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350779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一、学习目标,在心理诊断中,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1、作为心理诊断的手段之一,使用心理测验。 2、作为心理干预效果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使用心理测验。,二、心理测验的概念,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地和标准化地测量。 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行为活动和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三、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的,客观的,标准的测量手段,对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 这里所说的素质,指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

2、具体方法和手段是结合行为科学和数学以评价特定个体,在特定素质上相对于特定群体所处的水平或位置的手段。,四、心理测验意义,把心理现象数量化,利于进行程度的对比和鉴别,有利于应用及研究.,五、心理测验的分类 1、按二分法,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 速度测验与难度测验 客观测验与非客观测验 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 最高作为测验与典型作为测验,2、按行为目标分类,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 能力倾向测验(aptitude test) 成就测验 (achievement test) 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 精神卫生评定测验 (metal health test) 神经心

3、理测验(neuropsychological test) 其他测验: 人际,自信,自尊,主观满意感,价值观,动机,情绪,领导能力,内外控,情景意识,,3、按测验形式分类,纸笔测验 操作测验 计算机辅助测验,六、心理测验的操作步骤,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2、依据问题,选择测验的项目:通过摄入性谈话发现心理问题,选择测验类型及项目 情绪:焦虑、抑郁、恐惧、孤独、愤怒、敌意 思维方式:正常思维,消极思维,有无强迫性思维、人际关系:紧张、僵持、恐惧、接触困难 行为习惯:药物、烟、酒依赖,行为障碍 人格特征:人格问题,人格障碍(反社会性?偏执性?强迫性?冲动性?癔症性?

4、),3、测量的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4、近期原因不明时,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目的在于寻找远期原因: 生活事件量表 应激量表 SCL-90,5、为排除其它疾病而使用量表,如发育迟滞、痴呆、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等 精神疾病:MMPI 智力障碍:韦氏三套量表 神经系统疾病:HR神经心理测验,六、心理测验使用申请报告格式,咨询师: 依据现有资料,可疑来访者在人格及情绪方面存在心理问题,与该类问题相关的心理测评工具有16PF;SAS;SDS;。 考虑到进一步证实初步判断的需要,建议对来访者做16PF及SAS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员 200

5、 年 月 日,七、心理测验申请报告意义,有依据可查 有利于备案,八、注意事项,1、以下情况不得使用心理测验 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而随意使用 心理测验作为诊断的可靠及唯一依据,表现? 未查明测验的可靠性就使用 在诊断目的之外使用心理测验 实施不符合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标准化 超出测验功能,主观进行解释 使用盗版软件进行测验 未修订的测验不能用于临床,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进行测验 单一维度多种测验同时进行,如人格,EPQ,MMPI,16PF 不了解心理测验的独有功能,对临床表现尚未形成印象时使用心理测验 为增加经济效益,目的不强,不顾是否需要,违反职业道德,九、,(应熟知,并牢记),第

6、五节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一、 目的:为诊断提供依据 二、 方法:使一般资料条理化 使一般资料逻辑性 联系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三、临床资料整理的操作步骤,(一)整理归纳一般资料。 (桑德伯格提纲),(二)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 (按照年龄次序),(三)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认知功能 2、情绪、情感 3、意志行为 4、社会功能状态 5、近期体检报告 6、自知力。,(四)、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来源于求助者本人(主观故意,自知力受损) 来源于亲友 来源于其他咨询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中介人。 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可靠,尚可靠,不可靠。 注明资料提供者。,(五)对资料

7、进行分类整理。 1、按照资料的性质整理(P17表); 2、还可以按照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三个方面整理(个体情况,环境情况,临床专业初步评价)。,(六)验证资料的可靠性: 1、补充提问; 2、心理测验; 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七)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过分随意交谈 暗示 求助者自我评价失真 资料收集者,诊断、咨询决策者 求助者的个性特点不同 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提供资料者不是求助者本人 求助着提供准确资料的能力(说轻、说重、理解有误、无自知力等) 早期印象(早期印象与新资料相冲突时,应重视新资料) 资料记录是否客观(应避免总结,概括,专业术语),(八)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8、 非专业观察者 日常生活经验 医学、病理学工作者 疾病 行为主义心理学、教育工作者 学习、行为、认知 生物学工作者 自我发展 生态学或持生态学观点的人 环境的适应、平衡,(九)解释资料。 资料或数据本身并不包含太多的意义,只是 心理咨询师为其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意义(是原因还是结果) 。 解释资料的方法: 1、就事论事; 2、寻找相关(猜测); 3、迹象分析(由果索因) 4、归类法:按表现(症状)进行归类。 5、综合浮现法:借助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给资料以总体印象。 注意:上述解释资料的方法所得出的推论只是可能性,在没有得到更多资料印证的情况下,都只能作为假设存在。 ( P18例),四、临床资料整理

9、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将采集资料属于基本功,所以,必须严格按要求操作,不能怕麻烦。 收集资料又是咨询师个人思维品质的训练,所以在操作中应主动地体会各类资料间的逻辑关系。 在对资料的整理和评估没有把握,或意见分歧时,应集体讨论,以保证其正确性和全面性。,第六节 了解既往史, 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诊断(为什么),治疗以及疗效 分析当时就诊原因(躯体的,心理的,以及二者的关系) 既往求治的效果不好,可能是诊断错误,或措施不当(对“大型”、“权威”机构不可轻性、盲从) 对既往患有精神病或其它心理紊乱者,本次是“旧病复发”还是出现了新的问题,应认真区别 对于经过心理咨询,问题非但没有解决

10、反而加重者,应仔细了解咨询过程,澄清问题性质,以免继续造成伤害。,了解既往史应注意避免两点,避免求助者的主观倾向性 避免对以往失误的挑剔和嘲讽,以体现良好的职业修养,同时避免加大对求助者的伤害,第七节 初步诊断 初诊接待 整理资料 综合分析 提出对问题性质的认识,一、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主要适合于一般心理问题 其次适合于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需配合其它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对于人格障碍、心理疾病边缘状态的作用很有限 心理咨询不适用于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但心理咨询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自知力的恢复,以及社会功能的康复有重要价值,二、初步诊断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因素)的内涵: (1)

1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三、分类填写临床资料,举 例,四、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例p24.,五、寻找关键点的注意事项 资料来源必须可靠、真实,且已经验证。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做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资料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要符合客观逻辑。,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 心理咨询工作范围,(一)使用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定性: 1.主客观是否统一 2.知、情、意是否一致 3

12、.人格是否稳定 (p27-28,例例),(二)根据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等临床症状进行定性: 如:强迫,抑郁,躁狂等。 (三)根据求助者的“求医行为”定性: (以下特殊情况下,重性精神病在家属的强制下前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重大精神创伤后的“反应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病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不明;家属不愿接受“重性精神病”,希望只是一般“心理障碍”;家属虽然承认“重性精神病”,但不愿用药,认为副作用大,希望通过咨询解除症状; 家属考虑到病人升学、就业、婚姻等,借助“心理问题”缩小“精神病”的社会影响。,另外两种特殊情况,使得心理咨询的范围被人为扩大: 因为咨询师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不能辨识“

13、病”与“非病”; 咨询师虽能辨识“病”与“非病”,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遵守职业道德 。),(四)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自知力”: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心理问题”、“神经症”等求助者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 “重性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没有“自知力”。( “重性精神病”的早期可以有部分“自知力”,应注意与其它心理障碍相区别) (p30-34,例例),七、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有些问题即使和心理有关也不是心理咨询所能解决的,有些问题心理咨询可能只是部分地起作用。对此,心理咨询师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包揽一切。

14、如:重性精神病,老年痴呆,儿童智残等,应及时转诊到相应科室。 (p34-35,例),八、初步印象的形成,形成初步印象,工作程序一: 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工作程序二: 选择测量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评估;,工作程序三: 对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区别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收集并整理资料后,使用“十项指标”对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A 心理活动强度: 指对突然、强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认识水平,生活经验,性格特征,当时的心境,环境,神经类型) B 心理活动耐受力: 指对慢性、长期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C 周期

15、节律性: 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自己的内在节律性。(注意力,记忆力等) D 意识水平: 以注意力水平为标志,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意识水平的质量和效率。,E 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其心理活动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表现为意志薄弱。(人人都有,女性较强) F 心理康复能力: 从创伤性精神刺激中恢复到往常心理状态的能力。 G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绪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健康人,多数情况下如此。反映一个人的理性程度和意志力) H自信心: 是一个人面对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估计。或者说,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16、,I社会交往: 能正常与人交往,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生和维持,有赖于社会交往。(狼孩) J 环境适应能力: 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采取主动的或被动的措施使自身和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就叫做适应。 主动适应 积极地改变环境; 消极适应 躲避环境的冲击。,通过观察法、会谈法、史料分析法、测验与实验法、产品分析法等收集资料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然后,进行心理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诊断 神经症及人格障碍等的诊断 精神障碍的诊断,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的概念: 所谓一般心理问题,是指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映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步骤: 把握主导症状:主要症状,主诉,求助者迫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