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ct报告(共2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7612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炎的ct报告(共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肺炎的ct报告(共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肺炎的ct报告(共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肺炎的ct报告(共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肺炎的ct报告(共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炎的ct报告(共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炎的ct报告(共2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肺炎的ct报告(共2篇)放射性肺炎的CT检查报告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XX年1月XX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观察CT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中,34例患者于放疗6周6个月内出现放射性肺炎,15例患者于治疗后46周内出现放射性肺炎。早期CT可见放射野内片状、均匀的絮状模糊影,中期主要表现为肺周围粗长条状影,近胸壁的局部胸膜肥厚牵拉,支气管充气征和支气管扩张征象,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大片

2、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纤维条状影增多,小叶间隙和同侧胸膜增厚,纵隔移位,肺容积缩小。结论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放射性肺炎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关键词:放射性肺炎;CT检查;诊断放射性肺炎是指肺组织在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后,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上的放射损伤,表现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内渗出增加1。放射性肺炎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确诊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医学影像的飞速发展,CT对胸部疾病的广泛应用,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XX年1月XX年1月

3、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将进一步探讨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我院XX年1月XX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胸部恶性肿瘤术后放疗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岁。食道癌29例,肺癌10例,乳腺癌6例,恶性胸腺瘤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2例。所有患者早期均出现乏力、气促、干咳、胸部不适、发热等症状,中后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肺心病等症状。CT检查方法CT扫描采用,矩阵1024x1024,120KV,90mAs,层厚5mm,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面。放疗后每个月复查1次CT,随访3

4、个月,观察患者的肺部影像学改变情况,并于放疗前的CT检查结果做对比,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2结果本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中,34例患者于放疗6周6个月内出现放射性肺炎,15例患者于治疗后46周内出现放射性肺炎。CT主要表现为放射野内片状、均匀的絮状模糊影,伴有增粗的血管、支气管影,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界线欠清楚。放射野内斑片实变,密度较磨玻璃样征象高,边缘清楚,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40例患者射野内至射野外血管口径逐步缩小。中期主要表现为肺周围可见粗长条状影,近胸壁的局部胸膜肥厚牵拉,照射野内跨肺叶、肺段分布的条形致密影,边缘整齐,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同时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征象。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大片状

5、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纤维条状影增多,小叶间隙和同侧胸膜增厚,纵隔移位,肺容积缩小。12例患者可见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3讨论放射性肺炎是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病理上放射性肺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是由物理刺激因素所致,由于肺组织血供特别丰富,加上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后,肺血管、大气管周围及肺泡内有纤维浆性渗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照射野、照射面积和总剂量密切相关2。目前影像学检查已作为放射性肺炎诊断的主要手段,其中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肺组织的细微改变能很好的显示3。因此在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放射性肺炎的CT

6、诊断应按照不同的分期对CT表现进行观察,早期CT可见呈斑片状边缘模糊影,中期呈大片状边界清楚影,内有支气管征和血管征。晚期照射野内索条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界较清楚,伴有胸膜增厚,纵隔向患侧移位,患侧肋间隙变窄,肺体积缩小4。若病变超过照射野范围,通常是照射野内的病变密集而明显,照射野外的病变较为稀疏,且病变的分布也不是按肺段肺叶分布5。同时,应做好放射性肺炎与肺癌的鉴别诊断工作,从范围上看放射性肺炎的区域和照射区域一致,且无明显肿块影,从时间上讲,放射性肺炎在46个月后病灶改变趋向稳定或收缩,不再扩大,放射性肺炎含气支气管通常表现狭窄、扭曲。若放疗后复发肺癌肿块可出现在放射野之外

7、,肿块内可见有空洞6。此外还应与肺不张进行鉴别诊断,肺不张没有与放射野边缘一致的边缘平直征。综上所述,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放射性肺炎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参考文献1孔建民,屠波,刘阿秋,等.放射性肺炎的治疗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XX,34:802-803.2李俊峰,孟建华,刘岩.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CT表现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XX,20:1651-1656.肺炎CT征象肺炎CT征象:1.小结节影常见于腺病毒。也可见于细菌、真菌感染。病灶一般在56mm,边缘较模糊,以中下肺野为多,也可有与小叶或小叶融合病灶并存。2.小斑片状或斑片状的

8、融合影可见各种原因的肺炎。直径为1,边缘模糊。斑片影并可见发生融合,一般表现为:下比上多,内比外多,后比前多。3.肺段及大叶阴影多见于细菌感染,也可见于腺病毒和卡氏囊虫感染。以肺段或叶为界,体积不缩小,内有支气管充气征,边缘模糊。4.条索状及网状阴影此征常见于放射性肺炎,慢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和肺炎的吸收期。病变以增殖为主,也可合并实质性肺泡炎。表现为斑片状不规则的条索状混合影。边缘可清楚,也可模糊。5.球形阴影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真菌性肺炎,炎性假瘤。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多发或单发的球形影,多为13cm边缘较均匀,增强时为周围强化,但易变,且常合并空洞;真菌性肺炎是脓肿与肉芽肿,变化慢;炎

9、性假瘤,大小不一,边缘可光整,毛刺,增强可均匀或混合强化。6.空洞常见于化脓性肺炎或真菌性肺炎。见环形的透亮区,边缘可清晰,可模糊。壁可厚薄。常伴有斑片状模糊影或小结节影。7.胸膜病变合并积液,后期胸膜局部增厚。少见部位肺炎征象:、肺尖脓肿肺尖是肺部感染少见部位,而肺尖脓肿有其与其他部位脓肿不全相同的CT表现,当脓肿周围较少出现浸润表现和胸膜受浸表现时,容易与结核或肺上沟瘤混淆。病史:多见于老年人,有发热,但是热度不是很高。有咳嗽咳痰,白细胞稍高等不典型表现。CT表现:肺尖部见大片状影或包块影,密度不均,中心常有空洞形成,边缘模糊。周围可有小点状影,小斑片影或包块影。增强扫描中心强化不明显,部

10、分病例周围可见明显强化,相邻胸膜局限性增厚粘连,增强扫描多数病例没有明显的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在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可缩小,其内空洞吸收。鉴别诊断:1、肺结核空洞:多为干酪性空洞,形成内壁不规则,常有凹凸不平,空洞壁可见小点状钙化影。肺尖结核常有周围的卫星病灶,周围散在小结节影,小点斑片状影。病灶中心一般不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小点状或不规则钙化影。双肺其他部分可有结核播散。2、肺上沟瘤:是肺癌的一中特殊表现。肺上沟瘤多为实性,少有中心部位的低密度影,多数密度较均匀,强化明显。边缘清晰,常有分叶、毛刺等外周性肺癌的表现。如果发现胸壁肌肉肿胀,肌间隙模糊或消失,肋骨、肩胛骨的骨质破坏,同侧肺门和纵

11、隔淋巴结明显增大,支持肺上沟瘤(来自:写论文网:)的诊断。、肺门区肺炎常发生在双肺的外侧,仅仅局限在肺门的肺炎是一种少见的肺炎发生部位。CT表现:表现为斑片状影和结节影。肺门处斑片状影,密度较淡且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在肺门处出现浸润表现,增强扫描常无明显强化。肺门区支气管和肺血管形态、走行均无异常变化。肺门区结节样炎症:在肺门血管之间形成结节影,沿肺血管生长横断面观察为结节影,也可呈长条型,边缘可以比较清楚,但多数边缘欠清,轮廓可以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可见边缘强化大于中心部位,一般不超过3cm,与之相接触的支气管及肺血管正常。纵隔淋巴结常无明显肿大。鉴别诊断:(1)发热、咳嗽等感染的临床表现,有

12、自细胞增多等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依据。(2)肺门病变边缘模糊或稍显示欠清。(3)增强扫描中心低密度周围强化。(4)相接触的支气管、肺血管无明显异常。、气管内炎性结节炎性结节发生在支气管内壁的较少,很少有相关描述分析。专门的文献也非常少见。较大的支气管内结节性炎症较容易发现,小点状支气管内结节性炎症容易被遗漏。临床表现:患者有反复的咳嗽,咳痰,可有痰中带血。临床表现的特点是感染症状,实验室可无明确依据。CT表现:气管或支气管内壁的炎性结节可合并肺内慢性炎症表现,肺野内可见斑片状彰及条索状影,也可合并片状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孤立的气管或支气管内壁炎性结节表现为双肺末见明显异常,仅在气管或支气管内壁见

13、小点状影或小结节影。突入支气管腔内(图)。多数边缘光整,密度不均。气管或支气管内壁无明显增厚、破坏,气管或支气管外壁完整。小结节与气管或支气管内壁的夹角多为锐角。经治疗后可以在较短时问内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图2-17)(图2-18)鉴别诊断:气管或支气管内炎性结节与孤立性气管内壁小肺癌结节影鉴别:气清内肺癌结节多与气管内壁接触而较大,夹角多为钝角。气管内肺癌常有气管内壁的增厚或破坏。气管内肺癌常有气管外壁结节影,内外同时受累。气管内炎性结节与孤立性气管内结核鉴别:气管内结核可有不仅局限在一处。常可多处出现。结核可见小点状钙化或环绕气管壁的钙化线。如果肺内出现结核灶,气管内见小结节影,则支持气管

14、内壁结核结节的诊断。气管内壁结节影的有效诊断是纤支镜检查取活检,在诊断不能明确时做纤支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纵隔旁肺脓肿经常表现为包块影,与纵隔型肺癌和部分纵隔肿瘤难以鉴别。好发部位:纵隔旁肺脓肿好发上叶前段,靠近前上纵隔,靠近后纵隔的肺脓肿次之,右肺中叶、左肺舌段靠近前下纵隔发生肺脓肿相对较少。CT表现:纵隔旁脓肿中心低密度,边缘明显钙:靠近纵隔呈包块影,其内密度不均,中心多为相对较低密度、甚至表现为空洞。周围密度较高,并可有明显强化。小支气管及肺血管穿过:有时见小的支气管在包块影中穿过,并有肺血管影在内穿过。与纵隔胸膜接触面宽:一般纵隔旁肺脓肿与胸膜接触面较宽,有时见与纵隔胸膜为锐角相接触

15、。也可见包块与相邻纵隔胸膜之间可见脂肪线。周围模糊:相邻肺内有长条束状影,部分边缘模糊。鉴别诊断:(1)纵隔型肺癌:纵隔型肺癌密度较均匀,较少见到中心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密度均匀。小的支气管在包块影内中断。与相邻胸膜不会出现局限性增厚。包块轮廓清晰。(2)纵隔肿瘤:纵隔肿瘤是在纵隔胸膜下,包块与胸膜的夹角为钝角。无小支气管及肺血管在其中。边缘多较光整。肺炎的少见CT形态(一)、球形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以前者为多见,常为肺炎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因其影像学上表现为球形或类球形而称之为球形肺炎。它与机化性肺炎及,炎性假瘤的区别在于经抗感染治疗可吸收或明显缩小,而后两者抗感染治疗无效。【发病机制】球形肺炎的形成机制不甚明确,口前推测为:可能是不典型大叶性肺炎或节段性肺炎的特殊表现。可能是大叶性肺炎或节段性肺炎吸收消退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可能是由于肺炎经肺泡孔向周围扩散或大叶性、节段性肺炎发展受限所致。病变位于分泌物易滞留的下垂部位,支气管远端粘液滞留形成痰栓是可能发病原因之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叶性肺炎成节段性是发展受限制而形成球形,其形成又与病原菌的表现程度、数量以及机体反应能力有关。【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咳嗽、痰血、胸痛及发热。痰脱落细胞及抗酸杆菌检查均为阴性。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其中白细胞明显升高者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