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9408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XX年政府工作报告(XX年1月29日襄樊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襄樊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德炳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建议和意见。一、过去一年的工作XX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改善、效益提高。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75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第二、

2、第三产业分别增长%、%、%;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91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9元,分别增加972元和328元。工业兴市成效明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46户,比年初增加105户,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0户,风神襄樊公司和东风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产值过百亿元;高新区新落户工业项目60多个,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精品名牌战略扎实推进,际华三五四二公司的“福龙”牌高支高密纯棉坯布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骆驼蓄电池公司的“骆驼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湖北名牌16个,著名

3、商标37个。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农业增产增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粮食产量和收购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亿斤和35亿斤,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速,建立连片10万亩以上的板块基地10个,其中100万亩以上板块2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6家。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挂牌运行。市、县、乡三级新农村试点达141个,启动了10个重点镇和107个示范村的整治工作,村容整治步入全省“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工作的先进行列。建成通村公路3091公里,完成饮水安全工程294处,新建沼气池7000多口,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镇镇通宽带。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内外

4、贸易势头良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旅游业发展较快,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金融运行稳健,年末人民币信用投入总量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信用环境保持良好,再度被省政府授予A级信用市。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家,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284万美元,同比增长156%;出口创汇亿美元,同比增长53%。投资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34%。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骨干项目进展顺利,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成功截流,火电厂二期工程首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寺坪电站、华新南漳水泥、经纬化纤等项目已投产发挥效益。着力推进

5、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年)纲要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市区以创建“四城”为中心,实施了107个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了一批道路改扩建、绿化和路灯改造工程;深入开展“清洁城市、美化家园”活动,城市面貌日益改观。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开发区建设势头良好,县市区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渐趋活跃。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再就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基本实现无“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险扩面新增万人次,万名城镇困难居民享受低保,12万名农村特困群众生活得到救助,

6、城区低保标准由150元提高到170元,月补差标准由平均69元提高到84元。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规范,廉租房保障制度开始实施,部分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按计划全面铺开。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分类办理、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效率逐步提高。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和操作规则。扎实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财政资金使用和人员编制情况上网接受监督。基本完成市直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到位,“以钱养事”为主的公益

7、服务新机制初步建立。文化、教育、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化。科技工作扎实有效,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4家达到181家,高新区被国家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被省科技厅授权为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单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襄樊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建成一批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市区惠民医院投入运行,惠及10多万低收入群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正式启动。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7个县市,241万农民群众参合受益。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和人口性别比均达到省控目标。巩固“普九”成果,解决了部分农村寄宿制

8、学生“就餐难、饮水难、如厕难”的问题,薄弱学校建设得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充;职业教育加速发展,中职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心组织、圆满承办了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取得了精神文明建设和运动成绩双丰收,展示了魅力襄樊的良好形象。“八艺节”襄樊分会场筹备工作有序进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市区13家污染企业搬迁治理正式启动,100多家规模小、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电镀、小化工企业被坚决关停和取缔,鱼梁洲、观音阁两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正式启动;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连续8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市域森林覆盖率、市区绿地率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完善社

9、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化解。社会治安形势好转,刑事发案率下降12个百分点,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发案率下降18个百分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狠抓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各项事故指标全面下降。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充分尊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办结人大代表议案7件、建议194件,办理政协委员建议案1件、提案462件。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双拥模范城

10、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樊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支持襄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艰巨;市场主体的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仍较薄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

11、建立;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环境不尽如人意,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今年的工作安排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襄樊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发展第一、富民优先、和谐至上的理念,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

12、式、提升经济实力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进一步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2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额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达到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达到37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到9800元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万人。约束性目标是: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

1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需要说明的是,预期目标是引导性的,是要努力争取完成的;约束性目标是强制性的,是必须完成的。(一)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兴市之路,牢牢抓住国家在中部崛起政策中明确我市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扶持政策的机遇,做大优势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和发展质量,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进一步完善、落实服务支持东风的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东风公司在襄樊发展,不断壮大汽车产业龙头。重点支持风神新一代轿车、东风股份高端商用

14、车、神龙发动机、东风德纳车桥、佳通钢帘线、骆驼蓄电池等47个投资过千万元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完成投资30亿元左右。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实施纺织工业振兴计划,积极创建“中国棉纺织名城”,切实抓好际华三五四二、湖北化纤、银河纺织、新襄棉、经纬化纤等重点项目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我市农业大市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烟酒、粮棉油和畜禽精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支持襄樊烟厂扩能改造、加快发展。切实加强火电厂二期工程、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等重点电力建设项目的服务协调,积极争取新集水电枢纽工程开工,加快火电厂三期工程前期工作,促进电力工业(来自:写论文网:襄阳市XX年政府报告)快速发展。加大服

15、务协调力度,支持航宇公司、四十二所、新华光等一批中央、省属企业加快发展,使军工企业的民品生产成为襄樊经济的重要支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提高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集中力量突破和掌握一批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已有一定基础的优势产品要实现突破性发展,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要在全国形成较大优势。健襄阳市XX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襄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市长别必雄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

16、府工作报告,请与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我市“九五”以来发展最好最快、人民受益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高新区工业产值、县域工业产值和汽车工业产值相继突破千亿元大关。初步核算,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是XX年的倍,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高于“十五”时期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十五”末的9%提高到%。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