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4384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年级五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家规与国法崔永东“家规”与“国法”各有自己的领域,对稳定家族秩序和国家秩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家规提倡“孝道”价值观,凸显家族利益至上,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国法提倡“忠道”价值观,凸显国家利益至上,重视忠君爱国、无私奉献。家规与国法之间在功能上又可以互相支撑,在内容上也可以互相补充。“家规”重在“修身、齐家”,“国法”重在“治国、平天下”,一个恪守家规的人必然能够遵守国法。在此层面上,家族利益与国家利

2、益形成了某种“同构”关系。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规连着国法。家规是治家教子、修养心性、立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家训”“家戒”等内容,家训的内容旨在要求家人“必须怎么做”,家戒的内容旨在要求家人“不能怎么做”。以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为例:“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勿忘祖恩。”“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祸害无边。”这就阐明了在家修身与在外治国的关联性,揭示了家规通向国法的功能性价值。单从历史上看,家规与国法存在着很多的共同性,因其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维护儒家伦理秩序成为其共同的使命。无论是家规还是国法,它们都将儒家道德原则和

3、道德规范转化成了制度安排,靠制度的力量来督促人们积极践行儒家道德,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良风美俗的社会秩序。家规的广义解释是家族法规,是所谓“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制定的法规,或称宗族法规。宗族法规除了贯彻儒家伦理精神外,还凝聚了基层族群的“基本共识”,这种共识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性观念和规则,它们成了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在古代中国的广大基层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往往是靠宗族组织依据“活法”进行调解之类的“准司法”活动加以化解的,此类准司法活动也可称之为“社会司法”。由于基层社会组织在当时有着较大的权力,如政治权、经济权、调解权、惩戒权等,因此有足够的能力来化解纠纷、维持社会秩序。这再

4、一次说明,家族法规与国家法律虽然在内容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目标上的趋同性。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从主流上看,家规与国法有着共同的精神纽带,即儒家的伦理道德。家规与国法共同将儒家道德加以制度化,体现了德、法共治的价值取向。如果说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国法完善的话,那么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家规的完善了。因此,为了重塑家族法规,我们有必要为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使其适应新的时代,并结合基层社会组织的重建,使古老的家族法规在整合基层社会秩序方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7月11日 ,有删节)1下列有关家规与国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规提倡

5、“孝道”价值观,国法提倡“忠道”价值观,根据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家规也就是国法。B一个恪守家规的人必然能够遵守国法,在家修身与在外治国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为家规与国法有着共同的精神纽带。C家规与国法各有自己的领域,家规适用于“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国法适用于国家,国家最大,因此国法比家规更重要。D家规与国法在功能上互相支撑,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它们共同将儒家道德加以制度化,分别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价值取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从标题看,文章主要从家规和国法两个角度展开阐述,综观全文,文章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B第一、二自然段提出问题,阐明家规与

6、国法既各不相同,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明确主旨,统摄全篇。C第三至六自然段分析论证,阐明家规与国法的关系,重点从家规的角度论述,运用了举例论证法。D家规,是古今有之的,作者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展开理论阐述,最后提出要重塑新时代的家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规凸显家族利益至上,国法凸显国家利益至上,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具有某种“同构”关系,因此家规具有通向国法的功能性价值。B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都属于家规,是治家教子、修养心性、立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对稳定家族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C家规,或称宗族法规,是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准

7、司法”,是社会司法。D家规与国法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目标上的趋同性,完善家规,可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国法,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海 龟张抗抗他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

8、实力与才华。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

9、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从前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

10、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为了不受干扰地在

11、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全部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星期

12、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构思巧妙,采用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交织,把父亲与海龟的经历、命运结合在一起,引人深思。 B小说中的父亲吃苦耐劳、敬业能干,一心惦记着通过个人的努力评上职称,改善家里生活,但最终还是落得个和海龟一样的命运。 C本文语言朴素平实,作者是冷静超然的,叙述中不带有个人主观感情,结局让读者去评判,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D小说中的父

13、亲对工作负责,对女儿却不负责,缺乏耐心,给女儿讲故事随意应付,敷衍了事,把工作看得比女儿更重要。5小说以“海龟”为题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6“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叶嘉莹,点燃现代人的诗词情 环球人物: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 叶嘉莹:晏殊写过一句词:“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

14、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你就飞到远人身边了吗?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我大学毕业,曾经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重你的现在。 环球人物: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 叶嘉莹:若以欧

15、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他是透过悲慨写欢乐。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 环球人物: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 叶嘉莹:那么,你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写大江,李后主写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写的只是悲哀的一面,没有反省和超脱的一面。苏东坡则不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做人要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环球人物: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一地成长,在一地读书,又在一地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