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36905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天子分封时,既规定了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等,同时又要给于受封者颁次赐礼器,并载之文告,公布于世、周王室这些规定A. 旨在传播周王朝先进的文化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C. 凸显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 规范了诸侯的日常生活行为【答案】C【解析】材料“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给于受封者颁次赐礼器”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服从周王,尽其职能,体现了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故C正

2、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周王朝先进的文化的传播,而是反映诸侯与周王的关系,故A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自治权,并不是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政治方面的关系,不是日常生活行为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度下诸侯与周王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 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都A. 是传播思想的手段B. 是破旧立新追求社会进步C. 是专政的一种手段D. 代表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答案】A【解析】孔子“删诗

3、书”是为了宣传儒家思想,秦始皇“焚书”是为了厉行法家思想,因此两者都是传播思想的手段,故A正确;“删诗书”“焚书”并不意味着社会进步,故B错误;孔子时期还没有专制制度,其“删诗书”并不是专政的一种手段,故C错误;两者都代表统治阶层的利益,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删诗书 焚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删诗书”意在宣传儒家思想,“焚书”意在推行法家思想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州为监察机构,而到了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州由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唐朝初年,道仅是种监察区

4、划,至唐玄宗时,道发展成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州、道这一变化A. 反映出监察力度的减弱B.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 说明地方行政权力扩大D. 其主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汉唐的州、道由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这反映了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目的,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正确;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说明机构性质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并不能说明监察力度的减弱,故A错误;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并不代表地方行政权力扩大,故C错误;汉唐的州、道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

5、键信息“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中央集权加强”的结论。4.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尚书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尚书记述出处“秦少府谴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主也”【唐朝】杜佑:通典“案汉式时,左右曹诸吏分平尚书奏事,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唐朝】房玄龄等晋书“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南朝】范晔:后汉书A. 地位尊崇B. 职责明确C. 总揽政务D. 日渐显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尚书一职从唐朝时“主发书,谓之尚书”到“

6、 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再到南朝时“事归台阁(尚书台)”。可以看出尚书地位及职权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A项“地位尊崇”并没有体现,职权大并不意味着地位尊崇,故排除。尚书的职责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的很明确,没有指明尚书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故排除B项。尚书是否总揽政务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说明,故排除C项。5. 论语微子记载“丈人止于路宿,杀鸡为黍食”;唐诗记载“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由此可以推知“黍”A. 在生活中有重要地位B. 已经成为高产农作物C. 在古代已被广泛种植D. 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答案】A【解析】“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唐诗借论语的这个典故写出了主人款待客人之情,说明从春秋战国

7、到唐代,“黍”在人们生活中有重要地位,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黍”的高产,故B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黍”被广泛种植,故C错误;“鸡黍”招待客人,这也不能反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故D错误。故选A。6. 宋人王柏称:“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这说明宋代A. 阶级结构发生重大改革B. 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较显著C. 朝廷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 农民收入构成出现新的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反映了宋代农民除了务农之外还有贩卖和当佣工的途径获取收入,说明农民收入构成出现新的变化,

8、故D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农民阶级的性质改变,并不能体现阶级结构发生重大改革,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而是说明农民收入构成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朝廷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民收入途径的变化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7.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 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B. 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C. 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D. 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答案】B

9、【解析】儒学统治地位动摇于新文化运动时,故A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应该予以改革,应以百姓的快乐与否作为成功治理天下的标准,这是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黄宗羲的观点在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属于非主流思想,不能仅凭他的一个主张就推论出中国当时正酝酿着社会转型,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君主专制是被强化的状态,故排除D。8. 下表反映了清代前期部分年份主要财政岁入情况。据表中信息判断,清代前期年份地丁根盐课关税岁入(万两)比重(%)岁入(万两)比重()岁入(万两)比重(%)顺治九年(1652年)2,1268721291004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2,727

10、8727691204雍正三年(1725年)3,00786443131354乾降十八年(1753年)2938727011743011乾降三十一年(1766年)2991615741254011嘉庆十七年(1812年)2,953745791448112道光二十一年(1841)2943717471843511A. 对外贸易额增速较明显B. 农民负担不断加重C. 政府收入结构相对稳定D. 私盐走私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清代前期部分年份主要财政岁入结构有一定的变化,盐税、关税有一定的增加,但仍以“地丁银”为主,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外贸易,故A项排除。从材料看,税收总体增加

11、不大,无法体现农民的负担问题,故B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9. 1887年,清政府颁布的出洋游历章程)规定:(官员)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材料表明清政府A. 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图B. 向西方学习出现新变化C. 出国考察经费较为紧张D. 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答案】D【解析】1887年处于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材料“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反映了对西方军事国防科技的重视,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清政府限制出洋考察,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仍然是军事、

12、科技方面,没有出现新变化,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出国考察经费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科技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 据史料记载,1883年和1893年我国出口税率分别为108%和73%,而同期进口税率则为48%和34%。据此可知A. 清政府注重维护国内产业发展B. 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 洋务运动有助于抵御外来侵略D. 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进口税率很低,而出口税率较高,

13、这不利于国内产业发展,故A错误;进口税率很低,使外国商品冲击国内市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洋务运动的作用,故C错误;进口税率很低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而不是资本输出,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同期进口税率则为48和34”,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进口税率与外国商品输出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 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A. 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B. 中国已出现被瓜分局面C. 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D. 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答案】A【解析】材料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共同侵华的现

14、象,说明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故A正确;甲午战争后中国已出现被瓜分局面,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人民并未放弃抵抗,故C错误;图片并不能体现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故D错误。故选A。12.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 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B. 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C. 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D. 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答案】C【解析】材料“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对此颇为乐观”反映了孙中山政府对清除封建专制思想操之

15、过急,过于乐观,说明孙中山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故C正确;民族主义目标指推翻清朝统治,而材料主旨反映的是清除“帝王思想”,故A错误;材料内容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无关,故B错误;三民主义指民族、民权、民生,材料并未涉及,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对此颇为乐观”,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出发,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3. 1937年12月,国民政府致电各战区:“我为长期抗战,应一面于交通要线上,纵深配备有力部队,增加抵抗力,一面于广大地域行游击战。各战区于指定根据地,应先派遣干部视察地形,构筑工事,集积粮弹,设备连络方法,以期能随时独立作战。“这表明A. 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 国民政府注意到敌后游击战的作用C. 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 国民政府重视对抗战的后勤保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