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前言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9924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生育前言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划生育前言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划生育前言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划生育前言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划生育前言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生育前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生育前言(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计划生育前言辉煌计生路悠悠民生情画册前言一片绿叶,孕育着春天的希望;一方碧空,抒写着蓝天的博大;一本画册,绽放着南充人口计生四十载春秋的辉煌!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步伐,隔着历史的烟尘,南充的计划生育工作也走过了40年的岁月。40年的日子在慢慢5000年文明史中谈不上长短,只是燕翼般地淡去淡远,但40年的成就在一项国策的执行中却让南充焕发新的活力。如今,南充人口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

2、救助贫困母亲”、“关爱女孩行动”、“三结合帮扶”、“独生子女奖励”、“生育五关怀”、“生殖健康促进行动”、“特殊奖励扶助”、“养老保障制度”等十多项民生工程,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心田,所有的感激感动感慨都深深地印刻在了计生户的张张幸福笑脸中。遥想南充人口计生走过的四十年风雨,有起步时的艰难跋涉,有奋进中的辛勤耕耘,更有发展时的腾飞展翅!前进的历史,四十载的上下求索,全都幻化成了镜头前那永恒的感动,全都凝聚在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里。回顾南充人口计生工作走过的历程,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辉煌,也有悲壮。但每迈进一步,都印记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广大群众的拳拳爱心;印记着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真挚

3、之情;印记着广大计生人的丝丝心血和滴滴汗水。破冰之旅是痛苦而艰辛的,雨后的彩虹也是最美的。“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全国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军地双轨共建人口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人口计生技术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流动服务车项目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如约而至。一座座奖杯、一张张奖状,见证着南充人口计生奋斗的辉煌历程,记录着南充计生人敢为人先的骄人成就!画册,将过去的荣光留下;而我们,将再续写明朝的辉煌!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前言人口过快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时间每过一分钟,地球人口净增160人。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为此向国际社会敲

4、响警钟:如不立即采取坚决行动控制人口,保持消费与发展的平衡,世界人口在下世纪中叶将达到125亿,人类也将无法得到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在全球范围出现,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严重挑战。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挑战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中国是怎样迎接这一挑战的?中国为什么要做出计划生育的战略决策?在进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效果又如何?我们将对此做出介绍和回答。一、符合国情的战略决策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发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应该指出,这是当时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问题是中国也同当时的国际社会未对全球人口膨胀迅速做出反映一样,错过了在建国后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间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的时机。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新中国建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从1962年至1972年,中国年平均出生人口2669万,累计出生了3亿。1969年中国人口突破了8亿。从60年代开始人口与经济、社

6、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鉴于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曾号召计划生育,提倡使用避孕药具。但是由于对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仍不够深刻,政府没有制定明确的人口政策,因此计划生育没有能够在全国有效地推行。从70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决定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并将人口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考虑中国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揭示了人口与经济、社

7、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邓小平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上主要的贡献是,把人口问题放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察和处理,明确提出中国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重大政策。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做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1995年2月15日,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2亿。近几年来,每年的出生人数都在2100万左右,每年净增人口1400万左右。如此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年人口增长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底子薄、耕地少、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

8、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中国人口过多的不利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都与它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广袤领土上的适合人们居住和从事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的平原和丘陵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和%,合计只有%,而盆地、山地和高原的比例分别为%、%和%,合计达%。中国的不少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是不适宜人居住的。中国适宜居住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只占47%;而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则占53%。目前,中国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6%的东部,特别是自然环境较好、经济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国家统计局利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出,中国有203

9、%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与之比较,世界平均只有1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地方。中国目前尚有7000万贫困人口,其中大部分居住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的西部地区。显而易见,人口的贫困与他们所处的生存条件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中国的人均林地、草地、淡水资源分别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民以食为天”,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对中国的巨大挑战。目前,中国耕地面积只有国土的十分之一,与之比较,印度耕地占国土的55%,人均耕地是中国的2倍;美国耕地虽只占国土的20%,但人均耕地是中国的9倍。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最大的压力,就是人口不断增加,耕

10、地不断减少。中国同美国、印度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在耕地面积小于美国、印度的条件下,中国的粮食产量却位居世界第一,粮食单产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5倍,人均粮食占有量却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1993年,中国虽然粮食生产获得丰收,但人均占有量只有公斤。预测表明,由于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国的人均粮食将长期维持在人均原粮不到400公斤的低水平上。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会深深危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劳动力充裕固然

11、有有利于发展的一面,但在资金短缺、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解决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相当困难的。目前,全国每年有近XX万青年人进入劳动年龄,绝大部分人需要就业。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2亿人,到XX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虽然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并已取得可喜成效,但还有相当多的人口处于待业或隐性失业状态。只有在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坚决控制人口增长,才能使劳动力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过多,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

12、平。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国家积累相对减少,能够用于教育、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有限,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和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困难不少。中国政府正是为了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保证当代及子孙后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选择了实行计划生育这一战略决策。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及以后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正确决策。二、造福于民的社会事业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又为经济的持续增

13、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一)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的15年间,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平均需要年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10年内人口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缩短为5年;197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年到1995年2月,中国人口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虽然处于1949年后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亿人。如此庞大的生育人群

14、,其生育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和政策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1994年与197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下降到,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下降到,妇女总和生育率从下降到2左右。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至今仍保持70年代初期的出生水平,现在中国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15亿。20多年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创

15、造了有利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中国生存与发展的人口条件。(二)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生育、家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育龄群众所摈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孩、女孩都一样,建立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追求现代、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妇女早婚比例下降,平均初婚年龄提高。1992年,早于20周岁初婚妇女占初婚妇女总数的比例下降到129%。1970年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岁;1993年为岁,提高了岁。

16、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据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平均家庭规模为人,比1971年的人减少了人。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子女数量的减少。1993年与1970年相比,在当年出生的孩子中,一孩率、二孩率分别由%和%上升为%和%,多孩率则由%下降到%。到1994年,全国累计有4676万对夫妇自愿终身生育一个孩子,占已婚育龄妇女总数的%。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下,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抚养子女人数的减少,显然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务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三)计划生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力图使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而逐渐提高人均水平。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