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026457 上传时间:2017-09-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09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09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09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09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9 年漳平二中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 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仰观宇宙之大,_。(王羲之兰亭集序),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2) _,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寄浮游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_。(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 2-4 题。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

2、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3、。”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2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4、。”帝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注虓(xio),怒吼。赙(f),赠送财物助人治丧。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D以母忧去职 忧:忧愁(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3 分)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5、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6 分)(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译:(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

6、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译:(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3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每小题 2 分)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1)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并与下文的 字前后呼应。(2)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简述推断的根据。答: (3)从“白玉条” “不知”“疑”等词语中表达了作者对梅的什么样的心理或情感?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琴受到觉新的鼓动,向母亲提出报考觉民和觉慧就读的外国

7、语专门学校的要求,没有得母亲的同意,非常的失望,但很快就被新青年杂志上阿 Q 正传的台词所鼓舞。(家)B.觉新在中学里是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他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可是母亲死了,他的父亲迎娶了母亲的堂妹,这让他感到安慰。(家)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D.爱斯梅拉达在“圣迹区”的乞丐、小偷当中有着很大的魔力和影响。男女乞丐,小偷对她非

8、常尊重,他们会用欢呼欢迎她的回来,然后安静地排成队让她走过。(巴黎圣母院)E.出身不明和相貌奇丑,使卡西莫多饱尝屈辱和蔑视。他对所有人怀着恶意和仇视,却对克洛德感恩戴德,并唯命是从。 (巴黎圣母院)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1)家中觉新的婚事是如何决定的?请简述。 答: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搭救穷诗人甘果瓦的故事。 4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子张说一个知识分子要“见危致命”,看到国家社

9、会艰难的时候,要勇于站出来,挑起这个责任。B. “见得思义”,就是得到什么利益的时候,或者有功劳酬庸的时候,就要考虑了。“思义”就是考虑是否为我们本分所应得的,不能随便得。C.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祭祀天地祖先鬼神,非常重视,祭祀行礼的时候,要规规矩矩,对天人之间的祭祀要“思敬”。D. “丧思哀”,东西丢了是丧,这是讲东西丢了不能无所谓,要有悲哀的心情,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士”。(2)请结合上面“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洪培欣语文网历史不可娱乐化 仲言 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

10、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 “历史”似乎炙手可热。洪 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 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 娱乐 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 骂来, 诸 葛亮成为

11、中国历史上“ 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 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 ”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 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 先贤,推翻 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 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5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 维方法的百科全书,被 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 ”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 杂进 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

12、 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 违背基本的历史史 实,只能在尊重史 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洪培欣语文网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 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 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

13、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 热引向歧路。 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 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 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 史的职责。 洪培欣语文网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A近些年,从历史类的图书和

14、影视剧迅速蹿红,到“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既使某些文化人、媒体扬名谋利,也让“历史”似乎炙手可热。B作家学者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色情的“历史”故事,是为了迎合许多人对历史文化强烈的需求。C题目“历史不可娱乐化 ”中的“娱乐化”是指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D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任何娱乐历史和大众文化消费,都是要不得的。E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要坚守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杜绝将历史肆意娱乐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洪培欣语文网10作者认为历史娱乐化有什么危害?请分点概述。 (4 分)

15、答:11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与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否相同?为什么?(3 分)答:6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孕妇和牛 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 妇信手撒开 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 妇唤一声:“ 黑,出来。 ”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 ”她喝道。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 ,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