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60375015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这一课题,由于它有较高理论意义各和实践应用价值而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重视,但是,在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学体育的功能和意义的认识大都还停留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上,加之广大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低年龄的群体情绪或行为不稳定,针对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健心功能”方面认识重视不够,这方面的研究亦更少见.因而开展小学体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系以及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功效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更显得重要与迫切.本研究针对我校小学生(以下简称研究对象)所接受的小学体育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

2、康关系以及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体育教学的性质及现状是,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引发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指导思想的重新确立。然而,长期以来“重智轻体、重文轻武”的传统教育思想仍未彻底清除,学校体育教学还

3、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学校体育也未走出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过程技术化、教学组织一体化和教育目标达标化的误区。教学方法重传习轻体验、重管理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应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保持和谐完满的状态。学校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和家长对学生过高的社会期望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现状。可是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身体锻炼和运动技术的内容偏多,有关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致使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社会适应等目标得不到全面贯彻。可喜的是,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心理健

4、康和社会适应纳入体育课程的学习领域,这将在指导思想上提高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力度。2小学儿童主要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小学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对老师有很强的尊敬和依恋之情;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责任感和动机不断增强,但往往从兴趣出发;注意力持续时问短,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争强好胜,常常显露出独特的个性,但集体观念不强;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能进行自我评价,但评价标准主要来源于学习活动,存在偏差和局限等等。处于身心发育过程中

5、的小学儿童,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不断增强的社会竞争、新旧观念的剧烈冲突,尤其是在家长和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之下。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据WHO估计,大约有20 的儿童、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1990年湖南省的调查表明,该省416岁儿童少年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种类达38种,总患病率为1489 ,其中城市1418 ,农村为1613 。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16岁的儿童心理的调查表明,88的儿童有不良行为,11 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85 的儿童忧虑、紧张。对山东省6个城市63t9名41

6、6岁儿童少年的研究发现。1261的儿童有情绪问题。目前,小学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21感知觉障碍即“感觉统和失调”。儿童运动能力差,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行动笨拙,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过于敏感,注意力不集中,躁动不安,胆小怕羞等一系列症状。这极有可能是由于近年来的现代化和小家庭制度限制了孩子与自然接触造成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将外部和内部信息从视、听、嗅、味、触觉及本体感觉全方位、多渠道的在大脑中进行整合。而从小在电视机、电脑陪伴下长大的孩子,由于信息输入身体器官的途径极为单一,因而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22学习障碍表现为没有学习兴趣和责任感,缺乏学习动机,有厌学情绪。最易察觉的特征就是

7、学习成绩不好和阅读障碍。这样的孩子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难以分析问题,出现思维障碍,不能用语言流利地表达思想,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厌学,甚至逃学常常有考试焦虑和学校恐怖,在考试等情况下出现思维混乱,心绪不宁,躁动不安,呼吸急促,手脚发抖,面色苍白等症状。23社交障碍这样的孩子自我封闭,不关心别人,不合群,好攻击,经常与同伴闹矛盾,甚至以武力解决问题。表现出任性、娇纵、自私、孤僻、害羞、不合作:过于敏感,易受伤害等个性。严重的出现社交恐惧,害怕与人交往。24自我意识障碍自我概念较差,自我评价较低,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自卑,过于敏感。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通常取决于别人对他的长相、身高等外貌特征,

8、以及学习情况等外显行为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与学业经验的关系比其与非学术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老师易倾向于用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致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自我评价较低,自卑、孤独,经常产生悲哀、沮丧等消极情绪。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如焦虑、紧张、沮丧、敌对、害羞、胆怯、任性、自卑等不良情绪,以及多动、违纪、攻击、强迫、退缩、交往不良等行为问题。3体育教学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活动对促进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课比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将更自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31体育运动本身的作用311提高感知能

9、力,促进智力开发通过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增加对外部各种刺激的感受性和灵敏程度,丰富感觉经验,同时也让孩子的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更加敏锐,明显提高身体感知能力的准确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使记忆力提高、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并能有效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31、2产生愉悦心情,缓解精神压力体育活动后可以直接感受到一种舒适的心情,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有研究者用MHT和EFI量表对参加有氧运动过后的儿童进行心理健康和锻炼感觉的测试,结果表明适度的

10、有氧运动可以使儿童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显著提高。通过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都能够减轻儿童在高水平应激环境中心理不健康的机率。原因在于身体锻炼提高了儿童的知觉能力和控制感,降低了肌肉紧张,使中枢神经系统激活水平达到愉快水平,分散了注意力,使其脱离紧张应激源等等。另外,剧烈体育活动会引起具有与吗啡同样化学性质的安道芬(endorphin)的血浆水平增高,起到止痛和产生欣快感的作用。32体育教学过程的作用321丰富情感体验。正常的个体会对环境意义事件产生相应的情绪和情感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情感体验都是人类必然的心理活动,取决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户外环境相对于其它学科的室内环境

11、而言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环境意义事件也更为丰富,孩子们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比如,他们会在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的运动项目中获得新奇、愉快兴奋、满意等正性情感体验。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们又会产生不愉快、沮丧、内疚、羞涩等负性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对环境事件的正常反应。同时,通过教学,还能让孩子们知道,只有不怕困难,勇于进取,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丰富小学儿童的情感体验。322增加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个体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小学儿童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体育课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问的交流更自然、更充分

12、,满足了学生的社交需求,丰富了个体的社交经验,这有利于消除因缺乏人际交流造成的孤独感和空虚感,有效缓解社交障碍。同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的学校体育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平等的规则中学会纪律约束,提高自控力;在共同的目标中学会调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相互督促。323增强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竞争是体育运动最为突出的特点,这正好符合小学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体育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竞赛,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同时,大量的体育活

13、动需要团队精神的支持,如足球、篮球以及需要集体共同完成的游戏等等都有利于小学儿童合作精神的形成,促使他们在更广泛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师指导下的竞争和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学会调整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学会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公平竞争。324培养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中完成一些技术动作,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障碍,在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运动中尤其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一定数量和程度的困难对于小学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果断勇敢、持之以恒的优

14、良品质。325修正自我意识如前所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老师易倾向于用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致使孩子的自我意识出现一定偏差。实际上,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在体育教学这样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下,有可能发现学生其它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并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中强化这种优势,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信、勇敢、开朗、顽强的性格。对那些存在自我意识障碍的儿童来说,通过体育教学中自我评定、互相评定、教师评定相结合,突出过程评价的方式给予学生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胆小、孤僻的性格缺陷,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4讨沦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在操作上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而

15、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加强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从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出发,改进体育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地缓解小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其优秀性格特征,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首先,小学体育教学应该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不断创新,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其次,建立一支懂得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辅导和训练技巧的高素质的教师专业队伍,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首先扎根于教师当中。这是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将自主学习、

16、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发现特长和潜能,并通过教师的言说功能予以不断强化。第四,应该重视过程评价,而非结果评价。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将评语制和等级评定制结合起来,淡化评定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定的激励和发展功能。达到激发兴趣、鼓励进步、促进发展的目的。最后,要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运用情境教学、快乐教学、主题教学、体育游戏、情感分组、激励性评价、师生互动、合作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参与积极性、产生愉快心情、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