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B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C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D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下列各项中,诗句与名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3 分)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A武侯祠杜甫草堂文天祥祠屈原祠B武侯祠杜甫草堂屈原祠文天祥祠C杜甫草堂武侯祠文天祥祠屈原祠D杜甫草堂武侯祠屈原祠文天祥祠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 分)A四载同窗,一朝分离,望着朝夕与共的同学离去的背影,不禁生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

3、我向秦”的慨叹。B中秋佳节,独居的老人却只能对着“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景象,思念着远方的儿女。C古代士大夫既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也有“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智慧抉择。D十一长假时,在濛濛细雨中,游客感受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书话”论说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渐为人世淡忘而值得一怀的“老版本”。 “文人书话”意在表露情趣, ;“学者书话”意在叙说知识, 。 借用钱锺书语式,文人书话是,学者书话是 ;借用古诗鉴赏语式,文人书话 ,学者书话则 。因而侧重考证版本源流或阐释

4、文献内涵的意蕴 因而侧重品味鉴赏“以丰韵神采见长” “以筋骨思理取胜”老实作“赋” 长于比兴AB C D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题。陈邦彦,字令斌,顺德人。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举于乡 ,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闻汀州变 ,劝观生东保潮、惠,不听。初,丁魁楚等立永明王由榔监国于肇庆,观生遣邦彦入贺。王西走梧州,邦彦甫入谒,而观生别立唐王聿键于广州。夜二鼓,王遣中使十余辈召入舟中,语以广州事。邦彦请急还肇庆,正大位以系人心。王大悦,立擢兵科给事中,赍敕还谕观生。乃遣从人授观生敕,而自以书晓利害。观生犹豫累日,欲议和,

5、会闻永明王兵大败,不果。顺治三年冬十二月,大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谋起兵。初,赣州万元吉募兵于广,得余龙等千余人。赣州失,龙等无所归,聚甘竹滩为盗,溃卒多附,至二万余人。四年春,大兵克肇庆、梧州,前驱抵平乐。永明王方自梧道平乐,走桂林,势危甚。邦彦乃说龙乘间图广州,而己发兵由海道入珠江与龙会。且遗东莞乡绅张家玉书曰:“桂林累卵,但得牵制毋西,浔、平间可完。是我致力于此而收功于彼也。”家玉以为然。大兵自桂林还救,扬言取甘竹滩,龙等顾其家,辄退,邦彦亦却归。大兵攻家玉于新安,邦彦乃弃高明,收余众,徇下江门据之。七月与陈子壮密约,复攻广州。伏兵禺珠洲侧,伺大兵还救会城,而纵火以焚舟。子壮如其计,果

6、焚舟数十。大兵引而西,邦彦尾之。会日暮,子壮不能辨旗帜,疑皆敌舟也,阵动。大兵顺风追击,遂大溃。子壮奔高明,邦彦奔三水。八月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婴城固守。越数日,城破。邦彦率数十人巷战,肩受三刃,走朱氏园,旋被执,馈之不食,系狱五日,被戮。永明王赠邦彦兵部尚书,谥忠愍,荫子锦衣指挥。(选自明史陈邦彦传,有删改)【注】汀州变:1646 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监国:当时民间盛传崇祯皇帝的三太子朱慈烺尚在人世,故永明王暂“监国”,后永明王登基,年号永历。大兵:清军。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邦彦甫入谒 谒:拜见B会闻永明王兵大败,不果 果:结果

7、C徇下江门据之 徇:进攻D与诸生朱学熙婴城固守婴:围绕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明代指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B(举于)乡:指科举考试之中的“乡试”,中试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C谥:一般指封建时代地位较高的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D荫(子锦衣指挥):封建时代因祖先的官职、功劳而得官称荫。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立擢兵科给事中,赍敕还谕观生。(2)桂林累卵,但得牵制毋西,浔、平间可完。9为维持南明政权,陈邦彦在政治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请简要概括。(4 分)三、古诗词鉴赏(

8、8 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霜天晓角梅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注】春威:初春的寒威,俗称“倒春寒”。(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阕中“梅”这一形象的特点。(4 分)(2)诗中的“雁”对表现人物情感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4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6 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2)亦以明死生之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3)女也不爽, 。 (诗经卫风氓)(4)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5) ,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

9、琵琶行)(6)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五、名著阅读(5 分)1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楼梦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见河里飞起一白鹤,湘云作了“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冷月葬花魂”。B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赞歌,在鲨鱼咬掉大马林鱼约四十磅肉并带走捕鱼工具后,老人感慨“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C风波中的赵七爷不轻易穿竹布长衫,三年来每次都是他认为“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时才穿上它。D边城中的大老天保与年青时的父亲顺顺一样都是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捉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13边城中“悖时砍脑壳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说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

10、(3 分)六、现代文阅读(一)(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 17题。黄果杨振声熙攘的朝市过去了,菜场中满地零散着青菜的枯叶,鸡鸭的落毛,鱼的鳞片,热闹后的冷落。太阳已将近午了。恽太太提着半篮青菜,露着自己瘦弱的身影走出菜场,在菜场西头排列着一堆堆水果摊子。 鲜艳清香的水果摊后坐着落牙的老太婆,用麻绳慢吞吞地纳着枇杷形的鞋底;或是穿着新蓝布裤褂的壮丁,口里衔支香烟,眯细了眼睛斜视行人,忖度那些衣服褴褛的再也不敢走近他的水果摊。 恽太太望着那些骄傲的水果出了一回神,然后怯生生地走到一个小女孩的水果摊前。“几文一斤?”她拾起一个娇嫩圆润的黄果在手中试着分量。“八十块。”小女孩子眼也不抬。“买

11、一个呢?”“四十。”恽太太轻轻地把黄果放还原处,红着脸默默走开。她踽踽地走向回家的路上,愈走愈感不安起来。 她答应过昆生她的第三个刚满四岁的男孩子,买菜回来,给她带几个黄果。 这不能算是不惯孩子,在抗战时期,教授的子女已渐渐入不起学校,哪能吃水果呢? 不过这次是因为孩子病了,发烧半月总不退,医生说是营养不足,要多吃点牛奶与水果才好。 所以她才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至于牛奶,她两日前打听过,一天一镑每月一千元,那就当然不考虑了。“这并不是我不肯买,”她为自己解释着,“实在太贵了。”前天刚过半月,只剩下四百元,若不谨慎着用,这后半月菜钱便无着落。 谁知昨天添了一担炭会那样贵,一千一百元! 幸好先生把

12、乙种辞源卖了八百元,添着买了炭。也好,这可烧一个月,谁知下月又贵多少? 今天星期日,两个大的从学校回来,饿虎似的,不能不添点菜。 手中只剩下十五元了,如何买得起黄果? 而且“不想也罢了,”她抑制自己说,“也许还可卖点旁的东西,那时再买黄果给昆生。”金色日光中跳跃着飞尘,空气中飘荡着远近的汽车喇叭的尖叫。 一个脏孩子吮着食指,瞪着饿眼,瞅着一个卖饵夹的小摊。“我不会让孩子这样,”恽太太下意识地想,“可是昆生问我要黄果呢? 我只说买不起,但孩子是不会了解的。 恽先生常说抗战时期,我们应当吃苦。 穷得买不起东西,自然可以节省物资。话是不错”“侬瞎掉眼睛,硬往汽车上撞? 撞坏了侬卖孩子也赔勿起。”她耳

13、边一个上海司机的声音。 她猛一惊醒,才知道自己走到一边路下面。 眼前是一辆一九一四式的“瞟一刻”。 她移步走上边路,原来是在一家新开张的扬州饭馆门前,玻璃窗里陈列着海参、鱼刺、燕窝、鲍鱼之类,都是山珍海味,在战时不易得的异品,而这些也就表示了这馆子的高贵与傲慢;馆子的大门开处,冒出一群材料考究穿起却又总是哪里不妥的新洋服,这群洋服上面插着几颈为酒肉涨红了的面目,一望便知为抗战中的新兴阶级了。 这一群中有几只肥手擒着牙签剔牙齿,神情渺茫地走入那部停放在门前的“瞟一刻”。 她在他们的睥睨中瘦缩着身子走过去,心里还在想着恽先生常说的什么战时食用的限制,节省下物品供给前方将士那一类近代国家在战时的措施

14、。她转入一条小巷,抬眼望见自己的家门,她心中忽感到一阵沉重,像块石头压在胸坎上。 她怕看见生病的昆生从那双发烧的大眼里透出失望的小小心灵! 她踱到自己门口,放下菜篮正抬手要去敲门,忽听院子里孩子在嚷:“妈妈还不回来,我真饿了,午饭我要吃一斤肉。”这是大儿怡的声音。接着又是二女昭的声音:“昆生,你乖,等一会妈妈就回来,一定带两个圆圆的大黄果给你。”她的手慢慢缩回来,默默地倚着门旁,低下头望那菜篮子,豆芽菜,黄牙白,还有两方豆腐,一根细葱,蓬蓬松松的不满半篮子。 那菜上的水珠,在阳光中闪耀着,有如滴滴眼泪。(本文写于1944年,载于1946年4月世界文艺季刊第1卷第3期,有删改)14文中画线句表现了恽太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请简要分析。 (4 分)15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花很多笔墨写“抗战中新兴阶级”的奢华生活? (6 分)16文中多处写到“黄果”,请说明它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4 分)17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意蕴。(6 分)七、现代文阅读(二)(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 20 题。昆曲彻头彻尾是士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