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027072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总 结,铁系元素(1) 铁系元素的原子价层电子构型为: Fe 3d64s2 ; Co 3d74s2 ; Ni 3d84s2(2) VIII族九个元素中,虽存在通常的垂直相似性,但水平相似性更突出。(3) 铁系元素指 Fe Co Ni 铂系元素指 Ru Rh Pd (轻铂系) Os Ir Pt (重铂系),(4) 氧化物、氢氧化物+2价氧化物、氢氧化物碱性;+3价氧化物、氢氧化物两性偏碱;,Fe(OH)2 Co(OH)2 Ni(OH)2,碱性减弱,Fe(II) Co(II) Ni(II),还原性减弱,Fe(III) Co(III) Ni(III),氧化性增强,(4)

2、 配合物 铁系元素都是很好的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可与CN-, SCN-, NH3等形成多种配合物(值得注意的是Fe3+/Fe2+不与NH3配合,可用来分离Fe/Co或Fe/Ni)。 由于形成配离子后电极电势发生很大改变,Co3+离子从不稳定变得稳定;而Co2+变得不稳定,易被O2氧化成Co3+。,(5) 羰基配合物:许多过渡金属均可形成羰基配合物;其中中心原子为0价,所形成的羰基配合物符合18电子规则,例如Fe(CO)5, Co2(CO)8, Ni(CO)4, Mo(CO)6等。 制备:金属氯化物+还原剂+CO 羰基配合物 条件:约200 oC, 23104KPa 化学键:CO提供孤对

3、电子与中心原子空轨道形成键;CO的空的反键*轨道可以接受金属的d电子形成dp配键,从而增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2. 铂系元素(1)铂系元素原子价层电子构型: Ru 4d75s1 Rh 4d85s1 Pd 4d105S0 Os 5d66s2 Ir 5d76s2 Pt 5d96s1(2) 单质性质 a. 常温均为惰性金属,不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不与卤素、氧、硫等反应,只在高温下和氧化性强的卤素反应。 b. Pd能缓慢溶于浓硝酸,Pt不能溶于硝酸,HF酸,但能溶于王水;Ru, Rh, Os, Ir 对王水惰性; c. 铂系金属的耐碱腐蚀性较强。,(2) 化合价 铁系元素中:Fe稳定氧化态为+3和+2价

4、; Co和Ni的稳定氧化态为+2价; 铂系元素中:钌的稳定氧化态为+3和+4; 铑的稳定氧化态为+3价;钯的稳定氧化态为+2价; 锇、铱和铂最稳定氧化态为+4价。 Fe系元素Fe 最高可形成不稳定的+6价FeO42-; 铂系元素钌、锇可形成+8价的RuO4, OsO4,氧化能力强; 铑、铱和铂可形成+6氧化态化合物MF6。,(3) 化合物 铂系元素的化合物多数为配合物。常见的为卤化物。,习 题,1. 溶液含有Fe3+和Co2+,如何将它们分离开并鉴定之?此外,Ni2+如何鉴定?,【分析】利用Co2+可形成Co(NH3)62+配合物,Fe2+/3+均不形成氨的配合物,而将二者分开。,【解】分离方

5、法:将混合溶液溶于过量的含有NH4Cl的氨水溶液中,待沉淀完全后过滤。沉淀溶于稀盐酸得到Fe3+,滤液中的Co(NH3)62+加入盐酸可以得到水合Co2+。 以上过程就可鉴定出Fe3+和Co2+: 生成红棕色沉淀的是Fe3+,没有沉淀的是Co2+.,Fe3+,Co2+和Ni2+的其它鉴定方法:Fe3+的鉴定:在酸性溶液中加入KNCS溶液,若生成血红色溶液,则为Fe3+; 亦可用黄血盐K4Fe(CN)6鉴定,与Fe3+生成深蓝色普鲁士蓝沉淀。,Co2+的鉴定:在溶液中加入掩蔽剂NaF(掩蔽Fe3+)(注:Fe3与F-的配合物稳定性高于NCS-),然后加入KNCS固体和丙酮,生成天蓝色溶液 (注:

6、Co(NCS)42-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成Co(H2O)62+,因此需要NCS-离子浓度要高,且存在于有机相)。,Ni2+的鉴定:向Ni2+的氨水溶液中加入丁二酮肟(DMG) (注:DMG需要去质子,才能与Ni2+配位),生成鲜红色沉淀。,2. 银白色金属M, 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同CO作用生成淡黄色液体A, A在高温下分解为M和CO。M的一种红色化合物晶体B俗称赤血盐,具有顺磁性,B在碱性溶液中能把Cr(III)氧化为CrO42-,而本身被还原为C。溶液C可被氯气氧化为B。固体C在高温下可分解,其分解产物为碳化物D,以及剧毒的加盐E和化学惰性气体F。碳化物D经硝酸处理可得M3+离子,M3

7、+离子碱化后与NaClO溶液反应可得紫色溶液G,G溶液酸化后立即变成M3+并放出气体H。 (1)试写出M、AH所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的离子方程式: a. B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Cr(III); b. M3+碱化后,与NaClO溶液的反应; c. G溶液酸化的反应。,【解】M: Fe A: Fe(CO)5 B: K3Fe(CN)6 C: K4Fe(CN)6 D: FeC2 E: KCN F: N2 G: Na2FeO4 H: O2【注】 化合物A分子式:要符合18电子规则,不用硬背。,【分析】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红色化合物B的俗称赤血盐入手,可知K3Fe(CN)6,进而推断出全部化合

8、物。,3. 为什么K4Fe(CN)63H2O可由FeSO4溶液与KCN混合直接制备,而K3Fe(CN)6却不能由FeCl3溶液与KCN直接制备?如何制备? 【分析】考虑到Fe3+的氧化性。,【解】由FeSO4溶液与KCN混合后经过重结晶直接制备K4Fe(CN)63H2O。 由于Fe3+有氧化性,能够将CN-氧化成易挥发的有毒产物(CN)2,同时Fe3+还被还原,制备产物中含有K4Fe(CN)63H2O,得不到纯净的K3Fe(CN)6晶体。可采用在溶液中将K4Fe(CN)6氧化的方法制备K3Fe(CN)6。,4. 灰黑色化合物A溶于浓盐酸形成粉红色溶液,并放出气体B, 从溶液中析出粉红色物质C,

9、C受热脱水转化为蓝色物质D。将C的浓溶液用醋酸酸化并加入亚硝酸钾,则析出黄色晶体F。D加入氨水中,生成粉红色沉淀G, 当通入气体B时,G转化为黑棕色沉淀H。H在盐酸中与氯化亚锡作用生成C的粉红色溶液。,【解】A. Co2O3 B. Cl2 C. CoCl26H2O D. CoCl2 E. K3Co(NO2)6 F. Co(NH3)6Cl3 G. Co(OH)2 H. Co(OH)3,5. 某黑色过渡金属氧化物(A)溶于盐酸后得到绿色溶液(B)和气体(C)。(C)能使润湿的KI-淀粉试纸变蓝。(B)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苹果绿色沉淀(D)。(D)可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E),再加入丁二酮肟乙醇溶

10、液则生成鲜红色沉淀。试确定个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分析】由E加入丁二酮肟乙醇溶液则生成鲜红色沉淀这一特征可知E为镍盐。,【解】A. Ni2O3 B. NiCl2 C. Cl2 D. Ni(OH)2 E. Ni(NH3)62+,6. 如何提纯含有少量Fe和Co杂质的金属Ni?,【解】将含有杂质的Ni与CO共热。至50100 oC时,发生反应,生成液态物质Ni(CO)4。在这种温度和压力下,Fe和Co不与CO化合。 Ni + 4CO = Ni(CO)4将Ni(CO)4加热至200 oC,分解得到纯度很高的Ni。 Ni(CO)4 = Ni + 4 CO,7. 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

11、说明Os2(CO)9的结构、成键情况以及稳定性,并画出简图(Os2(CO)9的结构如图所示)。,解:每个Os均为d2sp3杂化,如图所示。4个空的杂化轨道与4个端羰基配位,1个单电子的d2sp3杂化轨道与酮式羰基配位,另一个单电子的杂化轨道与Os成金属-金属键。故每个Os均处于正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每个Os的价层的电子数为d轨道和s轨道 8e4个端羰基 4 2e1个酮式羰基 1eM-M键 1e 共18e符合18电子规则,故二聚形式的Os2(CO)9是稳定的。,8. 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说明Co2(CO)8的结构、成键情况以及稳定性,并画出简图(Co2(CO)8的结构如图所示)。,9. 根据下列

12、各组配离子化学式后面括号内所给出的条件,确定它们各自的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和配合物的磁性,推断其为内轨型配合物,还是外轨型配合物,比较每组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 (1)Fe(en)33+(高自旋), Fe(CN)63- (低自旋); (2)CoF63- (高自旋), Co(en)33+ (低自旋) 【分析】综合运用晶体场理论和价键理论进行分析。根据中心离子的价层d电子排布,确定配合物的磁性,内/外轨型和稳定性。,【解】(1)Fe(en)33+, t2g3eg2, 顺磁性,外轨型,稳定性低; Fe(CN)63-, t2g5eg0, 顺磁性,内轨型,稳定性高;(2)CoF63-, t2g4eg2,

13、 顺磁性,外轨型,稳定性低; Co(en)33+, t2g6eg0, 反磁性,内轨型,稳定性高。,10. 请解释原因:Ni(NH3)42+和NiCl42-为四面体结构,磁性为顺磁性;而Pt(NH3)42+和PtCl42-为平面四边形结构,磁性为反磁性。 【分析】考虑Ni2+和Pt2+所处周期不同,配体对d轨道电子的影响不同。,【解】Ni2+和Pt2+电子构型均为d8。 按照配合物价键理论,对于Ni2+,NH3和Cl-均为弱配体,不能使Ni2+的d轨道电子重排,Ni2+只能采取sp3杂化。故配合物Ni(NH3)42+和NiCl42-为四面体结构,此外,d轨道含单电子,所以为顺磁性。而Pt为高周期

14、元素,d轨道伸展较远,与配体形成较强的配位键,所以对于Pt2+,NH3和Cl-可以起到强配体的作用,使Pt2+的d轨道电子重排,Pt2+ 采取dsp2 杂化,故配合物Pt(NH3)42+和PtCl42-为平面四边形结构,由于不含单电子,所以为反磁性。,11. Fe2+和Fe3+分别与同种强场配体或弱场配体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时,Fe2+和Fe3+的d电子在eg和t2g轨道上如何分布?其磁矩(B.M.)分别为多少? 【分析】利用晶体场理论及配合物的磁性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中n的含义为成单电子数。,【解】与同种强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为低自旋配合物,其d电子分布为: Fe2+ t2g6eg0 无成单电子 = 0 B.M. Fe3+ t2g5eg0 含1个单电子 = 1.73 B.M. 与同种弱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为高自旋配合物,其d电子分布为: Fe2+ t2g4eg2 含4个单电子 = 4.9 B.M. Fe3+ t2g3eg2 含5个单电子 = 5.9 B.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