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46309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阳高中2020届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堤溃蚁孔 气泄针芒朱康有“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这句话提醒人们,做人做事都要在祸患出现萌芽的时候着手处理,防患于未然;如果小事不注意,很可能前功尽弃,顷刻之间颠覆所有累积起来的“成就”。我们通常注重的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业政绩也好,人格品德也好,都是由长期量变努力积累起来的,往往经历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而同样应该引起更高程度重视的是,人格修养的“堤坝”筑起来了,其中的“水”也很沣溢

2、充实,事业就像“气球”一样那么大,显得五彩缤纷,辉煌、耀眼、夺目。但为什么有时候“翻盘”却在一夜之间?由于突然的、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造成了“溃坝”“粉碎”自然界有这种情况,对人类自身来说却似乎不可能。“人非圣贤”皆有过,有些无关乎“大节”的小毛病、小失误偶然犯一次两次,可能不至于一泻千里而导致最终的失败;但如果在这些“小事小节”上不加注意,不以为然,甚至被一些人冠以敢做敢为的“正面”个人魅力、特征等,自以为大,于是乎傲心潜在地不断增长,小节累成了大节、小事攒成了大事,终一发不可收拾。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倒推:这种人成就起来的“功名”和“政绩”,其内在心理追求本就有问题,不是以人民的长远和最终利

3、益为目标,而多出于私情私利,如同历史上思想家王阳明指出的是“徒据纸上之功绩”,当然其“肥皂泡”就很容易被戳破而昙花一现。人类的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统治者或执政集团带领社会大众为完成某种理想和使命而进行的组织性活动。说白了,就是一部分人提出理念和目标,倡导所属成员来共同实施。人有“人道”,政有“政德”。如何修身治己?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正心明道”,这一点又暗合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中讲的“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之说。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动机和意识追求在起主导作用。“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那么“心”为什么不能“正”?恰恰是被私欲蒙蔽住了,如果抱着当官谋利的想法,那做的一切事情都不会

4、对,就会出现自我的欲望把自己推向覆灭的结果。所谓“正心明道”亦正是从“一念入微处”入手,明觉精察,“严”“防”“杜”,从不放过任何小事小节,才能成就圆满人生的境界。这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战斗”天理和人欲在心中“交战”。我们不要看轻了这场“战争”。很多人和真刀真枪的敌人打仗时能够取胜,但有可能输在和自己欲望的抗衡上。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就像猫捕捉老鼠那样专注、那样认真去对治自己的私欲,方能“克念

5、作圣”。 (选自2018年4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这句古语提醒人们,要对大堤上的蚁穴加以特别注意,对气球加气时要特别注意针尖般的小孔。B.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事业政绩、人格品德等都是由长期量变努力积累起来的。C.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的意思是,要让社会大众对自己感恩戴德,就必须先对大众的思想进行教育。D. “克念作圣”的意思就是要人们时刻记着从小事入手,绝不放过任何一件微小的善事,才能成就圆满人生最高境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 )(3分)A. 文章第一、二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解释标题,指出如果在小事小节上不加注意,让小事变成了大事,小节累成了大节,必将堕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B. 文章第三、四、五三个自然段重点从正面阐述问题,论述如何修身治己的问题,指出要“正心明道”,不放过任何小事小节,才能成就圆满人生的境界。C. 文章第六自然段着重论述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输在和自己欲望的抗衡上,应该像猫捕捉老鼠那样专注认真地对自己的私欲进行对症下药的治理。D. 全文在论证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文章中凡加了引号的语句要么是从古语或古人的语言,要么是今人的言论,都属于引用论证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

7、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事业政绩和人格品德都是必须由长期量变努力积累起来的,必须经历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B. 如果一个人不是以人民的利益为目标,他所取得的所谓“功名”和“政绩”就很容易被戳破。 C. 要做好修身治己,就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动机和意识追求在自己的思想中起主导作用。D. 对待自己的各种私心杂念,应像猫捉老鼠一样,眼看耳听,发现一念萌动,立即加以克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的母校凸凹一所默默无闻、现在已完全消失了的山区学校九道河中学,是我的母校。这所学校,地处家乡的瓶口之处,离村落有八里之遥的山路,又没有住宿条件,每天都要往返地

8、走。村里的学童在村里上完小学,畏惧那每天十六里的跋涉,就基本辍学了,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缘于对苦难生活的“仇恨”已过了播种季节,依然不见雨,铁镐招在地上,冒起一股热烟。所以,我只能靠苦读、升学,考到山外去。这种自省意识,使我有别于别的学生收敛浮性,不用督促,埋头学业,便让老师们刮目相看,视我为学习的“种子”,便对我倍加爱护。班主任老师陈国如,教数学,他叮嘱我一定要用铅笔做作业。起初我不明白,后来方知,他有深刻的用意。作业本发回来,在做错了的习题上,他不打“”,只是轻轻地划一斜“”,待改正后,随下次的作业返回时,他都补成了“”。待一个学期结束,他把我的作业本作为样本在全班传阅,对同学们说,你们

9、看人家是怎么学习的,一丝不苟,从不马虎,始终是对的。这不仅让同学们惭愧,也让我自己惭愧。但是,这种“始终是对的”的赞美,变成了一种心理暗示,让我更加刻苦、更加认真,使自己名副其实地“不错”。语文老师是一个从市里名牌大学下放来的南方女子,白、矮、丰腴、近视,名字叫安近。她说话娇滴滴的,就压不住课堂的秩序。我因为父亲是村里的支部书记,订阅着“两报一刊”,随手翻阅,就知道很多山外的事体,词汇量也多于别的同学,以至于觉得课本的内容过于轻浅,夏天上课时,把手掌放在腋窝里,挥动臂膀,打击出惊人锐音,就把同学们的目光吸引过去,搅了她的课局。她把我拽到讲台上罚站,可她转身写板书时,我冲着同学们做鬼脸,并重复在

10、下边时的打击动作,弄出公然的声音。全班笑成一团。她被气得扔下教案,哭着跑出教室。我被校长狠狠地呵斥了一顿,并警告说,你再捣乱,就干脆滚蛋。我怕滚蛋,因为那会断送了我走出大山的愿望,便老老实实地听课。但从此我对安近老师冷脸相对。那天中午,我躲在学校西边的水泥桥下,偷偷地吃我的中午饭。之所以偷偷地吃,是因为我中午的干粮,总是装在饭盒里用网兜提来的掺了榆叶的稀粥,而那时我已经有了很强的虚荣心了。突然就见安近老师走了过来,背着手,笑吟吟的。走到跟前,她把背着的手移到眼前,是两只雪白的馒头。我说,你少来羞辱我。她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吃得很差,学得很苦,是个好孩子,所以你一调皮,我就伤心。这两只馒头是我

11、特意给你拿来的,你不许拒绝。第二年,安近老师调走了,我伤心了很大一阵子。接替她的,还是一个女老师。她叫陈瑞颖,大大的双眼皮,身姿婀娜,美得让人不敢凝视。有一次她带着我们上劳动课,清理马路边上泥石流遗留下来的堆积。我不喜欢劳动课,铁锨就往空里铲,以节省体力。被她发现,受到批评,就有了火气,故意把锨里的沙石往高处扬,让烟尘迷同学们的眼。陈老师蛾眉一皱,撅下一把荆条,直冲我而来。我赶紧逃跑,她一边追、一边喊道,你必须让我打到,不然我决不会轻饶。荆条打在背上,身体不疼,但心里疼,疼在失去了在同学们面前的傲气。她说,你学习好是不假,但正因为你学习好,才不能放任娇惯,因为热爱劳动的人,才热爱生活。九道河中

12、学真是小,小到只有两排教室。校长总是坐在校长室门外的破椅子上眯着眼晒太阳,上边来人,他也不冷不热,调他出山,他也不为之所动,对手下的教师也没有清规戒律,任其发挥。但是,却考出了很多学生。它也没有校训。但是在我心里它是有的:它不仅教知识,也教感情、伦理、道德和如何做人。可惜在教改时它被撤了。但是,它却铭记在我心中,因为它是我的人生之基、人性之源。(选自2017年2月7日羊城晚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一开头说母校“默默无闻”,是为了反衬后文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同结尾对母校的赞颂形成对比和照应。B. 写母校办学条件的艰苦,既突出了“我”对学

13、习的刻苦态度,更突出了母校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敬业精神。C. 文章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安近老师的外貌和说话特点,写出了“我”对这位老师的憎恶和不遵守上课纪律的原因。D. 文章用学校的“小”同考出学生之多对比,用“没有校训”同是学生人生之基、人性之源对比,给读者较深印象。5. 文章叙述了四个人物,试从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 6. 读完本文,你认为“我的母校”有哪些特点?试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15日电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

14、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习近平在开幕辞中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

15、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推动互利共赢,明确合作方向,本着伙伴精神,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对话化解分歧,协商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我们要密切政策协调,对接发展战略。要把“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结合起来,同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起来,同有关国家提出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要依托项目驱动,在基础设施联通、实体经济合作、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合作、民心相通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有删节)材料二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地区的贸易情况。2011-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和东欧地区的贸易额统计图(以上数据摘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材料三中新网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