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6032812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育 学,主讲:杨黎晖,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学,广义教育的范围:家庭、学校、社会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定义、 构成要素 学校教育三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的关系 (重点)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三种基本类型、 发展趋势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及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两大特征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重点) 教育学关键词:研究现象与问题、揭示规律,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作业解答: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 关系,1、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 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教育者:教育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的中

2、介 2、一般认识:前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后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教育”的词源 1、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书P1)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一方面,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的情况也不相

3、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其心”,“尽其材”,然后才能“救其失”。另一面,对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人们有关“教”和“学”的论述上。,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中国、埃及、印度、希腊,中国: 4000多年前,夏代出现学校教育 西周,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孔子的私学 汉代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科举制度盛行 宋代,程朱理学:四书、五经 明代,八股文 1905年,废科举,兴学

4、堂,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古埃及:4000多年前,鼎盛时期-文士学校:学为文士;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婆罗门教、佛教 古希腊:西方教育的源泉-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与世俗教育: 基督教:教会教育-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 教区学校 世俗教育: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 现代学校教育的萌芽:文艺复兴时期 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区别 1965年,法国的保罗.朗格郎提出终身教育理论:构建学习化社会,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 论语,儒家文化。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学而知之”,提出“因材施教”

5、、“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原则。 战国后期的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提出教学相长、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 苏格拉底 :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 西方,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来源。: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柏雷、蒙田,教育学的创立,1、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2、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弥儿,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

6、的表达;提出了自然与自由的教育思想; 4、瑞士裴斯特洛齐: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提出全面、和谐的完整的发展。 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6、德国的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构建了教育学体系。普通教育学(1806)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规范教育学);提出“四段论”教学法。 7、美国的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倡“以儿童为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他认为,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8、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以马克

7、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9、美国的布鲁纳,教育过程,主张结构课程理论,提出早期学习、发现学习; 10、苏联的赞可夫,提出实验教学论体系,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五大教学原则; 11、美国的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提出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调控手段; 12、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和谐的教育理论,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补充:论述题,1、试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2、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3、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4、有些老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是一样办了几十年的教育,教了几

8、十年的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的老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 ,但是并不 防碍他成为万世之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分析,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五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增),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3方面) 教育的规模与速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3方面) 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产生新的科学知识 三、当代的教育与生产力 1、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3方面

9、); 改变了人们对知识的看法、对学习和教育的看法、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 2、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人力资本: 美国的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社会形态与相应的教育特征,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4方面) 谁控制领导权 什么人接受什么教育 教育培养什么养的人 选择什么内容教育 二、教育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4方面) 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为政治培养专门人才 通过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 加速民主化进程,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发展有制约作用(方面):目的确立、内容选择、方法使

10、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方面):选择与整理、传播与交流、更新与创造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具有特殊性:文化是教育力量;教育是文化现象。 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定义:方面的整合与结晶,最早由美国的华勒提出 、学校文化的构成:部分观念、规范、物质 、学校文化的特性:方面社会组织、文化的整合、传递传统、校风的教育意义 、学校文化的功能:方面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学校文化如何形成:方面传承与改造原文化、整合要素、创建主体、改造与积累行为,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意识的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方面)

11、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方面)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方面),第五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2、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决定性)因素 3、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领域 二、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5年,决定指出“科教兴国” 认识地位、第一要务、加大投入、社会投资、助学贷款、终生教育 三、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分析材料,论述,一、根据下面三段文字材料,分析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1)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

12、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士大夫和实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 2)北魏太武帝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子弟进入私学学习,私学教师违背这一规定将被处死,设立私学者满门抄斩 3)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财产的多寡成为能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美国上层阶级的子女中有80进入大学,下层阶级的子女上大学的只有4。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49.8,其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总数的10.2;上层阶级占总人数的4.5,其子女上大学的占大学生总数的57。,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 特殊任务,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

13、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一、定义:指人从出生到成年,在身心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二、两方面:身体(肌体发展、体质增强) 心理(认知发展、意向发展) 三、两者关系: 、身体是物质基础 、心理特征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 、教育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据研究,人的思维发展与脑的重量发展是密切相联的, 人脑平均重量发展的趋势是:新生儿390克,89个月 的乳儿为660克,23个月的婴儿为9901011克,67 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 少年儿童大脑平均已和成人差不多了,即达到1400克, 所以小学入学的年龄为6周岁是比

14、较合适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一、遗传决定论:英国,高尔登;美国,霍尔。 二、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 三、二因素论:美国,吴伟士;德国,施太伦,4、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多种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是受精卵的遗传基 因决定的。 5、希特勒:民族论。 6、龙生龙、凤生凤。,1、柏拉图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金、银、铁三种不同的材质。金-管理者,接 受高等教育;银-武士,初等教育;铁-平民,不需接受教育,因为不具备才 能和天赋。,2、基督教育的“原罪说”,3、性善性恶论,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重点),一、遗传素质是物质基础,

15、为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方面) 二、环境(物质与精神)起决定作用(方面) 三、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方面的表现及原因),一、遗传素质,遗传素质的概念: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遗传素质的作用: 1、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超常者,弱智;优生) 3、其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年龄特征不能超越); “三翻、六坐、八趴叉,十个月会喊大大”,反映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例: 1、方仲永 2、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 常儿童

16、,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至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二、环境(物质与精神)起决定作用(方面),19世纪初,德国巴登大公国王子卡斯。豪瑟出生后,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儿对换,34岁时被关进黑暗的低小的地牢里,他可以找到面包和水,但从未见过人,直到他17岁时,才被放出来。经检查,他身高只有144CM,膝盖已变形,走路如同婴儿学步,目光呆滞、怕光,暗视觉特别敏锐,黑夜能看到180步以外的马,听觉、嗅觉比较灵敏,但不会谈话,智力如同幼儿。他22岁时,遇刺身亡。经解剖,他的大脑特别小,没有覆盖住小脑。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人的身心发展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制约的。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