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余辉材料发光机理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53KB
约19页
文档ID:60377241
长余辉材料发光机理_第1页
1/19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长余辉材料发光机理  长余辉发光材料概述  摘要  本文综述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制备方法,并简单介绍了硫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及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关键词:长余辉;发光材料  1.长余辉发光材料简介  长余辉发光材料简称长余辉材料,又称夜光材料、蓄光材料它是一类吸收太阳光或人工光源所产生的光的能量后,将部分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地把储存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在光源撤除后仍然可以长时间发出可见光的物质[1]  2.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基本机理  长余辉材料被激发以后,能长时间持续发光,其关键在于有适当深度的陷阱能态(即能量存储器)光激发时产生的自由电子(或自由空穴)落入陷阱中储存起来,激发停止后,靠常温下的热扰动而释放出被俘的陷阱电子与发光中心复合产生余辉光随着陷阱逐渐被腾空,余辉光也逐渐衰减至消失而陷阱态来源于晶体的结构缺陷,换言之,寻求最佳的晶体缺陷以形成最佳陷阱(种类、深度、浓度等)是获得长余辉的主要因素余辉时间的长短决定于陷阱深度与余辉强度,余辉光的强度依赖于陷阱浓度、容量与释放电子(或空穴)的速率。

而晶体缺陷的产生除了材料制备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结构缺陷外,主要是掺杂长余辉发光机理实际是发光中心与缺陷中心间如何进行能量传递的过程,具体的长余辉材料有不同的发光模型,但最流行的是两类:一是载流子传输;二是隧穿效应前者包含电子传输、空穴传输和电子空穴共传输,后者包括激发、能量存储与热激励产生发射的全程隧穿和仅是“热激励”发射的半程隧穿除这两类外,学术界还有学者提出位形坐标[2]、能量传递、双光子吸收和Vk传输模型至今为止,上述模型都是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设,可以解释一定的实验现象,但缺乏足够的论据,也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难以让人信服,而发光机理的研究又是为新材料设计提供物理依据所必须的,有待进一步深入  空穴转移模型  该模型是等人[3]于1996年为了解释Sr????2??4:????2+,????3+的余辉发光机理时提出的,也是最早解释????2+,????3+激活长余辉材料余辉机理的模型之  一他们研究Sr????2??4:????2+,????3+的光电导时发现,当紫外光照靠近负极时,观测到的光电流是靠近正极的三倍,说明是空穴充当了载流子由此他们认为????3+充当的是空穴陷阱,而????2+为电子陷阱。

他们提出的余辉机理模型如图1所示Sr????2??4:????2+,????3+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基态上的电子被激发到5d激发态,在4f基态能级产生的空穴被释放到价带能级,????2+转变为????+  随后空穴在价带迁移过程中被????3+俘获,使得????3+转变为????4+激发光停止后,被????3+束缚的空穴受到热激发被重新释放到价带后又被????+俘获形成????2+的激发,返回基态而发射即余辉发光  图1空穴转移模型  “隧穿”模型  1958年,等[4]在低温下观察到了某些硫化物具有长余辉发光,这与以往所发现的现象有所不同由此,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解释是:电子通过“隧穿”效应不经过导带而直接进入发光中心从而产生余辉发光其过程如图2所示  图2??????+,??????+共激活长余辉材料的“隧穿”模型  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高温固相法[5]  高温固相反应法也称干法,即把达到要求纯度、粒度的原料按特定的摩尔比用球磨均匀混合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等条件下进行灼烧的制备方法刚开始制备时需要很高的灼烧温度,后来发现通过添加助熔剂如??2??5、??2??3或两者的混合物可以降低灼烧温度。

研究表明,助熔剂的加入不但降低了反应温度,同时还增强了磷光体的发光强度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必须在高温和还原剂(如氢气、木炭、活性碳)参与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制备所需的最佳温度、时间及所用的还原剂由具体实验而定  高温固相反应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其缺点是所需温度较高,灼烧时间长,晶粒较大需要研磨,而在球磨时会造成晶体形状的改变,同时影响发光性能,使发光亮度下降  燃烧法[6]  燃烧法是指通过前驱物的燃烧合成材料的一种方法当反应物达到放热反应的点火温度时,以某种方法点燃,随后的反应即由燃烧放出的热量维持,燃烧产物就是拟制备的材料该法的主要原理是将反应原料制成相应的硝酸盐,加入作为燃料的尿素,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几分钟,经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溢出大量气  体,进而燃烧,几十秒后即得到疏松的泡沫状材料,不结团、易粉碎  该方法在制备长余辉材料时大大降低了炉温,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合成方法但制备过程中有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环境不利而且到目前为止,该法制得的产品在纯度和发光性能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  溶胶-凝胶法[7]  溶胶-凝胶法起源于1846年,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方法得到较大发展。

该法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前驱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形成溶胶,然后经溶剂挥发及加热等处理,使溶胶转变为网络状结构的凝胶,再经过适当的后处理工艺形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方法  溶胶-凝胶法制备长余辉发光材料,反应从溶液开始,原料能够达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这是机械方法混料所达不到的程度,而且原料纳米微晶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因此与高温固相法相比能大幅度降低反应温度且能制得纳米级的长余辉粉但该法制备长余辉材料时存在工艺复杂制备周期长、原料价高、环境不友好、长余辉性能不佳等缺点  微波辐射法[8]  微波是一种廉价高效的热源,该方法制备长余辉材料时,前期工作与高温固相法相同,只是在烧结时不用高温炉,而是使用微波炉,在一定条件下用微波来提供反应所需能量使其发生反应  由于微波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具有整体加热和选择性加热的特性,加热速度快、环境温度低,使该方法具有反应快速,省时节能的优点另外它还具有实验设备简单,实验周期短,产品疏松,粒径小,颗粒分布均匀,结果重现性好等优点在节能和环保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该方法在长余辉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共沉淀法  沉淀法是利用可溶于水的物质,与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水中沉淀出来,沉淀物经洗涤、过滤,再加热分解而制成高纯度超细粉体。

常用的沉淀剂有?????、??2??42?和????32?共沉淀法可分为单相共沉淀法和混合物共沉淀法,长余辉材料制备属于混合物共沉淀法要求控制沉淀条件以便使不同金属离子尽可能的同时沉淀,以保证复合粉料化学组分的均匀性  沉淀法具有反应温度低,样品纯度高、颗粒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等优点但长余辉材料绝大多数为多组分体系,用该法制备时存在原料选择困难,所用原料难以满足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水解或沉淀条件,因此对长余辉材料制备而言,共沉淀法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法,相关的报道也很少  虽然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各有其优缺点,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传统的高温固相法  4.几种典型的长余辉发光材料  硫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  传统的长余辉材料主要是碱土金属硫化物和过渡元素硫化物它们具有如下缺点[9]:化学稳定性差;余辉时间短,只有十几分钟  稀土掺杂的硫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主要是以稀土作为激活剂,或添加????3+、????3+等稀土离子或????2+等非稀土离子作为助激活剂稀土硫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亮度和余辉时间为传统硫化物材料的几倍  以硫化物为基质的长余辉材料覆盖了从蓝光到红光的整个可见光范围,但未能广泛应用。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自从1993年Matsuzawa等人[10]合成了共掺Dy的SrAl2O4:Eu并研究发现其余辉衰减时间长达XXmin随后,人们有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稀土激活的铝酸盐长余辉材料,如蓝色CaA12O4:Eu,Nd和蓝绿色Sr4Al14O25:Eu,Dy,其长余辉材料及其余辉性能参数见表1  与硫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相比,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发光效率高、余辉时间长、化学性能稳定的优点,但发光颜色单调,遇水不稳定  铝酸盐的长余辉材料,其激活剂主要是????2??3、????2??3、????2??3等稀土氧化物,助溶剂为??2??3,余晖发光颜色主要集中于蓝绿光波长范围时至今日,虽然铝酸盐的耐水性不是很好,但铝酸盐体系长余辉材料SrA12O4:Eu,Dy和Sr4Al14O25:Eu,Dy仍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应用,是现阶段主要的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应用  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08级物理一班  姓名:原艳霞  指导教师:何云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XX年5月30日  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应用  摘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光致发光的发光过程,并简述了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长余  辉机理。

同时描述了长余辉自发光材料在消防安全标志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致发光;发光中心;跃迁;长余辉,缺陷;陷阱  目录  0引言??????????????????????????????  1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定义??????????????????????2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光致发光过程????????????????????????  光的吸收过程??????????????????????  能量传递????????????????????????  光的发射过程??????????????????????  Eu2?掺杂的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空穴转移模型??????????????????????  电子陷阱模型??????????????????????  热释光机理模型?????????????????????  3长余辉自发光材料在消防安全标志中的应用……………………………………  4总结…………………………………………………………………………………  参考文献………………………………………………………………………………  0引言………………………………………………………………………………  1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定义…………………………………………………………2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光致发光过程………………………………………………………………  光的吸收过程…………………………………………………………  能量传递………………………………………………………………  光的发射过程…………………………………………………………  掺杂的长余辉自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空穴转移模型…………………………………………………………  电子陷阱模型…………………………………………………………  热释光机理模型………………………………………………………  3长余辉自发光材料在消防安全标志中的应用……………………………………  4总结…………………………………………………………………………………  参考文献………………………………………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能源、材料和信息是21世纪的三大支柱。

能源节约与新能源的开发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共同需求,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都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如何实现材料的光——光转换,即蓄光,然后发光人类对蓄光型自发光材料的探索研究始于20世纪初由居里夫人发现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