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最新-最全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38911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26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最新-最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最新-最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最新-最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最新-最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最新-最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最新-最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最新-最全(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粉笔公考整理仅供交流学习常识(科技篇)专题一常考物理常识之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介质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宇宙中已知最快的速度。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e8m/s。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其传播路径遇到光滑的物体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的现象。一、光的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反射在物理学中分为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发生在十分光滑的物体表面(如镜面,包括平面镜、球面镜)。(1)平面镜

2、的应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2)球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灶。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人眼之所以能看清物体的全貌,主要是靠漫反射光在眼内的成像。二、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折射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三、透镜透镜,是透明物质(一般是玻璃)制成,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

3、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远视眼(老花眼)的矫治,应佩戴凸透镜。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近视眼的矫治,应佩戴凹透镜。四、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专题二常考物理常识之声一、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1音调,即声音频率的高低,由物

4、体振动的快慢决定。(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次声波的波长很长,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所以,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

5、死亡。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0Hz1100Hz。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1)声音响度强弱的度量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噪音:声音一旦超过100分贝,就是人们常说的“噪音”。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声音不超过90分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70分贝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声音不超过50分贝,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6、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3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如超声波洁牙(能量)、语言交谈(信息)。(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3)声速还与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2、回声: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1)人耳

7、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面对山谷大喊一声,稍后会再听到回音。(2)回声定位:某些动物(蝙蝠,海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仿生技术: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专题三常考物理常识之力1摩擦力(F):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1)摩擦力公式:F= FN。其中,FN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为动摩擦因数(是数值,无单位)。(2)生活中的应用:应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加接

8、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变滚动为滑动登山鞋增大摩擦力。应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与接触面稍稍分离工程技术中人们使用润滑剂来降低摩擦。2重力(G):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生活中常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重力的单位是N,通常用符号G表示重力,公式为:Gmg,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N/kg。3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形变效果)的物理量,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或流体中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9、针的针尖有利于省力地刺破物体。(2)大气压力: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柱因重力而产生的压力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强和温度、所处的海拔高度等状况有关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越强烈,压强越大;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3)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gh。所以,液体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种类(即密度)和深度h,而和液体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的关系连通器原理:一般水壶的壶嘴和壶盖在一个高度(如果壶嘴低于壶盖,水壶的水装不满;壶嘴高于壶盖,水不易从壶嘴倒出)。4浮力(F浮):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1)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产生原因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

10、到的上、下表面压力差。(2)物体的沉浮条件,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F浮)与物体重力(G物)的相对大小上浮:F浮G物;漂浮、悬浮(全部浸于水中):F浮G物;下沉:F浮G物。(3)应用:从井里提一桶水,未离开水面前比离开水面后要轻些,这是因为桶受到水的浮力。曹冲称象。专题四常考物理常识之热一、概念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1温度热,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人感觉冷。温度并不是热,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2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

11、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温度计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二、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熔化吸热。凝固,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固放热。2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同时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蒸发越快。夏天吹电扇有

12、利于汗液蒸发、可以降低体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分馏法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馏,然后精制纯化的方法;利用分馏法加热混合液,可以对混合液进行分离。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缩小体积,方便运输、贮存。如液化天然气“白气”“白烟”、雾、露水、雨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为什么?因为水蒸气液化为水时放热,所以比同温度的水放出的热量更多。4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

13、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霜、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华变成固态小冰粒。专题五常考物理常识之电磁一、概念(1)电是个一般术语,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2)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3)电流: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通常以安培为度量单位。(4)电势:单位电荷在静电场的某一位置所拥有的电势能,通常以伏特为度量单位。(5)电磁作用:电磁场与静止或运动中的电荷之间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6)磁:在电磁学里,当两块磁铁或磁石相互吸引或排斥时、或当载流导线在周围产生磁场,促使磁针偏转指向、或当闭电路移动于不均匀磁场时,会有电流出现于闭电路,这些都是与磁有

14、关的现象。(7)电磁,是能量的反应,是物质所表现的电性和磁性的统称,如电磁感应、电磁波、电磁场等等。所有的电磁现象都离不开磁场;而磁场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二、效应在大自然里,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电磁感应等。(1)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知识拓展】雷声:电荷中和作用时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瞬间放出大量的热会将周围的空气加热到30000的高温,造成空气突然膨胀,同时推挤周围的空气,使空气产生猛烈的震动,此时所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雷电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很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15、。(2)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而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知识拓展】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磁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电磁感应俗称磁生电,多应用于发电机。专题六常考化学常识一、燃烧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并以火焰的形式出现。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主要热能动力的来源。2碳(C)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元素都是碳)不完全燃烧:2C + O2=(条件点燃)=2CO(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