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总复习(最新)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603116 上传时间:2017-04-17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营养师总复习(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公共营养师总复习(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公共营养师总复习(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公共营养师总复习(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公共营养师总复习(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营养师总复习(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营养师总复习(最新)(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公 共 营 养 师 总 复 习 2 主 要 内 容 一、食品营养学基础 二、营养与健康(初级、中级、高级) 三、公众营养学(简) 四、食品添加剂 五、食品卫生安全学基础(略) 六、食物污染与食物中毒 (重) 七、食品安全管理(重要概念:“三品”的概念) 八、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QS、HACCP、 GMP) 3 第一章 食品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基本概念 一、重点概念 1、食品:食品是指各种供人们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特点: 凡是食品都是有营养的,由营养素组成; 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也属于食品; 食品

2、添加剂不属于食品 4 2、营养素:营养素分两大类: 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产能营养素) 、水;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宏量元素、微量元素) 5 二、熟悉内容 营养改善途径: 合理膳食 (主渠道)、食物强化和营养补充剂是改善营养的三条途径。 6 第三节 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 一、能量: P15 1、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 基础代谢(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 、 体力活动 、 食物的热效应 、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儿童青少年); 2、 食物热效应 :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因为摄食过程本身(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运、代谢和储存)引起的能量消耗。 3、产热营养素 供能比例

3、:蛋白质( 10%15%),脂肪( 20%30%),碳水化合物( 55%65%) 7 4、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种族、年龄、性别、身体成分与体形、营养状态、疾病、内分泌、气温。 5、能量单位:千卡( kcal)、千焦( kJ) 1kcal 4.2kJ 8 二、蛋白质 P6 1、 必需氨基酸 :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需 . 成人有 8种:蛋、赖、苯丙、色、苏、亮、缬、异亮 婴儿有 9种: 组氨酸 膳食蛋白质中两种非必需氨基酸能节约必需氨基酸: 酪氨酸 苯丙氨酸 半胱氨酸 蛋氨酸。 2、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 必需氨基酸 的 构成比

4、例 。与人体越接近,营养价值越高 。 9 3、 限制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中 含量较低 的必 需氨基酸 ,导致其它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则这些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limiting amino acid, LAA)。如粮谷中的赖氨酸 4、 蛋白质互补作用 :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蛋白质按比例混合食用,使其必需氨基酸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营养价值,如豆制品和粮谷混合。 10 5、氮平衡: 是反映机体摄入氮 ( I) 和排出氮 ( E) 的关系 。 NB=I-E=I-(U+F+S) ( I:摄入氮 , U:尿氮 , F:粪氮 , S:皮肤等氮损失 ) 零氮

5、平衡: 摄入氮 =排出氮 ( 健康成人 ) 正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 ( 儿童 , 青少年 ,孕妇 , 疾病恢复期等 ) 负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 ( 饥饿 , 疾病 , 老年 , 以及食用蛋白质差等情况 ) 6、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人体内蛋白质占体重16%19%,每天约 3%被更新;人体即使未摄入蛋白质,每天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排出蛋白质约 20g 构成体内各种生物活性物质:酶、抗体、激素等 供给能量: 10%15% 11 12 7、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优劣可从三方面评价: 蛋白质含量: 含氮量 6.25 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利用率 (生物价,蛋白质净

6、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值,氨基酸评分) 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蛋、奶、鱼、肉) +大豆蛋白 13 三、脂类 p9 1、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 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目前认为 亚油酸 ( n 6 ) 和 -亚麻酸 ( n 3) 是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的 生理功能 :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 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有 n 3和n 6 两类不饱和脂肪。 n 3类脂肪酸: -亚麻酸、 DHA、 EPA n 6类脂肪酸: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必需脂肪酸的主

7、要食物来源:植物油 14 15 四、碳水化合物 P12 1、分类: 单糖 (葡萄糖、果糖)、 双糖 (蔗糖、乳糖)、寡糖(不能被消化吸收)、 多糖 (淀粉、糖原)。 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供能储能: 55%65%,其中精制糖 1:该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能量的供给量; INQ1:营养价值高 INQ五价砷 82 83 (四)食品生产加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1、亚硝胺: P220 N-亚硝基化合物:包括 N-亚硝胺、 N-亚硝酰胺 ( 1)来源:腌熏、烘烤、发酵;加热 ( 2)危害:强致癌性 ( 3)预防措施: 2、苯并芘(多环芳烃类,杂环胺) ( 1)来源:腌熏食品( 蛋白质含量高

8、); ( 2)危害:强致癌性 ( 3)预防措施: 84 5、二恶英 ( 1)来源:城市垃圾焚烧、含氯化学物质、食品包装材料; ( 2)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85 第二节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食源性疾病 1、 食源性疾病 概念: p319: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2、三个基本要素: 食物(传播媒介) 、 致病因子(病原物) 、 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 3、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 1) 生物性病原物 : 细菌及其毒素 、 病毒 、真菌 、 寄生虫及其虫卵 、 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 p319-

9、320) ( 2) 化学性病原物 :是 病死率最高 的食物中毒 ( 3) 物理性病原物(放射性病原物) 86 87 动植物中主要的 天然毒素 : 河豚鱼:河豚毒素(神经毒) 有毒贝类:石房蛤毒素(神经毒) 毒蘑菇:多系统的中毒性疾病 苦杏仁、木薯:氰甙类(缺氧为主要症状) 粗制棉籽油:棉酚 黄花菜:秋水仙碱 马铃薯发芽:龙葵素 鱼体不新鲜:组胺 蔬菜不新鲜:亚硝酸盐 亚硝胺 88 二、食物中毒( 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 1、食物中毒概念:是指摄入了含有 生物性 、 化学性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 非传染性 (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2、引起食物中毒

10、的 常见食物 : P376,习题 32 3、食物中毒 发病特点 : 发病与食物有关; 潜伏期短,为爆发性 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4、食物中毒的 分类 : 细菌性 食物中毒 真菌及其毒素 食物中毒 动物性 食物中毒 植物性 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 物中毒 89 90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p322 1、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高 ,病死率低 具有明显季节性: 夏秋季 发病率高: 动物性食品 是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 2、发生原因: 牲畜屠宰、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的污染; 受污染的食物在高温下存放引起致病菌繁殖; 被污染 的食物未烧熟煮透,或者被带菌容器加工器具等污染。 3、发病机制

11、: 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 4、预防措施: 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彻底加热(教材 P174) 91 四、河豚鱼中毒: p323 有毒成分:河豚毒素( TTX); 毒性:卵巢最毒,其次肝脏;春季最易发生 中毒机制:神经系统,引起神经麻痹 中度症状、急救、预防:发病迅速,症状重、死亡率高、 无 特效药; 五、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p324 有毒成分:组胺( 200mg/100g,中毒剂量),以青皮红肉鱼多见,如鲐巴鱼、金枪鱼、竹夹鱼 中毒机制:毛细血管扩张,支气管收缩 中度症状:类似过敏症状 急救:抗组胺药 预防:防止鱼腐败变质。 92 93 六、麻痹性贝类中毒: p324 有毒成分:石房蛤毒素( S

12、TX) 中毒机制:神经毒(与河豚鱼毒素相似),毒性强 中度症状:神经麻痹 急救: 无 特效解毒剂 七、毒蕈中毒: p325 分型: 胃肠毒型: 死亡率低 神经、精神型: 阿托品治疗 溶血型 :激素治疗 脏器损害型 :最凶险,死亡率高 94 95 八、含氰甙类食物中毒 1、有毒成分:氰甙(苦杏仁最多,木薯、苦桃仁、李子仁等) 2、中毒机制:产生的 氢氰酸 引起组织 缺氧 3、中度症状:缺氧症状 4、急救措施: 特效解毒药 :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96 九、赤霉病变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镰刀菌感染(禾谷镰刀菌),有毒成为为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中毒机制:引起呕吐 症状:“醉

13、谷病”,症状轻,预后好 预防:防霉、减少病麦粒和去除毒素 97 十、霉变甘蔗中毒 中毒成分:由节菱孢霉产生的 3-硝基丙酸( 3-NPA) 中毒机制:神经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预后不良) 治疗: 无 特效解毒药 98 十一、亚硝酸盐 ( *) 1、中毒原因:新鲜蔬菜存放过久,腐烂蔬菜,煮熟蔬菜放臵过久;蔬菜刚腌制不久;苦井水;亚硝酸盐在体内形成,硝酸盐 亚硝酸盐。 2、中毒机理:使血红蛋白变为 高铁血红蛋白 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 组织缺氧 中毒剂量: 0.30.5g 3、中度症状:主要是 缺氧 表现 4、预防措施:特效治疗药物为:小剂量美蓝(亚甲蓝)口服 99 十二、砷中毒 三氧化二砷:三

14、价砷毒性高 砷在体内与细胞内的 巯基结合 使之失去活性。 十三、锌中毒 用镀锌容器盛煮酸性食品,盛放过久引起锌中毒 中毒剂量为 0.20.4g 100 十四、食源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1、毒性: 高毒类:甲拌磷、对硫磷、内吸磷 中毒类:敌敌畏、甲基 1059、异丙磷 低毒类:敌百虫( 遇碱生成 毒性更强的敌敌畏)、乐果、杀螟松、马拉硫磷 2、中毒机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 乙酰胆碱蓄积 ,导致以乙酰胆碱为传到介质的胆碱能神经处于过度兴奋。 3、救治原则: 解毒药 : 抗胆碱药物(阿托品) , 胆碱酯酶复能剂(氯解磷定,碘解磷定) 101 十五、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最常用的措施为:催吐、导泻、解毒 102 第三章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 第一节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一、 “ 三品 ” 的概念及异同点: P333 1、 “ 三品 ” :指 无公害产品 、 绿色食品 、 有机农产品 。 2、无公害农产品: 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 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 ,并 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 的 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 的食品农产品。 3、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分 A级和 AA级。 10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