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60985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3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

2、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A 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B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C 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D 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法家思想的盛行 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5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

3、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A 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 肯定人正当的欲求C 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 特别关注百姓生计6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A B C D 7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

4、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8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理在先,气在后”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 B C D 9.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

5、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10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 B C D 11杜甫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材料显示出杜甫的诗A 可以在历史研究中用作佐证材料 B 是对唐代历史的如实记录C

6、 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D 只是对个人经历的文学性记录12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1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

7、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李贽(1)材料一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

8、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

9、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19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

10、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四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

11、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2)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主要原因的不同看法。(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5 阆中中学校新城校区2018年秋高20

12、17级10月月考试题 历史答题卡 (考试时间:50分钟 命题人:夏天茂 审题:高二历史组)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5分).(1)(2)(3)(4)14(12分).15(15分).(1)(2)(3)阆中中学新城校区2018年秋高2017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命运”,这说明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孔子进行不同的改造,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项正确。“历史就是一家之言”没有突出历史的时代性,排除A。“历史都是思想史”说法过于片面,且材料强调“一切历史都是

13、当代史”,排除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忽视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排除D。2D【解析】解题时首先判断“子学时代”的具体时期,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子学时代”可知指的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故D项正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均在秦朝建立形成,故AC项排除;“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项排除。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令苗稍疏,预防风霾”,即体现“通过调整种植方式治理雾霾”;“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即体现“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据此,判断选项,可知:B项“工业化”,明显不符合清朝康熙时期史实;C项没有依据;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