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接触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6763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接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金接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金接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金接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金接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接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接触材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金接触材料贵金属电接触材料放大缩小|打印|点击(490)|评论(0)|收藏贵金属电接触材料(contactmaterialsofpreciousmetals)传递电讯号、电能及接通或切断电路等使用的贵金属材料。用作电接点、导电刷、集电环、换向片、整流片和接插件等。这些电接触元件的性能直接影响电转换器件及整个仪器仪表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度及使用寿命。因此,电子仪器仪表向高精度和微型化发展,就对电接触元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小而稳定的接触电阻、高的化学稳定性、耐磨性

2、和抗电弧烧损能力。贵金属电接触材料常能兼颐上述优点,特别是在轻负荷和小接触压力下更能显示其优越性。目前广泛应用的贵金属电接触材料主要是银、金、铂、钯合金,以及这些合金的复合材料和贵金属镀层材料。银合金大量用于中等负荷或重负荷电器,小负荷电接触元件使用较多的是铂合金、钯合金、金合金。一般分类方法有:(1)按用途分为:电接点材料,电刷材料,绕组材料,导电环、换向片或整流片材料,接插件材料。(2)按工作方式分为:固定接触材料,开闭接触材料,滑动接触材料,弹性接触材料。(3)按材料的制造工艺分为:熔铸加工合金接触材料,粉末冶金接触材料,内氧化合金接触材料,电镀接触材料,复合电接触材料。(4)按主要成分

3、分为:银基电接触材料,金基电接触材料,铂基电接触材料,钯基电接触材料等。银基电接触材料银合金是最重要、用量最大和最廉价的贵金属电接触材料。银具有极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抗氧化能力和抗有机蒸气作用的能力,并且加工性能极好。缺点是强度和硬度低,不耐磨,易硫化。银基接点大量用于中等负荷或重负荷电器中,接点经常处于电弧的强烈热作用下,使材料熔化、汽化、以致经受严重的电侵蚀。为适应上述恶劣的工作条件,常常通过合金化的办法来改善材料的性能。例如,在银中加入铜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加入镉在工作时形成镉蒸气有灭弧作用;加入镍可细化晶粒;加入少量锡、锌可改善银的抗硫化性能等等。这样便发展了一系列银基合金电接触

4、材料,主要有:(1)粉末冶金银基电接触材料,这是一类量大面广的材料,可用于各类交直流接触器、开关、继电器及汽车用电器等。(2)银基合金化电接触材料。(3)银基滑动电接触材料,此类材料较少使用,多用铂基、钯基和金基材料。金基电接触材料金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接触电阻低而稳定,导电性和导热性均好。金的缺点是弹性差,屈服点低,易起弧焊接及在电流作用下形成尖刺等。为改善金的电接触性能,常加进铂、钯、银、铜、镍、铁、钴等元素做成合金,用作接触压力低和小负荷下的精密电接点材料或滑动电接触材料。常用材料有:(1)金基电接点材料,主要是AuNi系合金。(2)小功率滑动电接触材料,主要为AuAgCu()-(29

5、31),添加锑、碲、钼、铅、硒或锌等可在合金中形成氧化物,起到自润滑作用;添加铁族元素可细化晶粒,增加耐磨性;添加钨、钒、钛等可提高耐磨性及降低接触电阻;添加铬、锰、锆、磷等可提高合金的软化温度、耐磨性及降低接触电阻。铂基电接触材料铂基电接触材料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电接触可靠、寿命长等优点,适于做条件苛刻的弱电接点;其缺点是价格昂贵,在有机气氛中会产生“褐粉”。为提高铂的硬度、抗电弧烧损和抗熔焊等性能,常用铂铱、铂钌和铂钨合金系等。其中,PtIr10和PtIr25是典型的航空发动机点火接点、高灵敏继电器及微电机接点材料,铂基合金很少用作滑动电接触材料。钯基电接触材料钯的密度小、价格便宜、化学稳

6、定性稍次于铂,有良好的抗硫化性能、抗腐蚀性和耐磨性,常可作为铂的代用品。主要用作弱电接点及小功率滑动电接触材料,在电话机和电讯系统用途最大。(1)钯基接点材料主要是钯银合金。用作弱电接点具有耐腐蚀性强、电接触可靠等优点。(2)滑动电接触材料:PdRuM(M为Ga、Mn、Ge、Si)、PdAgM和PdAgCuM(M是很多种元素,主要作用是润滑、耐磨、降低接触电阻、抗电火花烧损及抗粘接等)。电接触学,一门研究电子可靠连接的学科放大缩小|打印|点击(493)|评论(2)|收藏“没有可靠的电子连接,就没有先进的电子学。”阿波罗顾问威灵逊博士如是说。事实证明,假如没有可靠的电接触予以保证,任何先进的电路

7、或系统都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本文着重介绍了电接触学科的重要必以及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进展概况。何为电接触学电接触学是一门研究电子可靠连接的科学。在电子、通信或电力系统中,不仅元件之间、电路之间、设备之间乃至元件内部都需要可靠的电子连接。传统上,称这门学科叫“电接触学”。近年来,也有不少人称之为电子连接与内部连接系统的科学。应用该科学理论及科研成果所制造的元件如连接器、继电器、开关、键盘、电位器、电刷与导电环等称之为机电元件,取这个名字的原意是指通过机械连接装置,以达到电子连接的目的。连接的类型有很多:永久连接。如焊接、压接、缠接等;半永久连接,如各种连接器,中小功率开关继电器等;滑动连

8、接:如电刷/导电环;电弧连接,如中、小型继电器、断路器等。电接触学在电连接中的重要意义在一个通信系统或电力传输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连接环节,任何一个连接处出现故障,都会影响系统的可靠运行。恼人的通信系统中断,烦人的计算机错码,骇人的控制系统失灵,误事的传输图象失真,人的生活中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以及多种事故的隐患,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都与接触不良有关。以阿波罗登月飞船为例:该飞船系统大约有一百万个接点,登月成功并保证按期返回地球,表明其接触点是完全可靠的,实际上,美国宇航局NASA为此投入了1亿美元的研究经(来自:写论文网:金接触材料)费。然而,要使电接触可靠并非易事。它与其它电子元件不同,其

9、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材料、结构与几何尺寸等参数,更由于接触点大多暴露在大气中,大气污染如尘土、腐蚀性气体、湿度、温度,都会直接影响连接可靠性。由于电子结构小型化。连接器的尺寸亦随之减小,外界大气污染,温度影响和电磁干扰都会造成接触不可靠。近年研究表明,电接触故障是数字通信电路系统中产生高误码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电接触发生故障相当于在电路系统中介入了一个多变的网络,从而造成误码,这种误码大多无法用电路方法消除。由于接触表面有一定粗糙度,真正的接触点非常小,(大多在微米范围内),一旦在该处介入尘土颗粒或腐蚀生成物,用宏观方法是无法观察的,只有借助微观检测手段,常用的如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形

10、貌),X射线能谱仪,X射线波谱仪(分析元素成份),光学显微镜(观察形貌)等。因为腐蚀生成物大多绝缘,故接触表面不能用一般金属。常用的大多为贵金属,如金合金(镍或钴)钯合金(镍)等,价格因此比较昂贵。检验接触表面质量也只能用微观手段,肉眼无法辨别。机电元件(如连接器)的质量比较难鉴别的另一个因素是时延效应。与其它电子元件不同,其它电子元件如集成电路用仪器当场就能鉴别好坏,检验接触点质量却无法当场做到。比如镀金质量,有的金表面微孔甚多,但要出现故障必须经过腐蚀后生成一定的腐蚀物才能造成故障。故鉴别质量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效应,这也是人们造成优劣不分的原因。较快的鉴别方法是作适当的加速模拟腐蚀实验,再用

11、微观手段观察和区分。电子连接是一项系统配套工程。在一般情况下,外行人很难看出我国在这方面的落后程度。国内有的生产厂家生产的连接部件,表面上与西门子、AT&T、NEC等著名跨国公司生产的部件相差无几,金光灿灿,光亮照人,但做过腐蚀试验后即可看出其质量与可靠性均远达不到国际标准。把国内生产的产品与进口产品放在同等条件下做暴露试验,经过半年至一年后进行测试,结果进口产品的质量大大优于国内产品。由此可见,机电元件从设计上虽然仍保持一定的传统机械设计方法,但内容却极其复杂,它包括:压力、温度、腐蚀、尘土、绝缘、电磁干扰、微小型结构,高频分布参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电接触学及其应用是一门交叉科学,涉及

12、到机械、电子、材料、化学等多门学科。从可靠性角度而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应用,而又要求价格低廉是很困难的,一位法国通信公司总裁在八十年代末曾作过估算,他说:在通信系统中,仅连接器、继电器、键盘这三种元件大约占整个通信设备成本的15%-20%,仅连接器为例,1999年国际市场的销售额约为270亿美元。国内外研究近况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顾问博士曾说:“电接触科学是电子学的一部分,没有可靠的电子连接,就不可能发展先进的电子学。”电接触及其应用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在发达国家,它已形成独立的理论以及整套的实验体系。目前,从发表的论文水平及从事此专业专家人数比例等方面来看,我国与先进国家(美国西欧发

13、达国家)之间相差甚远,在我们卫星上天的同时,我国在这方面整体水平与西方甚至前苏联,相比落后约20年以上。发达国家对电接触及连接点的高度重视的例子不胜枚举。60年代末,例如在本文前面提到的:美国在发射登月飞船前,曾邀集电接触专家对飞船的100万个接点进行模拟试验,总耗资达1亿美元,以保证万无一失。在惊叹美国国家宇航局对该测试的巨额投入时,世界同行也对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深表钦佩。西方早在50年代就开始研究电接触科学,60年代投入大量财力,人力进行系统研究,大多数整机公司如美国通用电气、通用汽车、西屋、通用电话电子、AT&T、国际商用电器(IBM)、日本的松下、立时(Omron)、德国的西门子等公司都

14、设有机电元件研究所及工厂。还有专门从事生产机电元件的公司如美国的Delphi、FCI、Molex、日本冲电器(OKI)等公司。西方国家的学术活动也十分活跃。50年代在美国成立Holm电接触年会,80年代由IEEE第一技术委员会TC-I管理,现已历44届。1964年开始成立国际电接触委员会,负责每两年一次的国际电接触会议(ICEC),现历19届。日本原由东北大学倡导后由真野国夫教授领导的日本机电元件研究会每月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到1999年止,已超过500次。目前,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这门重要学科在我国被忽略的事实,国际上普遍认为:电接触涉及的不仅仅是孤立的材料或工艺,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细节,可能造成

15、的损失将无法估算,其不良影响,将延续很久。当90年代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特别是当中国以后发展势向电子信息领域迈进的时候,电接触这门新尖学科的应用价值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时光如涛,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位于北京邮电大学主楼14层,亚洲地区设备最先进的电接触实验室正在夜以继日地运转。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研究电子、电力及通信系统中电接触问题的科研机构,得到了美国AMP公司和211工程的资助,现已成为亚洲地区各高校(包括日本在内)从事电接触基础研究中技术手段最先进的科研机构,在科研室主任、国际知名电接触科学家章继高教授带领下,主要承担美国AMP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波合作科研项目

16、,日本TETRA公司合作的研究项目及邮电部门科研项目,科研室研究的内容有:电接触故障对通信系统误码率的影响、连接器电接触故障的分析与机理、尘土对电接触故障的分析与机理、尘土对电接触故障的影响及实验室模拟、微动故障模拟、大气腐蚀对电接触表面的影响、电接触用润滑剂的应用机理与检测方法、机电元件(连接器、干簧继电器)设计技术等。1996-1999年在国际会议及刊物上共发表23篇论文,向AMP及TETRA公司提交17篇技术报告,在国内会议及刊物上发表22篇论文,向邮电门市部提交4篇技术报告,仅1999年,该研究室就先后有6人次从这里走向国际讲台,他们为祖国嬴得了荣誉和尊严,嬴得了世界同行的赞助和支持,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电接触学研究发展方向电接触科学尽管是一门交叉科学,但却是一门独立学科,它有独立的理论及特殊的研究方法,有独自的工业和研究、教育体系以及独立的学术组织。电接触科学是随电子学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