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2171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软件测试每章总结(共7篇)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可靠性问题随着对计算机需求和依赖的与日俱增,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使得计算机软件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膨胀。与此同时,计算机出现故障引起系统失效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元器件可靠性的提高,硬件设计和验证技术的成熟,硬件故障相对显得次要了,软件故障正逐渐成为导致计算机系统失效和停机的主要因素。软件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定义1: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标准术语中给软件测试下的定义是:“使用人

2、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意义:软件测试是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单元测试目的:检测程序模块中有无故障存在对象: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与程序设计和编程实现关系密切;集成测试目的:发现与接口有关的模块之间的问题方法:非增式集成测试法和增式集成测试法;集成测试方法:非增式集成测试法;增式集成测试法;确认测试目的:对软件产品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的过程;系统测试目的:针对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的综合性检验,证明系统的性能;验收测试目的:向用户表明所开发的软件

3、系统能够像用户所预定的那样工作;主要任务:明确规定验收测试通过的标准;确定验收测试方法;确定验收测试的组织和可利用的资源;确定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制定验收测试计划并进行评审;设计验收测试的测试用例;审查验收测试的准备工作;执行验收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决定是否通过验收。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1+2+31正规的软件开发过程六个阶段: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写、测试、运行和维护2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项目规划阶段:负责整个测试阶段的监控。需求分析阶段:确定测试需求分析,制定系统测试计划。测试需求分析是指产品生存周期中测试所需的资源、配置、各阶段评审通过的标准等。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

4、制定集成测试计划和单元测试计划。编码阶段:开发相应的测试代码或测试脚本。测试阶段:实施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测试报告。3测试环境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准备测试工具软件测试工具:静态测试工具类型:主要集中在需求文档、设计文档以及程序结构上,可以进行类型分析、接口分析、代码审查、一致性检查、错误检查、输入/输出规格说明分析检查、数据流分析、单元分析、复杂度分析;动态测试工具类型:功能确认与接口测试、覆盖率分析、性能分析、内存分析等;黑盒测试工具分类: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软件测试的现状:就目前软件工程发展的状况而言,软件测试仍然是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不仅测试理论,已有的测试方法也不能满足当前软件开发的实际

5、需求。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可靠性问题测试设计工具:说明测试被测软件特征或特征组合的方法,确定并选择相关测试用例的过程。测试开发工具:将测试设计转换成具体的测试用例的过程。测试执行和评估工具:执行测试用例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选择用于执行的测试用例、设置测试环境、运行所选择的测试、记录测试执行活动、分析潜在的软件故障并测量测试工作的有效性。工具类型:捕获回放覆盖分析存储器测试测试管理工具:帮助完成测试计划,跟踪测试运行结果等。用途:测试用例管理、缺陷跟踪管理、配置管理第2章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其目的是尽可能发现软件的外部行为错误优点:黑盒测试与

6、软件具体实现无关,所以如果软件实现发生了变化,测试用例仍然可以使用;设计黑盒测试用例可以和软件实现同时进行,因此可以压缩项目总的开发时间。分类: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黑盒测试方法的比较与选择:这些测试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把程序看作是一个打不开的黑盒,只知道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关系,根据软件规格说明设计测试用例。在等价类分析测试中,通过等价类划分来减少测试用例的绝对数量。边界值分析方法则通过分析输入变量的边界值域设计测试用例。在因果图测试方法和决策表测试中,通过分析被测程序的逻辑依赖关系,构造决策表,进而设计测试用例。第3章白盒测试控制流覆盖准则:语句覆盖准则、分支覆盖准则

7、、谓词测试路径覆盖准则:测试数据集T称为路径覆盖充分的,当且仅当LT覆盖了GP中的所有完整路径。让EP为控制流图中的所有的完整路径的集合,则路径覆盖测试的覆盖率定义为:路径覆盖测试的覆盖率=|LT|*100%/|EP(GP)|数据流测试:变量的定义性出现:若一个变量在程序中的某处出现使数据与该变量相绑定,则称该出现是定义性出现。变量的引用性出现:若一个变量在程序中的某处出现使与该变量相绑定的数据被引用,则称该出现是引用性出现。程序插装技术的研究涉及下列几个问题:(1)探测哪些信息?(2)程序的什么位置设置探测点?(3)需要多少探测点?程序插装类型:用于测试覆盖率和测试用例有效性度量的程序插装、

8、用于断言检测的程序插装程序强变异测试:变异测试的缺点是它需要大量的计算机资源来完成测试充分性分析。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软件,所需的存储空间也是巨大的,运行大量变异因子也导致了时间上巨大的开销。程序弱变异测试:弱变异和强变异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主要差别在于:弱变异强调的是变动程序的组成部分,根据弱变异准则,只要事先确定导致C与C产生不同值的测试数据组,则可将程序在此测试数据组上运行,而并不实际产生其变异因子。弱变异测试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开销较小,效率较高。软件缺陷分析:软件缺陷的种类:输入/输出缺陷、逻辑缺陷、计算缺陷、接口缺陷、数据缺陷;软件缺陷的产生1.疏忽造成的错误2.不理解造成的错误3.二义性

9、造成的错误4.遗漏造成的错误;软件缺陷数目估计1.撒播模型2.静态模型3.根据测试覆盖率的预测模型影响软件测试效率的因素;人为因素、软件类型、缺陷类型第4章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缺陷模式必须满足下列几个条件:该模式下的缺陷是符合实际的。基于该模式的缺陷数目是可以容忍的。该模式下的缺陷是可以测试的。基于模式的软件测试技术具有如下特点:针对性强、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技术往往能发现其他测试技术难以发现的故障、工具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测试效率高、缺陷定位准确:对测试所发现的缺陷能够准确定位、易学、易使用第5章集成测试集成是指把多个单元组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单元。集成测试是在假定各个软件单元已经通过了单元测试

10、的前提下,检查各个软件单元之间的相互接口是否正确。集成测试主要关注下列问题:模块间的数据传递是否正确?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错误的影响?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会不会被异常修改?块组合起来的功能能否满足要求?集成后,各个模块的累积误差是否会扩大,是否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区别测试对象。测试时间。测试方法。测试内容。测试目的。测试角度。集成测试与开发的关系:集成测试是和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概要设计阶段相对应的,而在软件概要设计中关于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就是集成测试用例输入的基础。集成测试的层次与原则:层次:对于传统软件模块间集成测试子系统内集成测试子系统间集成测试

11、;对于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类内集成测试类间集成测试原则:所有公共接口必须被测试到;关键模块必须进行充分测试;集成测试应当按一定层次进行;集成测试策略选择应当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和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集成测试应当尽早开始,并以概要设计为基础;在模块和接口的划分上,测试人员应该和开发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当测试计划中的结束标准满足时,集成测试才能结束;当接口发生修改时,涉及到的相关接口都必须进行回归测试;集成测试应根据集成测试计划和方案进行,不能随意测试;项目管理者应保证测试用例经过审核;测试执行结果应当如实的记录。集成测试策略非渐增式集成、渐增式集成、三明治集成集成测试用例设计1为系统运行设计用例:可使

12、用的主要测试分析技术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基于决策表的测试。2为正向测试设计用例可是用如下几种主要测试分析技术:输入域测试。输出域测试。等价类划分。状态转换测试。规范导出法。3为逆向测试设计用例可使用的主要测试分析技术有:错误猜测法。基于风险的测试。基于故障的测试。边界值分析。特殊值测试。状态转换测试。4为满足特殊需求设计用例:可使用的主要测试分析技术为规范导出法。5为高覆盖设计用例可使用的主要测试分析技术有:功能覆盖分析。接口覆盖分析。集成测试过程5个阶段:计划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执行阶段、评估阶段。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对象交互汇集类测试协作类测试面向对象集成测试的常用方法1抽样

13、测试2.正交阵列测试分布式对象测试:分布式对象的概念和特点:在类的层次上进行更彻底的测试。在记录事件发生顺序的同时,执行大量的测试用例。指定标准的测试环境。测试中需要注意的情况:局部故障。超时。结构的动态性。线程。同步。第6章系统测试性能测试性:主要检验软件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类性能指标,并满足一些性能相关的约束和限制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系统的能力。识别系统中的弱点。系统调优。方法:基准法;执行三个阶段:计划阶段、测试阶段、分析阶段压力测试是指模拟巨大的工作负荷,以查看系统在峰值使用情况下是否可以正常运行。侧重点:发现功能性测试所不易发现的系统方面的缺陷。测试手段:重复、并

14、发、量级增加、随机变化容量测试是指,采用特定的手段测试系统能够承载处理任务的极限值所从事的测试工作。容量测试的目的:是使系统承受超额的数据容量来发现它是否能够正确处理,通过测试,预先分析出反映软件系统应用特征的某项指标的极限值,确定系统在其极限值状态下是否还能保持主要功能正常运行。容量测试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进行容量测试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被测系统数据量的极限,即容量极限容;量测试与压力测试的区别:与容量测试十分相近的概念是压力测试。二者都是检测系统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承担的极限值。然而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压力测试主要是使系统承受速度方面的超额负载,例如一

15、个短时间之内的吞吐量。容量测试关注的是数据方面的承受能力,并且它的目的是显示系统可以处理的数据容量。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和性能测试的区别更确切的说,压力测试可以看作是容量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的一种手段,不是直接的测试目标。压力测试的重点在于发现功能性测试所不易发现的系统方面的缺陷,而容量测试和性能测试是系统测试的主要目标内容,也就是确定软件产品或系统的非功能性方面的质量特征,包括具体的特征值。容量测试和性能测试更着力于提供性能与容量方面的数据,为软件系统部署、维护、质量改进服务,并可以帮助市场定位、销售人员对客户的解释、广告宣传等服务。健壮性测试主要用于测试系统抵御错误的能力。这里的错误通常指的是由于设计缺陷而带来的系统错误。测试的重点为当出现故障时,是否能够自动恢复或忽略故障继续运行。两层含义:一是高可靠性,二是从错误中恢复的能力;策略:基于错误的策略:基于覆盖率的策略:基于失效的策略:用例设计方法:故障插入测试,变异测试和错误猜测安全性测试基本概念安全性测试是检查系统对非法侵入的防范能力,其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系统中是否存在安全漏洞。软件安全性是指在非正常条件下不发生安全事故的能力。安全性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应用程序级的安全性和系统级别的安全性程序级安全性和系统级安全性的关系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