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1830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越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共8篇)潘金娥:越共十一大一些主要理论观点的变化越共十大在XX年越南革新20年之际召开,会议决定对1991年在七大上通过的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进行修订。从那时起,越南思想理论界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在XX年1月召开的十一大上,修订后的纲领、十一大政治报告以及XX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文件对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改动。对此,有评论认为十一大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倒退,还有评论称之为“大胆的社会主义”、“可控的社会主义”等1。事实究竟如

2、何?本文将对此进行客观介绍和分析。一、提出越南社会主义的新标准在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中,提出了越南社会主义的八个基本特征,即:“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具有以现代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先进的文化体制;人们生活温饱、自由、幸福,并具备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全体越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建立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了友好与合作关系。”2这与1991年纲领提出的六个特征相比,增加了两个特征,即第一个特征

3、:“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第七个特征:“建立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此外,还修改了第四个特征,即去掉了前半句话“把人们从压迫、剥削和不公中解放出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而经过十一大会议讨论后公布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正式版本,把草案中“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去掉,代之以“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并且,新纲领把社会主义目标定义为“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即把“民主”提前。很明显,修改后的纲领更加淡化了传统社会主义特征中所强调的“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基本特征,去掉“压迫”、“剥削

4、”和“不公”等被认为不适合越南当前现实生活的字眼。然而,这些修改,是否还能保证越南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越共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包括新任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和黎有义等执政的理论家就认为应保留“主要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基础”;但占多数的反对意见则认为:“主要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定性,使人联想到过去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造成的影响,因而对发展私人经济不利,从而有碍于国家吸收私人资本来搞建设。最后,会议采取了表决方式,结果只有不到35%的代表支持维持原有提法,超过65%的代表赞同新的提法得以最后通过。阮富仲也只能表示“接受大会的意见”。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这是十一大取得的“突破性”胜利

5、。经济学家黎登营对此评价:“这个细节具有重要的转折性意义,是本次大会具有纪念意义的进步。”他认为这个修改将保证“从今往后,将再不会发生公有化运动,因为不仅党的纲领不允许,并且持这种观念的人会越来越多”。越南财政部战略研究院前院长刘碧湖也对此高度赞赏,认为这是“重要的一个突破点”。刘碧湖也承认:“至于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才是与生产力相适应而进步的?现在还不能明确,具体形式还需要摸索。但我们也不能够说私人所有制为主体,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有区别,我们是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在本质既不是私人的也不是国有的,而是社会的,就是社会所有制。因为生产力的社会化一定要有生产关系

6、的社会化来与之相符。至于社会化的所有制是什么样的呢?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所有制就是得到解放的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它的主要形式是股份公司。在我们党十大和十一大的文件里,已明确提出要使股份企业日益发展,成为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要促进生产经营与所有制的社会化。”3对此,十一大报告和纲领编撰小组常务组长、原越共中央经济委员会常务副部长阮文邓在谈到十一大的创新点和重要内容时也指出:“十一大关于建设和完善生产关系的重要主张和政策强调,在各种混合所有制形式中,要以股份制企业为主并鼓励它们发展,目的是使这种经营组织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得到推广,进而推动生产经营和所有制的社会化。”4由此可见,越共关于社会

7、主义所有制的观点,已经从“公有制”转变为“社会所有制”。在从十一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新标准中,还去掉了“剥削”“压迫”,转向强调“民主”;明确建立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对于去掉“剥削”“压迫”问题,越南理论界观点较为一致。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则是争论较为激烈的热点问题。尽管越共已经明确不搞多党制,但对于是否可以实行“三权分立”,目前正在激烈争论中。二、指明建设越南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出关于发展的理念首先,XX年纲领和十一大报告对越南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包括五点成功经验:第一,要牢牢地把握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旗帜这是胡志明主席传给今天这一代人以及今后世世代代的光荣旗帜。第二,革命

8、事业是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事业。第三,不断巩固和加强团结,包括全党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各民族的团结和世界各国的团结。第四,要把民族力量和时代力量结合起来,把国内力量和国际力量结合起来。第五,党的正确领导是决定越南革命胜利的首要因素5。其次,报告提出了建设越南社会主义的八个基本方向和需要处理好的八种关系。八个基本方向是:第一,大力推进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使之与发展知识经济、保护资源和环境相结合。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第三,建设先进的、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提高人口的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公平。第四,保证国防牢固、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秩序的安定。第五,实行独立

9、、自主、和平、友好、合作和发展的对外路线;主动而积极地融入国际。第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族大团结,加强和扩大民族统一阵线。第七,建设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和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第八,建设廉洁、坚强的党。在落实上述基本方向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把握和解决好八大关系:革新、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革新和政治革新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定向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发展与建设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文化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与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之间的关系;独立、自主和融入国际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国家管理和人民做主之间的关系6。在XX202

10、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五个关于“发展”的理念:坚持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经济革新与政治革新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相结合;坚持经济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相结合7。三、重申越南处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明确了结束过渡时期的总体目标在十一大召开前,有不少人建议:把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中的“过渡时期”去掉,原因是当前越南的发展阶段已经不具有列宁所概括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特征,如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改造和无产阶级专政等。但经过讨论后,新纲领继续保留了原来的名称,只在后面加上。可见,十一大再次确定当前越南的发展阶段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同时,纲领还明确了越

11、南结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等上层建筑,为我国成为一个日益繁荣和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基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定向的现代化工业国8。HT3F由此可见,至今为止,越共没有明确结束过渡时期的具体时间。从其总体目标和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工业国的标准来看,到本世纪中叶,仅从生产力发展程度上达到了目标,而上层建筑的具体内容并不明确。四、发展胡志明思想,致力于形成越南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年以来,越共一直坦诚: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的要求,甚至有理论家认为越南新的三大危机是“理论危机”、“

12、人才危机”和“人心危机”9。前越共总书记农德孟在很多场合都批评越共在理论方面发展滞后,跟不上越南实践发展的要求。在十一大之前,由政治局委员、时任越共宣教部部长、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苏辉若主持、目的在于形成越南理论体系的一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就已经展开,准备将这一理论系统命名为“胡志明时代的发展主说”。但由于理论界对“发展主说”的名称有不同意见,因而最终未写进新的纲领和十一大报告10。但是,新纲领对胡志明思想的根源、胡志明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补充。具体内容是:“胡志明思想是关于越南革命基本问题的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观点,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于我国的具体条件的成果,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民族

13、的美好传统价值,吸收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它是我们党和人民无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照亮我国人民争取胜利的革命事业的道路。”11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秘书长阮曰通认为:“这一内容是对九大有关观点的继承和发展。”12越共九大正式提出了胡志明思想及其内涵,并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确立为越南共产党的思想基础。在九大召开后,越南全国掀起了“推动研究、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十大之后,继续深化和落实“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十一大文件再次确定了“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的主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把它作为党员、干部和各个阶层的人民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

14、的和长期的任务。在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中,作为新任越共总书记的阮富仲,是至今为止具有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最高领导人;还有丁世兄、苏辉若、黎有义等几个同样出身于理论研究,且立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作为核心领导层的成员。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越共将继续挖掘和丰富胡志明思想,致力于形成一套越南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理论体系。五、对其他一些观点进行更新和补充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在总结了近几年来理论界的争论焦点的基础上,XX年纲领和十一大政治报告对一些观点进行了调整或补充。主要包括:在道路选择方面,把“越南社会主义道路是越南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修改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人民的渴望,是越南共产党和

15、胡志明主席的正确选择,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13在继续坚持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同时,强调“全民族大团结是越南革命的战略路线,是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事业的力量的源泉、主要动力和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强调“人是发展战略的中心,同时是发展的主体”;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人权,把人权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结合起来;人民通过国家、政治系统的活动以及直接民主或代表民主方式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制度的本质,它既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又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十一大会议文件明确了越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即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以粗放型发展为主变为粗放型和集约型协调发展;要把发

16、展经济与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公平、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建设方面,文件提出要建设正确、公平、以人为本的社会政策,要在每一个阶段和每一项政策中都要落实社会的进步与公平。在外交方面,首次提出“负责任的成员”和“人民外交”的概念。十一大报告提出,要“成为国际社会的朋友,信任的合作伙伴和负责任的成员”;党的(转载于:写论文网:)对外、国家的外交和人民外交要相互结合;在外交、国防和安全之间,对外政治、对外经济和对外文化之间,要互相紧密配合。可见,今后越共将更加注重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和影响,并推展外交渠道,鼓励公共外交14。总之,从越共十一大主要理论观点的变化可见,越共继续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一条道路。至今,越南的革新已经进行了25年,越南已经从世界上最贫困国家行列步入中低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