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41155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检测高一历史试题本卷完成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份,共计70分。1.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B. 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C. 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D. 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2.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郡县制取代

2、世官世禄制C.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3.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称:“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秦朝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 B. C.

3、D. 5.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 )A. 分封制的发展 B. 军事实力的强大C. 小农经济的发展 D.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7. 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B.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C.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 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

4、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B. 嬴政自称始皇帝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 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9.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 中朝制度 B. 郡国并行制度C. 刺史制度 D. 行省制度10. 下图显示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在青藏高原设置机构加强统治。这个朝代是( )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11. 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么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

5、改也。”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A. 皇帝制度 B. 丞相制度 C. 郡县制度 D. 监察制度12. 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 )A. 考试内容有失偏颇B. 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 选才路径沿袭传统D. 录取原则公平公正13.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 秦始皇 B

6、.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14. 明代礼仪明文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这样规定体现的思想是( )A. 天人合一 B. 国家一统 C. 皇权至上 D. 文明礼貌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6.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制度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7、。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A. 察举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17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阁的形成,明朝的皇帝甚至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这说明( )A. 唐代相权过大限制了皇权 B. 明内阁实际架空了皇帝C. 三省制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 唐代政治体现了民主化18. 明史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

8、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材料表明,明朝内阁( )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 大学土在明仁宗后是还相D. 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9.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20.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

9、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中“军机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B. 参与国事决策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21.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A. 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 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C. 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D. 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22.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

10、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 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C. 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D. 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23. 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改革选举制度,除先后大幅放宽选举人的限制,也调整了选区,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 圈地运动 B. 工业革命C. 责任制内阁形成 D. 政党政治完善24. 83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谷歌英国总部,谷歌为了迎接女王的到来,特意在其英国首页为女王设计了一个特别的“Google”涂鸦:字母“g”变成了女王的头像侧面,而且字母“e”的

11、顶部还有女王的皇冠。以上材料信息说明了英国女王( )A. 由议会选举产生B. 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临朝理政”C. 在礼仪上、形式上至高无上,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D. 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25. 1787年9月17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 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 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 “四肢”指联邦政府,“头脑”指美国总统A B C D26.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

12、地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 )A言论自由 B司法审查权 C弹劾总统权 D司法解释权27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是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指的是( )A君主立宪政体 B社会主义联邦政体C总统共和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28. “英国的君主是国家的元首,是政府的首脑,是教会的首领,又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但是

13、他实际上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他必须任命一个首相,由这个首相来直接管理国家,这个首相必须从议会多数党的首领中产生,这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说明英国( )A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真正中心B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管理方式C国王是国家最高首脑掌握行政权D首相由国王任命并对国王负责29. 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过弹劾,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 )A选民 B国会 C联邦法院 D内阁30. 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

14、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作者意在( )A 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B 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C 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D 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3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 )A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C 三权分立的原则D 共和政体的实质32清代诗人赵函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秋风戒寒和议成,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