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32336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材版本: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折纸。教学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准备:每人一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一支彩笔。实录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1.1动手操作。师:听说我班同学的折纸本领很强,现在我们进行一次折纸活动,你们高兴吗?要求:用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平均折成你喜欢的份数。涂一涂:涂出你喜欢的份数。说一说: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片

2、的几分之几?(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折纸、涂色工作,教师巡视。)师: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作品吧!(3名学生拿着作品到前面介绍,之后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师:大家爱好不同,所以折纸、涂色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一一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吧!1.2发现算式。师:观察黑板上的三幅作品,如果计算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出)12+3412+1634+1612+34+161.3揭示探究任务。师:继续观察黑板上的每道算式,和同分母分数相比,它们的分母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每道算式中几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师:那可以称它们为什么样的分数?生:异分母分数。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出课题)点评:通过折纸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并在活动中提供学习素材,找出有代表性的分数,观察后列出算式。这样不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同时也使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数学的美。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得出方法2.1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运算。2.1.1估算并尝试计算。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前三道算式中的一道,先结合作品图估计一下结果,再试一试如何计算,开始吧!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做的?(教师随着学生回答板出算式)12+34=24+34=54=11412+16=36+16=46=2334+1

4、6=912+212=111212+34=24+34=5412+16=36+16=4634+16=1824+424=2224=111212+34=88+68=108=54=11412+16=282.1.2感悟算法。师:这几名同学汇报了自己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计算过程(或结果)呢?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吧!生1:12+16=46的结果没有约分,应该约成最简分数,得到23。生2:12+34=54的结果是假分数,如果化成带分数,就得到114,这两个结果都是正确的。生3:12+16=28的计算是错误的,这两个分数一份的大小是不同的,不能相加;应该把它们平均分的分数统一了,也就是分母

5、通过通分变成一样的,才可以相加。生4:计算过程有的是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有的是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做公分母。生5:虽然通分时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或公倍数做公分母都正确,但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简单。师:我同意他的发言,看来我们以后评价算法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下结论。现在如果你认为刚才自己的计算哪不够完美,可以进行修改。生:进行修改。点评: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自己估算,探究算法,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评价、去感悟、去体验这些做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经过充分的交流,学生明确了应先通分,才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意识到异分

6、母分数加减法应注意的许多问题。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为学生的探索、思考、创造提供了动力与方法,而且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真正落实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2.1.3合作计算。师:请同桌两个人每人说出一个分数,两个分数的分母不能相同,组成一道异分母分数加法,然后各自计算出来,最后同桌互相评判对错,听白了吗?开始吧!2.2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运算。师:继续看黑板上的三道加法算式,请你再次选择一道喜欢的,说说想如何验算。(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在实物展台上出示验算的减法算式。)师:114-12这道减法算式里有带分数,计算时应怎么办?生:先把114变成假分数,再计算。师:选一道开始验算工作吧!师:经

7、过验算,你觉得我们的加法计算正确吗?2.3总结规律。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加减。(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点评: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后,大胆放手,把尝试、交流、讨论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同时利用算法的迁移,怎样验算加法算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补偿作用,使学生的认识逐步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最后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学生不但获得了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了方法性知识。2.4看书质疑。师: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开64页,看一看,把课本中你认为重要的地

8、方用笔圈划出来。师:还有什么问题吗?点评:质疑环节的安排,让每一个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学的知识,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3.实践应用、拓展延伸、课后回味3.1比赛计算,合作评判。(出示6道不同类型的计算题)。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独立完成这几题,比一比,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得又对又多。(学生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评判;教师对做得快而且准的同学进行表扬。)3.2两步计算,评价算法。师:请大家用半分钟时间思考黑板上三个分数相加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各自完成,开始吧!师:谁能汇报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前面板书)生1:12+34+16=24+34+16=

9、54+16=1512+212=1712=1512生2:12+34+16=612+912+212=1712=1512师:两种做法都正确吗?有什么不同?生:两种做法都正确。第一种做法是分步计算,分步通分。第二种做法是一次性通分。师:表现真不错!异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也会被你们迎刃而解,真是太了不起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祝贺一下吧!3.3发散思维,提升认识。有一块蛋糕,小明第一天吃了这块蛋糕的13,第二天吃了这块蛋糕的14,第三天全部吃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在学生的汇报中出现了13+14、13-14、1-(13+14)、1-13-14等几种列式情况。)师:1-(13+14)和1-1

10、3-14应该怎样计算呢?大家课后继续探讨。点评: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感受到数学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并且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评价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对各种算法的理性认识,并能很好地在以后的计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人人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同时为学生的再创造开辟蹊径。4.教学反思4.1教学应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课笔者在这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并在学生的折纸与涂色中,

11、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索算法,讲解做法,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说得精彩极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会出现的问题,如结果约分,是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简单等各种情况全部剖析清楚。当得到老师的认可时,他们兴趣盎然。整个过程,笔者没有评析对错,是否科学、合理,而是在学生的探索中一一澄清,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4.2教师应成为善于挖掘教材的优秀挖掘者,善于设计的设计师。异

12、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化难为易,笔者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含有带分数的减法,于是抛出了如何验算它们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验算,而且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可谓巧妙的设计,取得一举两得的功效。最后的练习也可以说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把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它不是给这节课化上句号,而是添上了一个问号,使学生

13、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实践再一次证明,教师做好挖掘者、设计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让学生自己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会使他们对知识有更全面、更系统的领悟。这样的学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5.教学总评本节课以直观操作为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手段,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潜心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习的素材来源于学生,并且创设各种愉悦的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大力倡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合理估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倡导算法多样化,逐步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清晰,最后得出结论,并能很好地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人人学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教学理念,同时让每一个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