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衬砌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8412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衬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隧道衬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隧道衬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隧道衬砌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隧道衬砌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衬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衬砌材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隧道衬砌材料公路隧道衬砌形式隧道衬砌一般常用的形式有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通常为保证施工安全要采用喷锚支护等临时支护措施,这种支护不是永久的受力结构,只有模筑混凝土才是永久受力结构.复合式衬砌通常也将喷锚支护作为初期临时支护,内层用模筑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的永久结构,为防止初期喷锚支护和二次模筑混凝土衬砌间因为材料、受力或其他因素而发生不同变形,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一般要在两层间根据需要设置防水层或隔离层.喷锚衬砌是将喷锚支护作为了永久性衬砌结构,适用于地下水

2、不充裕的级或以上围岩的短隧道,喷锚支护是柔性结构,它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围岩形成一体产生共同变形.JTGD70-XX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8衬砌结构设计81一般规定811公路隧道应作衬砌,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可分别采用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隧道,在I、II、III级围岩条件下,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其它段可采用喷锚衬砌。812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8

3、13衬砌结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使用要求、围岩级别、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置深度、结构受力特点,并结合工程施工条件、环境条件,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综合分析确定。在施工阶段,还应根据现场监控量测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可通过试验分析确定。814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衬砌断面宜采用曲边墙拱形断面。2隧道围岩较差地段应没仰拱。仰拱曲率半径应根据隧道断面形状、地质条件、地下水、隧道宽度等条件确定。路面与仰拱之间可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填充。当隧道边墙底以下为整体性较好的坚硬岩石时,可不设仰拱。3隧道洞口段应设加强衬砌。加强衬砌段的长度应根据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两车道隧道应不小于

4、10m,三车道隧道应不小于15m。4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510m。5偏压衬砌段应向一般衬砌段延伸,延伸长度应根据偏压情况确定,一股不小于lOm。6净宽大于30m的横通道与主洞的交叉段均应设加强段衬砌,加强段衬砌应向各交叉洞延伸,主洞延伸长度不小于50m,横通道延伸长度不小于30m。82喷锚衬砌821喷射混凝土厚度小应小于50mm,不宜大于300mm。822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网网格应按矩形布置,钢筋间距宜为150300mm。2钢筋网钢筋的搭接K度应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3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当采用双层钢筋网时,两层钢筋网之

5、间的间隔距离应不小于60mm。4单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80mm,双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50mm。5钢筋网应配合锚杆一起使用,钢筋网宜与锚杆绑扎连接或焊接。823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纤维掺量宜为干混合料质量的15-4(33-96kgm)。2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3824为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采用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应根据试验确定其掺量。当防水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强度等级大于C30的高性能喷射混凝土。825锚杆支护设计应根据隧道围岩条件、隧道断面尺寸、作用部位、

6、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锚杆设计参数。锚杆种类如下:1全长粘结型锚杆有: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早强水泥砂浆锚杆、树脂锚杆、水泥卷锚杆、中空注浆锚杆和自钻式注浆锚杆等。2端头锚固型锚杆有:机械锚固锚杆、树脂锚固锚杆、快硬水泥卷端头锚杆等。3摩擦型锚杆有:缝管锚杆、楔管锚杆、水胀锚杆等。4预应力锚杆。826永久支护的锚杆应为全长粘结型锚杆或预应力注浆锚杆。其它类型的锚杆不能作为永久支护,当需作永久支护时,锚孔内必须注满砂浆或树脂。827自稳时间短的围岩,宜采用全粘结树脂锚杆或早强水泥砂浆锚杆。828锚杆露头应设托板,托板长、宽、厚宜不小于150rmm150mm6mm。829在、VI级围岩条件下,锚杆应按系统

7、锚杆设计,并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一般应沿隧道周边径向布置,当结构面或岩层层面明显时,锚杆应与岩体主结构面或岩层层面呈大角度布置。2锚杆应按矩形排列或梅花形排列。3锚杆间距不得大干15m。间距较小时,可采用长短锚杆交错布置。4两车道隧道系统锚杆长度一般不小于2Om,三车道隧道系统锚杆长度一般不小于25m。8210局部不稳定的岩块宜设置局部锚杆,可采用全长粘结型锚杆、端头锚固型锚杆、预应力锚杆,锚固端应置于稳定岩体内,锚杆参数应V通过计算确定。8211软岩、收敛变形较大的围岩地段,可采用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的预加应力应小小于100kPa。预应力锚杆的锚固端必须锚固在稳定岩层内。8212岩体破碎、

8、成孔困难的围岩,宜采用白进式锚杆。8213在围岩条件较差地段或地面沉降有严格限制时,应在初期支护内增设钢架。常用的钢架有:钢筋格栅钢架、工字形型钢钢架、U形型钢钢架和H形型钢钢架。钢架支护宜优先选用格栅钢架。格栅钢架主筋宜采用HRB335、HRB400钢,辅筋宜采用HPB235钢。型钢钢架支护宜采用工字形钢、U形钢和H形钢钢架。8214在设置超前支护的地段,可设置钢架作为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大管棚等的尾端支点。8215钢架支护的一般规定:1钢架支护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隧道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荷载。2钢架支护间距宜为05-15m。3采用钢架支护的地段连续使用钢架的数量不少于3榀;

9、钢架支扩榀与榀之间必须用直径为1822nun的钢筋连接,连接筋的间距不大于lm,并在钢架支护内缘、外缘交错布置。4钢架应分节段制作,节段与节段之间通过钢板用螺栓连接或焊接。5钢架与围岩之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临空一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8216大面积淋水地段、膨胀性地层、能造成衬砌腐蚀的地段、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或有冻害的地段,不宜采用喷锚衬砌。8217喷锚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或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进行设计。83整体式衬砌83整体式衬砌831整体式衬砌截面可设计为等截面或变截面。对设仰拱的地段,仰拱与边墙宜采用小半径曲线连接,仰拱厚度宜与拱圈厚度

10、相同。832明洞衬砌与洞内衬砌交界处或不设明洞的洞口段衬砌,在距洞口5-12m的位置应设沉降缝;在洞内,软硬地层明显分界处宜没沉降缝;在连续、级围岩中每30-80m应设沉降缝一道。833严寒与酷热温差变化大的地区,特别是在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的寒冷地区,距洞口100-200m范围的衬砌段应根据情况增设伸缩缝。834沉降缝、伸缩缝缝宽应大于20mm,缝内可夹侵沥青木板或沥青麻丝。伸缩缝、沉降缝应垂直于隧道轴线设置。835沉降缝、伸缩缝可兼作施工缝。在设右沉降缝、伸缩缝的位置,施工缝宜调整到同一位置。836不设仰拱的地段,衬砌边墙墓底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之上,在洞门墙厚度范围内,边墙基础府加深到与

11、洞门墙基础底相同的标高。837在有明显偏压的地段,应采用抗偏压衬砌,抗偏压衬砌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838隧道横洞与主洞的交叉段利砌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83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0o2的地区,洞口段及软弱围岩段的衬砌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8310当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受力主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84复合式衬砌841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夹防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复合式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即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并应符合82节的规定。锚杆土护宜采用全长粘结锚杆。

12、2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或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截面宜采用连接圆顺的等厚衬砌断面,仰拱厚度宜与拱墙厚度相同。二次衬砌应符合8328310条的规定。3正确定开挖断面时,除应满足隧道净空和结构尺寸外,还应考虑初期支护并预留适当的变形量。预留变形量的大小可根据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采用工程类比法预测。当无预测值时可参照表841选用,并应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进行调整。842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可参照表842-1、表8422选用,并应根据现场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对设计支护参数进行必要的凋整。843对软弱流变

13、围岩、膨胀性围岩,隧道支护参数的确定还应考虑围岩形变压力继续增长的作用。85明洞衬砌851下列情况应设明洞衬砌:1洞顶覆盖层薄,不宜大开挖修建路堑,并难于用暗挖法修建隧道的地段。2路基或隧道洞口受边坡坍方、岩堆、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危害;修建路堑会危及到附近重要建筑物安全的地段。3铁路、公路、沟渠和其它人工构造物必须在隧道上方通过,不宜采用暗洞或立交桥涵跨越时。4为了保护洞口的自然景观而延伸隧道长度时。852选择明洞的结构类型,应根据地形、地质、施工条件,考虑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1边坡一次塌方量大、落石较多且基底地质条件较好时,宜采用拱形明洞。2当路基外侧地形狭窄、内

14、外侧墙基底地质明显不同,外侧基础工程量较大或洞顶荷载较小时,可采用棚洞。3在建筑高度受到限制或地基软弱的地方,可采用框架明洞。4为保护洞口自然环境或防止洞口边、仰坡滚石须加长隧道而修建明洞时,可采用拱形、箱形明洞,并可在洞顶植草、植树等。853明洞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拱形明洞时,可按整体式衬砌设计。2半路堑拱形明洞应考虑偏压,拱形明洞外边墙宜适当加厚。当地形条件允许时,可考虑采用反压回填、设反压墙平衡偏压荷载,减小或消除偏压。3当拱形明洞边墙侧压较大及地层松软时,宜设仰拱。4明洞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5采用棚洞结构时,顶板一般可采用T形、形或空心板截面构件,内边墙可采用挡墙结构;当内侧岩体完整、坚固、无地下水时,可采用锚杆挡墙;外侧边墙可视地形、地基、边坡坍方、落石等情况选用墙式、柱式、刚架等结构类型。6当明洞作为整治滑坡的措施时,应按支挡工程设计,并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滑坡体稳定和明洞安全。7在地质情况变化较大地段应设置沉降缝;气温变化较大地区,应根据长度等情况设置伸缩缝。854明洞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明洞基础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明洞基础底标高不宜高于隧道侧沟沟底标高或路面基层标高。2当基岩埋深较浅时,基础可设置于基岩上;当基础位于软弱地基上时,可采用仰拱、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底板,也可采用桩基、扩大基础、基础加深和地基加固处理等措施。3外墙基础趾部应保证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