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43132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存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 考试范围:必修三专题一、三、四、六(前2课);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思想家尹文重视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君主都应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正名分”思想的提出反映了A 儒家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B 没落贵族试图强化传统秩序C 小生产者要求建立权威政治D 新兴地主倡导君主集权统治

2、2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 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 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 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 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4 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

3、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A 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 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 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 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5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

4、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法家思想的确立 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7“他说,良知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上述材料中的“他”是A 王阳明 B 李贽C 黄宗羲 D 顾炎武8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A

5、 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 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C 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 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9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A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 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 民众受到异族统治10 李贽宜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由此可知李贽A 挑战封建正统思想B 主张建立人人的平等社会C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11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

6、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 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 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 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1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13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

7、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 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14“(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 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C 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15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

8、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B 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 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D 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16陈独秀说:“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这反映出A 帝制符合中国当时历史潮流B 共和制度缺乏广泛社会基础C 袁世凯复辟帝制有其必然性D 中国人民思想意识十分落后171917年,国学大师钱玄同为重印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作序,称:“一千九百多年以来学术史上一个大骗局,至此乃完全破案。铁案如山摇不动,万牛

9、回首丘山重,此书实在当得起这两句话,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他作此序的宗旨是A 古史辨析,科学求真 B 托古改制,宣传变法C 动摇正统,解放思想 D 倡导革命,维护民主18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A 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 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 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 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1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

10、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20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 上海己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21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

11、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A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2辛亥革命“未能深入发动和依靠蕴藏在最广大民众中的革命力量,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造成辛亥革命这一局限的直接原因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 帝国主义极力破坏中国革命C 革命派未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D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3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对该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古代中

12、国( )A 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 民权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权思想是一致的C 无民权思想,故只能借鉴欧美的民权思想 D 有民权思想,但无政治实践,也无制度保障24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A 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B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 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D 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13、。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A 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B 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26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两个革命阶段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其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结论出自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27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这表明建国初期的农业

14、合作化运动A 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B 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C 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 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28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B 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 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D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