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32353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名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会用计算器吗课堂实录与反思【教学目标】1、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运算。2、能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尽可能是10位以上的。【教学过程】一、计算比赛,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计算器图片)认识这个么?生:(齐)认识!计算器。师:是啊,地球人都知道。那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呢?生1:售货员那里。生2:商店,买东西的地方。生3:会计那里。生4:家里也有。生5:妈妈的单位。生6:我妈妈是干统计的,今天我带的计算器就是她借给我的。师:能说得尽么?生:说不尽。师: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

2、那么(老师的话语停住了,开始板书,和黑板上的图片组成一句话:“我会用计算器吗?”)师:问问自己,会吗?生:(胸有成竹,异口同声地)会!师:那行,请考考自己,这里有三道题。57734+7698= 567= 23453921=师: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会用计算器,看谁算得又准又快,开始。(学生开始用计算器计算。)师:第一道题等于多少?生:65432。师:第二道题不用说了是吧。第二道题有用计算器的么?生:(用了,没用。两种情况都有。)师:第三道题呢?生1:1526。师:还有其他的答案么?生2:48426。生3:1358。师:不过大多数同学都是哪个答案?生:1526。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生:1526。

3、师:大家都认为1526是对的,其实也就是这种做法。(课件出示:23453921=2345819=1526)生:其实48426也是对的。不过,可能她的计算器是算术型的。生2:因为如果是科学计算器的话,应该知道先算3921,要是普通型的话,按顺序输入就会先计算234539的得数然后再乘31,所以等于48426。师:(恍然大悟)噢,真佩服!大家的计算器可能大多不是科学型的,不是聪明型的,而是傻瓜型的。傻瓜型的算的时候就会按输入顺序计算,算下来的结果就是48426。我很佩服刚才这个同学帮我分析了。其实开始出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估算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谁来说说怎样用估算来判断?生:先把2345

4、约等于2300,然后把39约等于40,21约等于20,20乘40等于800,2300-800=1500。师:约等于1500,不可能等于4万多,对吧?所以我们可以把用计算器算和估算结合起来。再看看第三道题。科学型的计算器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可以直接输入最后就得到结果。如果要是普通型的计算器,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这样记了一个中间的结果,还有其他好办法吗?生:(绞尽脑汁地思考,还是没有想到其他的方法。)师:那好,在普通型的计算器上是不是有这两个键:“M+”、“MR”?知道这两个键有什么用吗?生:不知道。师:我来告诉你。有了这两个键,即使是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结果了。怎么做呢?先按“392

5、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生:(恍然大悟地)啊!师:会啦?那试一下。生:(兴致勃勃地开始试验刚学到的方法。)师:好了,都会算了吧?那练习一道题。20655 (2745) =生:(很乐意地练习,都得到正确结果“17”。)生1:华老师,那个“GT”是什么意思?生2:华老师,那个“MU”是什么意思?师:(想了想)我不知道。生:(众多学生一声叹息)唉师:那怎么办呢?(学生思考了一会,一位男生说“看说明书”,众生附和,老师竖大拇指。)师:那么这几

6、道题做完以后,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学到些什么?生:我觉得计算器非常实用,而且非常简便,得数也非常准确。师:非常准确?那刚才第三道题有同学算出“1358”,是怎么回事呢?生:我觉得可能是按错键了。师:对啊,也就是说用了计算器并不能保证计算一定正确。首先要正确地输入数字。好,还有补充吗?生:我认为计算器一般来说比人的脑子要快一些,因为有些同学口算 是困难的,比如说39乘21是不可以用口算来解决的,就可以用计算器很快就可以算出结果。师:对,就是像39乘21这种题口算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就用计算器,那么像第二道题呢?生:很简单啊!师:还用不用计算器啊?生:不用。师:其实,我们要去判断是否要用计算器。另外

7、,像第三道题是不是告诉我们:要正确地使用好计算器的话,还要了解自己用的计算器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生:像我们以前对“M+”、“MR”还没注意呢,现在就不用笔把中间结果记下来了。师:好了,现在会用计算器了吗?生:会了。二、游戏激趣,感受计算器的便捷师: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别说出来,想在心里。我最喜欢数字“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生:(认真地计算起来。)师:算出来了么?谁来告诉我你的结果。生:结果是2.700000022。师:好,现在

8、我告诉你,你的结果是错的,你等会可以再重算一遍,看看错哪儿了。生:72。师:你喜欢的数字是8。生:(惊讶却又很佩服地)对!师:谁再来试试。生:27。师:你喜欢的数字是3。生1:3。生2:我算出来的结果是45。生3:你喜欢的数字是5。(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生4:52。生5:52,嗯?错了!师:看来你真的会猜!同学们知道诀窍在哪了吗?生:知道!得数除以9。师:真棒!刚才得出“2.700000022”的同学,你再算一遍,也可以重选一个数字试一试;然后想一想错在哪里了。师:玩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生:我知道了计算器不光是帮助人们学习的,也是帮助人们计算的,并且它不是按照一个整的公式,他有的时候

9、还是活灵活现的。生:自己要把数据看准确,而且操作要精确。师:说得真好,就是要看清数据,正确输入。三、了解计算工具发展史(略)四、探索方法,发现规律师:既然人们发明了这么好的计算器,我们就应该更好地运用它。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师:(板书:2222222255555555= )师:谁来说说结果?生1:1.234567877 E15生2:1.234568 E15生3:1.234567877 15师:谁还有其他的结果?生4:1.23456787710 15师:用普通计算器的有没有结果?生5:E12345678生6:E1234567876生7:1.2345678 15生8:

10、12345678E师:还有其他结果?大家不用报了,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1: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的?生2:大家用的计算器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生1:难道这么多结果都是对的吗?师:是啊,你说这么多结果,哪个才是对的呢?生:(迷茫地)不知道啊。师:那正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现在碰到了什么麻烦?生:计算器装不下。师: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正确结果找出来呢?前后四个同学一小组想想办法吧。学生小组讨论了两分钟。师:找到办法了吗?生:没有。师:我告诉大家这里面确实是有正确的结果。不过,我们看不懂,要等到上高中才能学到,是一种科学的计数方法。它是1点几几乘以10的15次方,10的15次方是表示有15个10相乘

11、。计算器的显示屏上结果的前边出现“E”,就是告诉你结果位数已经超过了十位,计算器无法表示出它的精确值。师:下面让我们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出结果。师:咱们来交流一下?25用计算器算了么?生:没有。师:2255是不是要用计算器啦?生:是!1210。师:(板书:25=102255=1210222555=123210)师:要不要再往下算啦?生:不要!师:如果你还没有看出来,你就再往下算一算。算完以后,发现什么规律了?生:从1往后写到因数的位数,再倒过来写,再在最后加一个0。师:是不是?生:是!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准确。(手指着得数)从1开始,开始是几位数就写到几,倒过来再写到1再加一个0,是

12、不是这样一个规律呀?生:是!师:算完以后,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生:我觉得看起来这个数字很庞大的,用计算器算有些不便,但是掌握了这里面的技巧这么大数字的题用脑子就可以算出来,说明计算器不一定是非常方便的。师:说得好,还有不同的想法么?生:我觉得也可以把这种计算归集于简算那一类的。师:像简算,好,好,你这么想,行,行。生:这么大的数据在计算器上却不是正确的,然而用人的智慧却可以算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人比计算器更聪明。师:说得好不好?生:好!(鼓掌)师:刚才那个同学问得特别好,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规律啊?来,一起把这个结果说出来。生(齐):1234567876543210。师:对呀,太奇妙了!为什么呢?

13、(停顿,学生思考。)我们一起来欣赏后边那位女同学的计算过程。(投影学生计算过程:2 2 2 2 2 2 2 2 5 5 5 5 5 5 5 51 1 1 1 1 1 1 1 01 1 1 1 1 1 1 1 01 1 1 1 1 1 1 1 01 1 1 1 1 1 1 1 01 1 1 1 1 1 1 1 01 1 1 1 1 1 1 1 01 1 1 1 1 1 1 1 01 1 1 1 1 1 1 1 01 2 3 4 5 6 7 8 7 6 5 4 3 2 1 0)生:(惊讶地)哇!师:现在再看这个算法好不好?生:好。师:她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是那样一个奇妙的结果。最基本的往往是最有用

14、的!你看,你不是觉得计算器挺好么?但你的计算器算得出来么?我们那个女同学她用那种方法算出了结果。师: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先从容易的情况入手,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原来的问题。五、课堂总结师:学完这堂课有什么收获?生1:计算器里有很多道理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生2:计算器的键盘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正确地使用。生3:我希望以后能制造出有更多位的计算器。生4:计算器的得数不一定是最准确的,而且要用一点技巧才能算得准确。生5:天下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生6:我认为咱们今天学的是计算器,这个计算器咱们到处都能看到,假如说把它当做摆设的话,我认为把

15、它制造出来没什么用处,我们应该在有用的时候去运用它。师:古人说过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看你是不是用心来用它。教后反思:我根据“以学论教”的观点,不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上出了一节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学生出教室的时候是和进教室的时候不一样的。以往我们会教给学生怎样开机、关机,认识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会板书按键的程序框图。其实,这些都不需要教。这样教,并没有起到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以为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需要教的,是储存数据和提取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指导上。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十分鲜明的感受,那就是“教是因为需要教”。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我觉得叶老的这句话可以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