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2145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软件工程课程个人总结课程总结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软件工程课程总结教授XX年11月软件工程课程总结一、学习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软件开发从项目确定到需求分析,再到概要及详细设计、代码实现、开发后的软件测试这一完整软件开发过程。学习上面提到的每一个步骤中完成任务的相关方法与工具。学完后应初步具备管理整个软件开发完整流程的能力。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最终实现软件的社会化大生产。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

2、、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二、学习态度这一学期的软件工程课就要进入尾声了,在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在这学期的软件工程学习中,我从来没有迟到、早退以及旷课。不过因为参加银行从业考试请了一次假。在这学期中,我每节课都是按时上课,虽然我对软件、计算机这方面没有天赋,但是我尽量做到认真听课,提醒自己不要开小差。听很多人说这是一门比较深奥的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我比较排斥这门课,但是老师讲的风趣幽默,慢慢的我开始进入状态,上课认真做笔记,认真听讲。三、学习内容通过一学期软件工程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都不知道的知识。现将所学课本外

3、的知识总结如下: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工程化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论软件的开发者维护者或软件项目管理者都将是软件工程的实践者,并都需要掌握与应用软件工程方法。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成分,是程序、数据、文档等诸多元素的集合,需要有物理硬件的支持才能产生作用。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电脑程序,与这些电脑程序相关的文档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软件危机,20世纪60年代以前,计算机刚刚投入实际使用,软件设计往往只是为了一个特定的应用而在指定的计算机上设计和编制,采用密切依赖于计算机的机器代码或汇编语言,软件的规模比较小,文档资料通

4、常也不存在,很少使用系统化的开发方法,设计软件往往等同于编制程序,基本上是个人设计、个人使用、个人操作、自给自足的私人化的软件生产方式。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软件开发费用和进度失控,生产出来的软件难以维护,软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等。软件工程是关于软件开发,使用与维护的工程方法学,并是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的有机综合。结构化方法学是传统的主流方法学,以功能为基本元素,包括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实现,可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提供方法学支持。第二章软件开发过程模式软件开发过程模式是一个有关开发的实施路线与步骤的工程框架,软件开发时务、方法、工具、标准、规程等诸多要素,即基于这个工程框架凝结于

5、一体。软件生命周期是软件由提出到开发到投入应用的全过程。瀑布模式是最传统的过程模式,“瀑布”形象表达了其自顶向下、逐级细化的过程特征。原型进化模式的开发流程是:开发者先建立原型系统供用户评价或使用,然后根据用户的意见反馈,对原型系统不断修正,由此是它逐步接近并最终达到目标系统的要求。增量模式是瀑布模式和原型进化模式优点的结合。螺旋模式是一种可较好规避开发风险的过程模式。还学了送代模式是软件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可交替反复进行的模式。迭代模式有对面向对象方法更好的过程支持,可使面向对象方法获得更有成效的工程应用。最后学习了组件复用模式。如下图1为组件复用模型。图1组件复用模型第三章软件项目管理项目是

6、一个具有工程独立性的工程作业单元,并是一个可将人、财、物合在一起的工程容器。软件的工程模式开发即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并通过项目实施有效管理。为使软件开发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项目管理者必须事先制定项目开发计划。项目成本估算的方法有:程序代码行成本估计、软件功能点成本估计、软件过程成本估计。软件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软件文档是工程模式软件开发的成果体现。所谓软件配置,也是基于软件生产轨迹进行过程控制与产品追踪。最后学了软件质量管理,也是对软件品质的优劣进行评价。第四章计算机系统工程项目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较全面的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如:硬件设备、数

7、据资源、网络环境、其他协作软件等,是待开发软件系统以的环境因素,然而绝不能有半点忽视,而必须在软件系统创建之前就认真分析。只有这样,软件项目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向,所开发出来的软件才不会是空中楼阁。计算机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图2.计算机系统组成第五章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软件工程活动,是在开始软件设计、实现之前必须先期完成的任务,需求分析需要解答的问题是“软件能够做什么”。系统分析师将承担软件需求分析任务,其工作目标是确定用户软件需求,发现软件的用户价值。本章要点是:分析任务与过程;获取用户需求;需求建模;需求验证。需求分析是对高层需求框架的细化,将涉及用户细节需求,并需要确认软件规格

8、,其过程如图3所示: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个人小结在为期一周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我负责的是需求分析的整理和书写。周一上午确定下我们小组的选题之后,我们经过对课题的分析并且讨论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因为数据库部分的知识我们还没能掌握,所以这次课题实现起来是很艰难的。但是做好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以及详细设计以后相信在下个学期的时候实现网上书店这个课题就会容易的多。在经过数次讨论甚至争论之后,我们的课题设计慢慢成型,不论是需求分析还是概要设计,我们小组成员之间彼此互相协调借鉴,从网上书店的系统功能分析,详细的模块分析,用例图分析或者数据字典整理等等,每一项都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课程报告汇报之后,总是

9、会觉得课程学习时间比较短,好在是在本科生期间我们有较多的机会参与这样的小组团队合作,每次课程设计学习以后,自己提升的不单单是动手实践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参与在一个Team中,别人能认可自己做出的贡献。计算机一班宋忠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总结我们所选择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对我们是新的挑战和尝试的过程,利用所学习的软件设计知识并制作一个关于图书管理系统,在具体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看到并感受到了一个管理系统的具体分析,对具体的设计步骤。思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感触深刻。我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写的内容目录、系统设计和系统功能实现。在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目录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刚开始设计的时候不知道从哪

10、下手,但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在课本上查找,让我学到的知识的融会贯通性,在这次次的设计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对书本上所学的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牢固。通过这个实训后,我也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系统数据库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怎样实现所用的图书管理系统,由于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是本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角度考虑的,所以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数据库设计经过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已经越来越成熟。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用E-R图构造一个反应世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式,将此系统模式转换成基于某一特定的DB

11、MS的概念模式。软件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在软件工程中承接了需求分析与编码开发。一个好的系统设计是一个软件系统运营的基础。让我们多多重视软件系统的设计工作,以开发出更具健壮性、可扩展性、安全性、易用的软件系统。数据库设计过程是准备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好时间的一步。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图书管理系统的综合、分析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被分配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所以小组内的分工和相互协调很重要,大家可以在分工中扬长避短,及所长,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但我们

12、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可以说是不足之处,且迫切的需要思考和改进,这一点必须指明。这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将会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多讨论,不断熟悉书本的基础,并依此为基础将其扩散开来,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不断锻炼自己。作为项目经理应该从项目成员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角度确定项目的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情,尽量使项目成员投入设计的项目中,及时和他们沟通交流,进行项目决策和项目协调,也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作为设计者的系统分析阶段,必须对不同模块的联系,工作量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合理的分配任务,管理者要时刻保持清醒,要有合理的系统分析,如果分析出错就会导致整个团队走向错误。所以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与团队沟通。通过项目实训我体会最深的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所做的工作都不是独立的,不能只想到自己。当遇到问题不能解决,通过大家一起完成时,那份快乐也是加倍的。在实训过程中我明白了我们不应该只想着如何避免难题而应学着解决它。更重要的是平时就应该积累知识。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