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4523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2017 级高二上期 10 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 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民贵君轻“以法治国”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

2、提高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3.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 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 识。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4. 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 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礼法并施B.施行仁政C.君民共治D.君贵民轻5.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

3、,不乃百年,乃表 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 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A.外儒内法B.殊途同归C.法古用今D.大相径庭6.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 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传统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动摇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7.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 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A.儒学

4、丧失正统地位B.文化观念的多元化C.道家思想占据主流D.儒释道三教已合一8.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 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罢黜百家的结果B.宋明理学的影响C.科举制度的繁荣D.民间书院的兴盛9.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 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 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10.分析我国宋代至清

5、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 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11.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与乙徒的思想相似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B.先有理而后有气 C.万物皆只有一个理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2.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 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著名学者吕祖谦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

6、陆九龄兄 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 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据此推知他们讨论的焦点A.理在事先、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与本心体悟C.正君心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气一元论,气是世界的本源13.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据此判断李贽主 张A.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 B. 揭露儒学家和道学家的虚伪C.主张“绝假纯真”的童心 D.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14.在论及元朝儒士的社会地位时,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即“九儒十丐”,儒 士地位仅高于乞丐;而我国台湾学

7、者、元史专家萧启庆则认为,元朝儒士比一般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 次于贵族与官吏。据此说明A.郑思肖作为历史见证者,其观点更加全面客观 B.萧启庆作为元史专家,他的观点更加真实可信 C.历史研究和陈述会受到时代条件及作者立场等因素影响 D.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来源于对当时的时空环境全面考察15唐朝一书法家作诗云:“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意在说明某种书法形式笔画 简约、勾连不断、流畅纵情、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下列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最相符合的书法形式是ABCD416.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

8、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26.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A.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17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 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A.地理研究B.天文观测C.迷信活动D.航海辨别方向18“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 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9、外国利 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 制器之器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 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 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 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 下之治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 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 而不打狗乎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19. 宋元时期城市里有了杂居及其他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城市里阅读小说和讲述、谈论小说 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文化现象的出现A.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是人们逃避社会现实的反映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10、文化潮流D.是统治阶级压抑百姓的措施20.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 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B.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D.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21.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 活动家,主要目的是: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制度变革22.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 1898

11、 年出版后,10 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 30 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23. 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 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维新化”分别出现在A.汉朝和明淸时期B.隋唐和宋明时期C.汉朝和晚清时期D.隋唐和民国时期24. 1898 年,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没有提兴民权、设议院等维新派的核心主张。 变法开始后,他还劝说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应该“勿去旧街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 擢小

12、臣”。这说明康有为A.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B.侧重于提倡除旧布新C.实质上代表守旧势力的利益D.并不认同君主立宪制25.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困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 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2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 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

13、”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28.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 70 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 20 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 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 反思。这一“波潮”A.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制度层面 B.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C.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D.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29.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

14、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 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 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知识阶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新文化运动后期改变了性质和方向 D.知识阶层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30.1920 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 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第

15、II 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31. (2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 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材料二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 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材料三前三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