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病理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76350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息肉病理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胃息肉病理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胃息肉病理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胃息肉病理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胃息肉病理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息肉病理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息肉病理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胃息肉病理报告162例胃息肉患者病理结果观察及分析随着消化系统疾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消化系统疾病的各种检查器械也应用得越来越普遍,而胃镜也成为临床检查诊断或排除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一种常用医疗器械,而被更多患者所接受。天津市公安医院从1997年开展胃镜检查至今,接诊大量患者,获得较多的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的相关资料。现经过整理完整资料5126例,对其中检出胃息肉患者临床与病理诊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并做出了初步的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

2、5126名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检出胃息肉患者162例,随访210年,平均随访年,对所发现的胃息肉根据具体情况均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结果对5126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患者162例,检出率为%;其中炎性、增生性、腺瘤性息肉分别占%、%、%;息肉部位分别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残胃%;息肉切除后有30例再发,再发率%,以内镜切除后第13年多见,腺瘤性息肉及多发性息肉患者易再发;162例中只有1例癌变,癌变率%。结论胃息肉病理类型与发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对胃息肉进行及时切除,有利于防止胃癌的发生。【关键词】息肉;胃疾病【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

3、eclinicalandpathologicalcharactersandtheevolutionaryruleofgastricpolyps(GP)inpatients.MethodsFromXXtoXX,162outof5126patientswerediagnosedGPbygastroscopy.Allpolypswerehistologicallyclassifiedafterendoscopicpolypectomyand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2-10years.ResultsTheincidenceofgeriatricGPwas%,andinf

4、lammatory,hyperplasticandadenomatouspolypswere%,%and%,respectively.%polypoidlesionswerelocatedatgastriccardia,%fundus,%corporaventriculi,%antrum,and%atremnantstomach.Duringthefollow-upperiod,30patientsunderwentrecurrentGP,andonly1patient(%)wentmalignancy.Frequentrecurrencewasfoundinpatientswithadeno

5、matouspolypormultiplepolyps.ConclusionsItwasshowednospecificlocationofGPoccurrenceandnosignificantdifferencefromgeneralpopulationsinhistologicaltypes.GastroscopicpolypectomyhelpspreventthemfromGPmalignancy.【Keywords】Polyps;Stomachdiseases【结果】接受胃镜检查的5126病例中共检出有胃息肉病例162例。其中男38例,年龄()岁,女124例,年龄()岁,162例患

6、者共有息肉429枚,单发息肉(608)、多发息肉(2枚)392。具体病理分型与发病部位的分布趋势见表1。由表中数据分布可见,胃息肉以炎性息肉多见,占%;增生性息肉次之,占%;腺瘤性息肉占%。息肉部位若按贲门胃底、胃体、胃窦3个部位进行划分,各部位息肉患病率及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多发性胃息肉患者中,同一患者各息肉的病理类型不完全相同。30例胃息肉再发的患者中,第1次再发多见于胃息肉镜下治疗后第13年,占%,最短者为5个月,最长者为56个月,平均个月。1例患者胃底息肉反复发作,并由开始的炎性息肉逐步发展致增生性息肉,5年后演变成胃底腺癌。其余患者在追随期内未见癌变。表1429枚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及

7、部位分布表230例再发患者原胃息肉病理类型及部位【讨论】胃息肉指发生于胃黏膜表面隆起性肿物的总称,息肉一般较小,半球形隆起多见,好发于胃窦部,其次是胃体上部,胃底较少。内镜下息肉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呈界限清楚的肿物,圆形或半球形,少数呈分叶状、乳头或蕈状,突出于胃黏膜表面。胃息肉在胃镜检查中的检出率约为5,个别报道高达8。其中胃底腺息肉有多发的倾向。胃息肉按其来源分为上皮性、非上皮性、错构瘤性、炎性及其他;临床上多按炎性、增生性和腺瘤性进行划分。一般资料认为,3型息肉中以炎性息肉最多见,约占%,其次为增生性息肉,约占%,腺瘤性息肉较少,约占%5-9。429枚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及部位分布见表3。由表

8、3中可见,胃息肉以炎性息肉多见,占%;增生性息肉次之,占%;腺瘤性息肉占%,与以上资料所述情况基本吻合。息肉生长部位若按贲门胃底、胃体、胃窦3个部位进行划分,各部位的息肉检出率及病理类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胃息肉作为胃癌前期疾病,具有一定恶变潜能。一般认为,腺瘤性息肉恶变率相对较高,约占%;增生性息肉次之,约占%;炎性息肉恶变率较低或不会癌变,但是3型息肉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国内俞嘉琴等1观察到,随着息肉增大,息肉可逐渐由炎性过渡到增生性,由增生性逐渐过渡到腺瘤性。Ginsberg等2也证实在增生性息肉中可包含有腺瘤成分。本组有1例患者即由初期的炎性息肉逐渐发展成增生性息肉,最终形成胃癌。但在观察

9、期内,其余患者均未发展成胃癌,癌变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我们定期复查、及时处理所见息肉有关。当息肉全部切除后,间隔一定时间复查胃镜又发现新的息肉,称为胃息肉再发。我们发现,胃息肉再发率在息肉处理后第13年最高,尤以腺瘤性、增生性及多发性息肉患者易再发。当对息肉进行反复咬切或高频电切除后,则再发逐渐减少。因此对胃息肉的患者,无论息肉大小及性质如何,均应及时处理,这样有利于防止胃癌的形成。另外息肉的癌变与息肉大小密切相关,直径2cm的胃息肉癌变率明显增大,Papa等3对胃息肉的前瞻性研究也证实这种观点,认为对2cm的胃息肉,仅腺瘤性息肉需追随。但同时指出,即使很小的息肉也同样存在癌变的可能。Ginsb

10、erg2等的研究也发现所有的胃上皮息肉均有恶变潜能,仅根据息肉大小和活检取得的组织病理学来决定对息肉的治疗可能会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认为,对所有的胃息肉患者,无论其病理类型及大小,在前3年内均应追随。Orlowska4认为有息肉的胃比无息肉的胃对致癌刺激更敏感,易受损伤而容易伴发息肉外胃癌,本组患者中有2例同时伴有息肉外的胃癌,因此对胃息肉患者还要注意排除息肉外胃癌的存在。另外,36例残胃息肉患者中有7例系胃癌手术后,因此对胃癌术后的患者是否有易发生胃息肉的趋向,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参考文献】1.俞嘉琴,孔今城.80例胃息肉的临床与胃镜追踪随访分析.上海医学,1994,17:219-220.9

11、,OrlowskaJ,JaroszD,PachlewskiJ,ettransformationofbenignepithelialgastricJGastroenterol,1995,90:2152-2159.GG,AlKawasFH,FleischerDE,etal.Gastricpolyps:relationshipofsizeandhistologytocancerrisk.AmJGastroenterol,1996,91:714-717.3.PapaA,CammarotaG,TursiA,ettypesandsurveillanceofgastricpolyps:asevenyearc

12、linico-pathologicalstudy.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8,45:579-582.4.OrlowskaJ,JaroszD,PachlewskiJ,ettransformationofbenignepithelialgastricJGastroenterol,1995,90:2152-2159.在消化内科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胃镜报告:“胃息肉”。一些患者看到这样的报告,以为自己得了胃癌,常为此焦虑不安。那么胃息肉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怎么治疗?特就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并解答,以飨读者。1.什么是胃息肉?胃息肉是指胃粘膜上局限隆起的良性病变,多是由胃粘膜异常

13、增生而来的。胃息肉最常见于胃的胃窦和胃底部分。2.胃息肉有哪些类型?胃息肉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形态可分有蒂和无蒂;根据数目不同可分为单发和多发息肉。目前最常用的是根据组织学进行的Mings分类法:即将胃息肉分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两大类。炎性或增生性息肉比较常见,生长较缓慢,较少癌变;腺瘤性息肉根据显微镜下的形态不同分为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这些腺瘤性息肉最易发生癌变;属于癌性病变,应提高警惕。此外,还有一些息肉比较少见,属于胃的特殊性息肉:如胃错构瘤性息肉、异位息肉和幼年性息肉病息肉等。3.胃息肉形成原因?胃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仍不清楚,根据对息肉的研究初

14、步提示:胃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多是由于胃内感染和损伤引起的适应性反应。如胃窦息肉多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息肉可治愈;而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可能是由于外界或环境因素改变而导致多个基因改变而产生。4.胃息肉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无症状,约半数病人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因其他原因检查时意外发现。一些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消化道出血等,发生于幽门部的有蒂息肉可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体位改变后症状可缓解。贲门部息肉可向食管脱垂引起暂时性吞咽困难。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因而可有相应的症状,如上腹不适,反酸,烧心等。胃息肉可无阳性体征,伴有出血者可以出现贫血症状,如

15、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5如何诊断胃息肉?胃镜成像清晰,可直接清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同时还可对息肉进行病理活检及治疗,是目前诊断胃息肉首选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它传统的检查方法还有X线钡餐、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等。胃镜下息肉多呈圆形或半球形,少数为分叶状,表面黏膜光滑或有细颗粒感,多呈橘红色,较周围黏膜色泽稍重;长蒂者顶端变化较明显,可有糜烂或出血。若内镜下观察息肉表面有糜烂坏死、基底部有浸润性病变、表面颗粒大小不等、息肉呈结节状等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内镜下所见到的息肉均应常规活检,明确息肉性质。根据息肉性质决定下一步治疗。6.胃肠息肉与癌的关系?胃息肉是一种公认的胃癌癌前期病变。据

16、统计,约有1-5%的胃镜受检者中可发现息肉,其中约80%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约20%为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率低约为0-5%;后者癌变率高一般在25-50%之间,甚有高达%的报告。胃息肉发生癌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7.胃息肉如何处理?如发现有胃息肉,在病理结果回报排除癌变后多主张胃镜下摘除,目的是预防息肉癌变。根据胃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活检钳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