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6729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实验序号:7实验项目名称:金属材料的失效分析【紧固件的表面处理电镀、热镀锌、机械镀及达克罗】紧固件的表面处理,按照其产品的要求,有许多处理的方法和种类。按表面处理方法,譬如有:涂漆、电镀、化学镀、真空涂镀、浸镀、阳极氧化、化学被膜处理、化学抛光、电解抛光、镀覆、珩磨、喷砂硬化、涂层、气相沉积、渗碳、氮化、表面淬火等;按加工技术,有物理的、化学的、电加工的、机械的、冶金的等等。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种,介绍如下:一、电镀:将接受电镀的部件浸于含有被沉积金属化

2、合物的水溶液中,以电流通过镀液,使电镀金属析出并沉积在部件上。一般电镀有镀锌、铜、镍、铬、铜镍合金等,有时将染黑,磷化等也包括其中。电镀中易产生氢脆,对工件机械强度影响大。二、热镀锌:通过将碳钢部件浸没温度约为510的熔化锌的镀槽内完成。其结果是钢件表面上的铁锌合金渐渐变成产品外表面上的钝化锌。但因热镀中因温度过高,钢材易产生高温退火不良影响。三、机械镀(Mechanicalplating):机械镀是将活化剂、金属粉末、冲击介质和一定量的水混合为浆料,与工件一起放入滚筒中,借助于滚筒转动产生的机械能作用,在活化剂及冲击介质机械碰撞的共同作用下,常温下在铁基表面逐渐形成锌镀层的过程。四、达克罗(

3、dacromet):1.锌铬膜防腐机理简述:锌铬膜涂复工艺是一种全新的表面处理技术,又称达克罗、达克乐、达克锈、锌铬膜、达克曼等。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土木建筑、电力、化工、海洋工程、家用电器、铁路、公路、桥梁、地铁、隧道、造船、军事工业等多种领域已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我国随着该技术的逐步推广,已在汽车、电力、锚链、公路、海洋工程等方面开始大量使用,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锌铬膜液是一种水基处理液,金属件可以采用浸涂、喷刷或刷涂处理,然后送进加热炉炉固化,固化温度在300左右,经四十五分钟到一小时的烘烤,形成锌铬膜,铬固化时,涂膜中的水份、有机类物质等挥发份在挥发的同时,依靠锌铬膜母液中的高价铬盐

4、的氧化性,使电极电位负值较大的单质锌片、铝片浆与铁基体反应,形成Fe、Zn、Al的铬盐化合物无机涂层。由于膜层是与基体直接后应获得的,所以该防腐层极为致密,该涂层在腐蚀环境下,会形成无数个原电池,即先腐蚀掉电位较负的Al、Zn盐类,直到它们被消耗后才有可能腐蚀至基体本身。2、锌铬膜涂层特点:锌铬膜涂层是由重叠在一起的独立锌片、铬酸聚合物单元组成。锌铬膜涂层中的铬酸聚合物层不含结晶水,因此在高温状态下的抗腐蚀能力也表现出极佳的品质。锌铬膜防腐膜的固化温度在300左右,所以工件即使长时间处于高温下,外观也不会变色,耐热腐蚀性极好。经试验,未纯化过的镀锌层,在盐雾试验时一般十小时腐蚀掉一微米;厚度为

5、三微米的彩虹色纯化膜,经二百小时盐雾试验被蚀穿。锌铬膜涂层在经过了一百小时的盐雾试验后,才被腐蚀掉一微米。锌铬膜工艺比传统的表面镀锌处理工艺,使工件的耐蚀性提高了七至十倍。氢脆是传统镀锌工艺不能完全克服的弊病。由于工艺特点决定了锌铬膜在处理过程中不进行任何酸处理、也不存在电镀时的渗氢问题,加上涂层在高温下固化,所以从工艺上保证了锌铬膜涂层不会存在氢脆。这使它可以被应用在抗拉强度要求高的高强度零件的防腐的处理。作为绿色电镀工艺,锌铬膜工艺采用了闭路循环的方式,在前处理中:除下的油和粉尘用专门的设备收集处理;在涂复、固化时,不存在传统电镀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含铬等重金属的污水问题,产生的仅仅是

6、从涂层中蒸发出来的水汽,经测定,不含国家规定控制的有害物质。锌铬膜涂层呈亚光银灰色,可以在上面进行再涂装。这一点,满足了那些对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件的涂复要求,例?缱孕谐瞪系慕艄碳旱龋谕扛戳诵扛跄锟寺蓿坎愫螅剐肷弦徊闵瞎馄帷扛跄锟寺蓿耗苌胂肝目障洞缂负涡巫锤丛拥拿椎龋纳感院芎谩盟砉牡桑懿己玫哪透坎恪坏梢源硖捌浜辖穑箍梢源砬峤鹗簦恋龋捌浜辖穑视糜诟痔林屎辖鸬攘悴考谋砻娣栏怼?SPANlang=EN-US3、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涂覆过锌铬膜涂层的工件,从理论上讲其耐蚀性要比电镀锌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部分紧固件在使用不久发现出现点蚀,仔细分析了工件的制作过程,没发现明显的不足之处,经过对大量出现问题

7、的工件的统计分析,发现出现锈点的位臵绝大部分在工件的尖角处,但并不是所有的尖角处均会出现锈点。经对比,结论是工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和摩擦,尖角处的涂层最容易被破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未经运输的工件在作盐雾试验时,其尖角处的耐蚀性仍是很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还是从涂层的完整性方面去动脑筋。锌铬膜涂层本身的强度并不高,硬度只有1H,为保持涂层的完整性,一则可以在改变涂层的配方,增加塑性,这点对于一般的用户是无法做到的,对于锌铬膜涂料供应商来讲,他轻易也不愿更改配方。另一方法是在锌铬膜涂层之上再加上一层保护涂层,用以维持涂层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可采用的涂层不少,经过筛选,我们使用了水性防腐封

8、闭剂,其优点是价格低廉,使用后增加成本不多。水性防腐封闭剂的母液,可按一比四的比例配制成工作液,每公斤涂液可涂覆十平方米左右的面积,并能提高涂层整体防腐性能。另一种可选用的锌铬膜涂层增强涂料是聚四氟乙烯,在工作涂覆了锌铬膜固化后再上一层聚四氟乙烯涂料,然后进炉在二百五十度下固化,其成本要比水性防腐封闭剂高,但涂覆了聚四氟乙烯的工件,其尖角处的防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圆满的解决了本问题。上海振高螺母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构件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三种:磨损、腐蚀和断裂。磨损和腐蚀进行的很慢,一般可通过定期检查、修理、更换来解决。而断裂常常是突发性地,往往造成灾难性的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造成断裂的原因很多

9、,有过载、低温脆性断裂、应力腐蚀、氢脆、镉脆、疲劳等。疲劳强度不仅在航天、航空、车辆、造船和原子能等尖端工业部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影响一般机械产品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外的统计,机械零件的破坏50%90%为疲劳破坏。例如,轴、曲轴、连杆、齿轮、弹簧、螺栓、压力容器、海洋平台、汽轮机叶片和焊接结构等;很多机械零部件和结构件的主要破坏方式都是疲劳。过去的研究表明,军用飞机喷气发动机构件的主要失效原因是高周疲劳。疲劳失效占喷气式发动机全部构件损伤的49%,而高周疲劳又几乎占所有疲劳失效的一半。疲劳定义:材料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由于某点或某点逐渐产生了局部的永久结构变

10、化,从而在一定的循环次数以后形成裂纹或发生断裂的过程。近几十年来,随着机械向高温、高速和大型方向发展,机械的应力越来越高,使用条件越来越恶劣,疲劳破坏事故更是层出不穷。因此,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疲劳强度研究工作。这一点也反映在疲劳学术论文数量的直线上升上。我国虽然尚未对疲劳破坏问题做过全面检查,但同类产品的使用寿命往往比发达国家为低,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开展疲劳强度研究工作对我国的机械工业也是刻不容缓的。疲劳问题首先是19世纪初,由于蒸汽机车问题提出的,但在后来的其他领域,如航空航天、交通车辆、轮船、桥梁、建筑等,也都出现了众(转载于:写论文网:金属材料的破坏形式)多的疲劳破坏。第二次世界大

11、战中,有若干战斗机是自己坠落而非被敌方击落的。当时约有20架“惠灵顿”号重型轰炸机发生疲劳破坏。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但全球性的飞机事故接连不断,大部分是属于结构疲劳破坏造成的。1951年英国“鸽式”飞机因机翼的翼梁疲劳破坏而在澳大利亚失事;1952年美国F-89蝎式歼击机因机翼接头疲劳破坏而连续发生事故;1953年英国“维金”号又因主梁疲劳破坏而在非洲失事;1054年英国喷气式客机“彗星-I”号因铆钉边缘出现疲劳裂纹而连续两次在航线上坠毁。20世纪80年代,某石油钻井平台沉船事件,从技术角度分析也是疲劳破坏导致的。由于在钻井平台的一个支撑立柱上,在接近海平面的位置开了一

12、个作业用工业圆孔,导致海水腐蚀,从而强度减弱,经过若干次随机载荷作用后导致裂纹破坏,最终丧失抵抗力。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韩国不断发生桥梁、高架公路的支撑立柱出现裂纹、断裂、扭曲的事件,都是由于支撑立柱承受高周荷载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疲劳破坏。1998年6月德国一列高速列车在行驶中突然出轨,造成100多人遇难身亡。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一节车厢的车轮内部疲劳断裂。XXXX年,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轻型汽车在试验过程中,其飞轮壳、离合器壳和变速器壳出现裂纹现象,称为“三壳破裂”。经过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是典型的疲劳破坏。XX年5月,中国台湾华航某班机在飞行中因飞机后部的金属疲劳断裂而导致机体在空中解体,造成机上225人全部遇难的悲剧。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