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64765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重型精神病报告制度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网络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规范报告管理程序,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工作制度如下:1、我院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网络报告制度责任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在发现重性精神疾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2、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呈报资料,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信息报告人

2、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病例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对于瞒报、缓报、谎报病例的,给予直接责任人严肃批评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3、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病例信息后,应该按照规定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4、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5、责任报告人和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6、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重性精神

3、病服务随访制度1、要定期走访村委会病人,至少每3个月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精神病人,按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掌握病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2、对新出院患者的第一次随访,确定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随访记录。3、对疾病期的精神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4、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村组织的康复活动。5、随访期间发生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入户随访前应了解患者家庭的基本情况,提前与所在地的村委会

4、干部联系,并通知患者家属,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制定工作计划。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疾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县重性精神疾病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发现精神疾患病人。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

5、治疗指导。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副反应和精神,动员病人参加村组织的康复活动。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等事件的发生。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务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现免费药物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工作职责1、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辖区重性精神基本信息

6、,建立健康档案。3、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基本患者每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每次随访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等。4、危险性评估3-5级或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的,对症处理后立即转精神病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处理;危险性评估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建议到精神病院门诊或住院处理;危险性评估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一般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基本稳定,继续目前的治疗方案,预约下次随访时间。5、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及患者的同意后,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体检内容:一般体格检查、血压

7、、体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等。6、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我国政府自50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

8、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二、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三、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制度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

9、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1、发现线索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2、确定病例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3、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对摸排出的重性精神病人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动员、督促送医治疗。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1、类病人每月访视一次类病人每季度访视一次类病人每半年访视一次类病人每年访视一次记录要规

10、范。2、每季度开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例会每季度出一期精神卫生宣传板报。3、每半年对新增的、类精神病人签订监护责任书。4、每年建立两张以上的家庭病床病史记录规范年底交至片区精神卫生管理办公室。5、每年二月对上一年所有精神病防治资料整理、归档保存。6、每月到居委会了解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病人情况并对村、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共同访视重点病人。7、每年节前布置村、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干部对易肇事肇祸病人进行排摸并上报。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完成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制定精防工作制度一、建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二、建立各种工作制度每年要有工作计划及总结三、根

11、据上级精防康复领导机构下达的工作任务部署本院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四、对本院从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人员及精神病人家属进行培训并给予技术指导五、全院要建立一所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治疗站。为精神病康复者进入福利工厂或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创造条件六、规范使用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七、开设家庭病床有完整的病历和治疗方案八、督导村居民委员会建立监护小组九、对本乡贫困精神病人进行救济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十、落实解锁方案对发现的关锁病人解除关锁十一、对本院精神病人提供治疗、康复、就业等服务十二、定期检查精防康复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十三、上级统计报表。精神病防治工作职责一、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精神病患者康复防治工作年度计划经批准后按规定认真组织实施。二、按要求认真填写病历根据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疗效和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地治疗并认真记录在案。三、认真做好康复训练指导进行健康教育讲座讲解精神卫生和家庭护理有关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精神卫生及家庭护理知识自觉接受、配合康复治疗。四、保持与各区市民政局优抚科和乡民政助理员的联系随时掌握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以便指导治疗和服务。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