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年考试重点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39029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19 大小: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年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年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年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年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年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年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年考试重点(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级重点复习资料121在西方,“道德”(MORALE)一词引申的意思是规范和行为品质。在调节时效上,道德比法律具有自觉性和事前性的特点,正确地反映了道德与法律的差别。职业活动内在道德准则: 忠诚 审慎 勤勉:善始善终,不虎头蛇尾,是勤勉的具体体现。“慎独”的内涵要求:无人监督,仍行道德之事。培养职业文化素养需要从业人员自主培养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当代经济学家把地球上的资源划分为:n 自然资源n 资本资源n 信息资源n 人力资源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稀缺性1、概念:u 资源的有

2、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u 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这种力量称为资源的稀缺性。2、资源稀缺性的属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又是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1、个人追求的目标-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企业追求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流年”是企业生存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就是: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差额是负值,则越小

3、越好。利润最大化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基本手段。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这与其它市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经验主义)

4、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特点:u 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u 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确定要研究的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规范研究方法(定量、形而上学)特点:1.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 研究目的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现代劳动经

5、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者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事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参率(重点掌握)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理解)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6、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重点掌握,P6) 供给无弹性 Es=0 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单位供给弹性 Es=1 供给富有弹性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缺乏弹性 Es1需求缺乏弹性,即Ed1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三阶段(P10,理解)l 企业以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a点最佳;l 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b点最佳;l 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则不确定(取决于产品价格与生产费用);l

7、 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识记) MRP=VMP=MP*P=MC=W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劳动力市场l 广义和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l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所有者个体和企业。l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2、劳动力市场的性质(了解)1)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2) 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3) 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 通过劳动力

8、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3、局部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识记,P1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L瓦尔拉(识记,P12)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掌握,多选,P13)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识记,P13)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两种表现,P13) 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3、城乡结构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

9、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 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均衡价格论是A马歇尔提出的,是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识记) 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识记,P15)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1、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

10、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工资制度安排。(P15,识记)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掌握,P16)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l 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l 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劳动者工资差异的内容包括产业部门差异、地区差异、职业差异、教育程度差异、年龄性别差异。(二)福利

11、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了解)。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福利特征: 以劳动为基础,但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法定性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采用实物支付的原因:降低企业按基本公司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的优势: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形式多样,灵活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

12、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所谓就业或者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总供给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S+I二、失业及其类型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总量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性失业”。总量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求量。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

13、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其基本特征是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实际上,不论是出于工资水平的考虑,还是出于岗位技能等级考虑的选择性失业,都有摩擦性失业的色彩。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源个体因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会出现技术性失业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