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5630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送温暖社会实践报告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爱心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徐州福利院爱心实践活动报告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XX级学号:报告人:指导教师:报告时间:XX年6月15日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制一、实践时间及实践单位的情况介绍: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49年4月,前身为老残教养院,是徐州市民政局所属集老人、儿童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湖东畔、泉山西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空气清新。主要担负着徐州市区孤残儿童、弃婴和“三无”老人的养护、康复、托管及医疗教育工作,依法对孤

2、残儿童展开国内收养、涉外送养、家庭寄养、助养、代养。全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5%。编制床位800张,其中老人200张,儿童600张。现有工作人员76名,累计有150名孤残儿童被富有爱心的国外家庭收养。近年来,市社会福利院秉承“一切为了老人与孩子,为了老人与孩子的一切”的理念,致力与创建“亲家爱家”品牌,坚持走创新之路,依托民政项目建设,重点开展了特色服务。二、实习目的:深入社区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了解社区管理和福利院人们的生活显示,在熟悉福利院真是神国的同时,发现其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缺陷,从而加深对中国当下社区管理的理性和现实性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在校所学的专

3、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度与高度认识,尽力用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之道。利用本次机会,找到从学习者到参与者身份转变的现实途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背离,现实与模拟的差距三、实践内容:徐州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小朋友和老人,在院长的带领下参观福利院,听院长介绍福利院的历史和发展,帮助福利院做一些打扫清洁工作,和老人孩子们一起擦窗户,扫地,收拾房屋。4.实践收获:XX年3月12日,我们10公管班一行人,来到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开展了为期半天的社会认知实习实践活动。一来到目的地,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环境和气息,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49

4、年4月,前身为老残教养院,是徐州市民政局所属集老人、儿童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湖东畔、泉山西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空气清新。主要担负着徐州市区孤残儿童、弃婴和“三无”老人的养护、康复、托管及医疗教育工作,依法对孤残儿童展开国内收养、涉外送养、家庭寄养、助养、代养,老年公寓面向社会开放。全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5%。编制床位800张,其中老人200张,儿童600张。现有工作人员76名,累计有150名孤残儿童被富有爱心的国外家庭收养。近年来,徐州市社会福利院牢记“把母爱献给儿童,把孝心献给老人”宗旨,秉承“一切为了老人,一切为了孩子”理念,致力

5、于创建“家亲家爱”品牌,坚持走创新之路,开展特色服务。一是加强项目合作,积极探索儿童养育新途径。引进国外慈善资金,XX年与美国NTF公司合作创办了全国第二家“希望之家”,无偿代养了徐州市孤儿42名。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省一级福利院,是儿童健康成长、老人欢度晚年的乐园。于XX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精神文明单位”、“省未成年人保护先进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省园林式单位”、“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涉外收养先进单位”、“省示范性养老机构”等称号。我们为他们带去了礼物和食品

6、,和孩子们一起打扫福利院,和孩子们一起擦窗户,扫地,收拾房间。经过和福利院的成员们直接接触还是让我们备受感动,他们在那么不一样的环境下生活着,他们所走的道路对我们而言不知坎坷多少倍。这次让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对我们这次实习真是产生了久远和深刻的影响。首先,对福利院儿童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

7、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我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对开展福利院少年的社会工作的构想。目前,我们的社会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宽容去接纳残疾儿童。我们的同情和怜悯,从某种程度上隐含着排斥似乎他们生来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参与创造和分享“正常社会”的一分子。他们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成长和发展,个人的才智就自然而然会在废墟中老化。然而,要想在短期内根除社会偏见是不可能的;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他们正视自己“身体残疾”的事实、树立“意志不残”的信念,以客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异样的目光

8、、适应环境。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同时,要想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最后,呼吁全社会关注残疾儿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全院76名员工一直以来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坚持对孩子实行“养、治、教、康”相结合的服务方针,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治疗工作,努力给孩子创造“一流的生活条件,一流的教育康复环境”。同时我也期盼社会各界富有爱心的人士一如既往对徐州社会

9、福利院给予关注,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在周末和节假日来参观帮助福利院,呼吁高校学生、社会慈善人士去参观,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动成系统、成规模,福利院和孩子们将会受益无穷。半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寒假送温暖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在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呈现着一片和谐繁华的景象,不仅如此各地的疗养院、养老院、残疾儿童学校纷纷林立,这不仅表现着祖国的逐渐强大,而且还体现着我国在社会主义领导下的社会是这么的和谐。在新年来临之际我班大部分同学都去附近的养老院、残疾儿童学校去帮助他们,用自身的所学为他们带来新年前的礼物,养老院的老人们也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们

10、非常希望我们能够为自己热爱的祖国奉献一份自己应尽的义务。今年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校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我、树立理想,培养和提高当代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选择敬老院和残疾儿童学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关心老人和弱小的弟弟妹妹们应该从身边做起,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老人和弱小的弟弟妹妹。二是要让我们在步入社会时养成尊老爱幼的优良习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再一次的在自己内心里对那些现在和以前坚强过的人们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敬佩感,同时不断提醒自己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冲向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班大多数同学完成的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一小部分

11、同学没能够完成学校的任务,但我会去开导那些同学让他们融入到我们的大潮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另外我也相信在不断与社会接触,不断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会是我们更加完善,会使我们更加热爱它。敬老院的老人们“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学院名称: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14级班级:1班姓名:李玥学号:实践单位:金山居委会实践时间:XX年7月20日至XX年8月3日共15天目前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今年暑假,为了进一步了解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XX年7月20日8月3日我对

12、我所住的地方进行了调查,并且深入体验了老人们晚年的生活,本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次社会实践,现将此次实践运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一、实践目标: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些社会的附加问题也日益凸出。据调查,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健康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此次“关爱弱势群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重点将关爱孤寡老人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重点调查主题。为此我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主要想通过深入孤寡老人群体,去了解老人们晚年

13、的生活状况和困难,从而探讨一些解决的思路,同时也希望将“安置孤寡老人”的问题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短短的十几天里,我顶着炎炎烈日,进入敬老院里,深入体验了老人们的生活情况,现将调查情况和实践总结如下:二、实践内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养老对于社会来说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这句诗词也不仅仅只是诗人“无病呻吟”的感慨,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许根本无法真正了解到那些已近暮年的孤独与悲凉。老人们,在人生的晚年,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年轻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尤其是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更是匆匆忙忙,所以便有不少的人选择将年迈的父母托付给敬老院照

14、料,很多人都觉得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应该会是开心的,有相仿年纪的人相互陪伴,聊天,下棋,打牌,会比跟儿女们一起生活更加的开心快乐。然而通过几天的敬老院的观察和生活,我认识了一位叫王平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所以被送到敬老院里。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却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这里还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的一些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

15、得很孤独,每天的时间,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像这样的孤寡老人又有很多,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接下来的几天随着我们的到来原本寂静的养老院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们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并为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完后,我们便和老人们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们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红灯记、天仙配等经典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老人似乎特别的沉默寡言,也不爱笑,面对关于儿女的情况,他们只是摇头,摆手。似乎我们甚至能清楚地看见他们皱纹里的失望甚至于绝望,我们的到来虽然给老人们增添了欢乐,让老人们拥有了倾诉、聊天的对象。但目前养老院的老人们虽然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会孤独。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老人们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此次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