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5793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纸术的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造纸术的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造纸术的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造纸术的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造纸术的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造纸术的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纸术的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造纸术的材料一般均认为中国造纸始于公元105年,蔡伦是造纸的始祖,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其实纸的发明与应用远在此之前。当然蔡伦对于中国造纸术的推广与改进也相当重要,他将原本制纸原料的丝絮以便宜易得的材料替代,例如树皮、破布、鱼网等。因为材料来源丰富,纸的产量大增,进而推广到一般老百姓都能使用。后世各种制纸技术的改良多是依照蔡伦的方法加以推广。有关造纸术的著作以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最详尽。第13篇杀青中关于纸料、竹纸、皮纸的记载,可说是我国传统造纸术发展到最高峰的总结性叙述。其中又可

2、分五个步骤:斩竹漂塘第1个步骤是“斩竹漂塘”。所谓“杀青”是指斩竹做原料而得名,竹材是古代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造纸的竹材以将生枝叶的新生竹为佳。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每根竹子截成5到7尺长,然后就地开挖水塘,将截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时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材软化。19世纪造纸的材料来源由破布转为木材,因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较低。但由于木材纤维是由木质素所组成,木质素会氧化,这就是纸张泛黄的原因,这个问题又因造纸过程中添加酸剂而更加严重。煮木皇足火天工开物中制竹纸的第2个步骤是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

3、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内漂洗,然后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竹子的纤维逐渐分解。现今制作纸浆已改用烧碱替代石灰水。烧碱碱性较强,能使木材纤维迅速分解。另外还添加氯,以去除木浆里的杂质,目的是用来漂白,但排放的废水便含有机氯,这对生态环境伤害极大。目前造纸业已投入大量资金来清除毒素,并研究新的漂白法,如以二氧化氯取代以降低有机氯的生成。荡料入帘古法造纸的第3个步骤是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

4、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纸膜。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等动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达20公斤。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覆帘压纸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泾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泾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手工造纸每日每个工匠平均只能做300到500张纸。现代造纸厂一部机械每天生产的纸卷数以吨计,据统计当今全球造纸厂每年生产3亿多吨的纸,相当于全球汽车产

5、量总重的3倍。透火焙干焙干纸张的夹巷是两道土砖砌成的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然后以轻细的铜镊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机械造纸使人充分享受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大量的废纸让人伤透脑筋。1995年美国做过一项统计,发现美国人一年的平均用纸量是332公斤。原来以为电脑世纪来临后用纸会减少,结果令环保人士大失所望,用纸不减反增。除了废纸回收之外,科学家还在研究旧纸的各种新用途,如生产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的建筑材料等,希望能减少人类伐木的数量。现代造纸的原料有哪些?造纸原料有植物纤维和非植物纤维等两大类。目前国际上

6、的造纸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的针叶树或阔叶树木材占总用量的95%以上。植物纤维矿物纤维其他纤维,还有用石油裂解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目前用于书写、印刷、包装的纸仍主要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1.制浆的过程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2.调制过程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a.散浆b.打浆c.加胶与充填3.抄造过程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

7、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a.纸料的筛选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b.网部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c.压榨部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间,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d.压光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e卷纸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

8、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g.裁切、选别包装: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污点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造纸术发展史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捣、抄、烘等工艺造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

9、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公元六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从技术上看,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在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纸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