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1961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躯干骨的解剖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一、实验目的正确使用显微镜。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理解其形态。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掌握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结构,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胞与组织结构。三、实验器材细胞结构模型、细胞组织切片、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学习显微镜的一般构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对光2装片3使用低倍镜4使用高倍镜5使用油镜观察细胞类型、细胞的形态结构观察四

2、种组织的结构特点五、注意事项使用显微镜携取: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放置:镜台向前,镜臂向后,置于工作台偏左侧。保护:使用时,勿使灰尘、湿气、水滴、药品等沾染显微镜的任何部位;观察切片六、实验作业绘制在细胞切面模型上看到的细胞结构部分并注明其结构特点。从疏松结缔组织片观察中,说明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在骨骼肌纤维纵切片观察中,绘制一根肌原纤维结构图,并标注明带、暗带、H带。实验二运动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一、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头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结合教学内容,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掌握

3、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观察肩、肘、桡腕关节模型,观察髋、膝、踝关节模型,掌握其组成结构特点。通过观察肌肉模型,能辨认出主要肌肉,进一步了解其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理解主要肌肉的功能。二、实验原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模型观察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通过观察肌肉模型与讨论,熟悉关节、肌肉的结构与运动功能。三、实验器材人体骨架模型:人体骨架、人体完整散骨模型、脊柱模型等。人体完整的散骨模型: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模型,关节分类模型,椎连结模型、颅骨模型。人体肌肉模型:全身肌肉挂图和模型,上、下肢肌肉模型,躯干肌模型等。四、实验步骤观察上肢骨、分

4、辨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观察下肢骨、分辨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观察躯干骨、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观察颅骨、掌握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观察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用关节类型模型来观察关节类型。观察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观察上、下肢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确定其运动功能,分组进行活体表面上肢肌肉的触扪与观察。五、注意事项注意骨骼的位置和关节的形成。六、实验作业说明抽查部分骨的名称、位置、主要结构。说明人体主要关节结构名称、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运动功能。说明所指的肌肉名称、起止点及运动功能。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三人体动作的综合分析与实践一、

5、实验目的(一)运用所学习的运动解剖学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深入理解和分析人体各关节和肌肉在各项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二)为指导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设计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力量与柔韧性练习手段、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二、实验原理体育项目繁多,动作复杂多样,可借助相应的条件,对常见的较为简单的运动动作进行练习和解剖学分析,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通过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关节做什么运动,由哪些肌肉完成,肌肉的工作性质和固定条件是什么等。分析运动动作的发展变化,判断动作技术的质量水平与练习效果。三、实验器材哑铃、单杠、肋木等。四

6、、实验步骤动力性动作分析:直腿仰卧起坐1.动作要领描述该动作要求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置于头后,躯干前屈向下肢靠拢,两腿伸直,随后躯干后伸还原至起始位。2.划分动作阶段仰卧起坐动作可大致分为坐起和还原两个阶段。3.制表分析例: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坐起阶段躯干肌的动作分析注: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反,且肌力矩大于外力矩,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同侧4.动作综合评价仰卧起坐是发展腹肌力量的最常用的锻炼方法。实验作业通过动作练习,完成动作分析的表格填写。静力性动作分析:马步1.动作要点描述:马步是武术中依靠下肢肌肉力量维持平衡的基本动作。2.动作分析制表:实践后完成。两腿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

7、部不超过脚尖的前方,大腿在髋关节处接近水平位,全脚着地,身体重心垂线落在两脚支撑面内。两手握拳于腰间,两眼平视前方,挺胸塌腰。体验:马步时,肘关节、肩关节、肩带做什么运动?是由哪些肌肉收缩完成的?并指出肌肉的收缩形式。维持马步姿势和保持脊柱伸位的肌肉有哪些?它们完成什么工作?思考:练习马步的意义。实验报告应包括:(1)实验题目;组员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姓名(2)综述(3)材料与方法(4)实验结果(5)结果分析(6)问题与讨论实验四内脏器官观察一、实验目的(一)通过观察消化器官模型,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胃壁、小肠壁和肝小叶的微细结构。(二)了解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

8、形态和大体结构。(三)观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构造。二、实验原理通过内脏器官模型的观察、离体新鲜猪肾的解剖后观察,进一步了解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和功能。三、实验器材人体半身解剖模型和消化系统模型。取呼吸系统模型观察组成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泌尿系统模型及肾脏模型,离体新鲜猪肾。解剖七件套。四、实验步骤观察内脏器官模型熟悉解剖器具使用方法解剖离体新鲜猪肾,观察组织结构五、注意事项使用解剖器具注意安全。动物标本和废弃物应放在指定器物内,不要随地乱丢,严禁丢到水池,以免堵塞下水道。六、实验作业要求找出教材中所指内脏器官的结构名称。完成实验报

9、告。实验五心脏与血管观察一、实验目的熟悉心脏的位置与形态,掌握心的结构,弄清心房、心室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之间的联系。掌握全身主要动、静脉血管的行程、分布。二、实验原理通过心脏与血管模型的观察、离体新鲜猪心的解剖后观察,进一步了解心脏的位置与形态,掌握心的结构,弄清心房、心室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之间的联系。三、实验器材心脏模型、血液循环模型、显微镜、解剖器具、离体新鲜猪心等四、实验步骤用模型观察心脏的位置与形态,观察心脏各腔的结构,观察心壁构造,观察心传导系和心的血管,用模型观察体循环的动脉血管、观察体循环静脉。观察淋巴结的形态结构。观察脾的位置、形态及结构。取离体新鲜猪心,用离体的心脏与整体标本

10、结合对照观察。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大小似本人拳头。离体心脏的心尖易辨认,与心尖相对,连有大血管的部位为心底,心底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用切开心壁的标本观察心脏的各腔,重点观察各腔的出入口、瓣膜等结构,确定四个心腔。观察心脏的冠状动脉与静脉。五、注意事项离体新鲜猪心切开时要注意观察,以便标本的形状清晰。六、实验作业要求讨论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的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的不同。完成实验报告。并注明所观察到的离体新鲜猪心各部的结构名称。实验六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脊髓的外形及相关的结构,了解脑的组成形态,了解脑神经、脊神经及其分布概况。了解躯干和四肢的一般感觉传导路,意识

11、性本体感觉传导路,锥体系传导路。了解眼球的解剖结构,了解耳的形态结构,了解螺旋器、囊斑、壶腹嵴的微细结构。二、实验原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模型观察进一步加深对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了解,理解神经系统内各器官的相互关系,了解螺旋器、囊斑、壶腹嵴的微细结构。三、实验器材中枢神经系统模型,脊髓横断面模型,脊髓节段模型,脑模型,脑干放大模型,脊神经主体模型,人体骨骼(附血管神经)模型,传导路模型、眼球模型、耳放大模型、内耳放大模型等。四、实验步骤观察脊髓相关的结构。观察辨认脑干、间脑和小脑的位置,观察大脑的位置与外形。观察脑神经模型,辨认第1至12对脑神经的位置,观察脊神经的组成,在椎间孔处可见前后根汇合

12、而成的脊神经。在模型上分别辨认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及其主要分支。观察眼球外形,观察眼球壁的三层结构,相互间进行活体人眼的附属结构观察。取耳放大模型,观察耳的三个组成部分,观察中耳各部分的位置和邻接关系,观察内耳中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结构,观察螺旋器、囊斑、壶腹嵴的微细结构。取传导路模型,观察躯干和四肢一般感觉传导路途径,观察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途径,观察锥体系传导途径。五、注意事项在脑干、脊髓纵向观察的基础上,再结合典型横断面进行横向观察。六、实验作业要求说明各传导路从何处发出,第一、二或三级神经元在何处,最终传至何处。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七发展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通过学习

13、和实践设计发展肌肉力量、伸展性的主要练习方法,巩固和掌握发展主要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各种方法和动作要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原理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理论分析讨论方法,进行讲解与实践,制定力量训练方法和创编伸展性练习的实例。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验器材人体骨架、全身肌肉模型、健身器材、场所,毛巾、水等。四、实验步骤主要内容常规的教学实验,主要是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综合分析讨论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的过程,继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技能。步骤:1.学生46人一组,查阅资料。2.各小

14、组讨论各自实践计划与内容,确定锻炼的肌肉与周期。3.各小组明确分工,进行实践。4.得出结论,以小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五、注意事项注意协调分工与合作。六、实验作业要求要求每位同学参与实践、演示与讲解。以小组为单位抽查一位同学的参与情况。完成实验报告并制定利用器械进行力量练习或伸展性练习方案。正常人体结构实验指导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前言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如:椎骨的形态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