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水中毒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450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水水中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脱水水中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脱水水中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脱水水中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脱水水中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水水中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水水中毒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体液分布与代谢紊乱的关系示意图,水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水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于机体细胞内外,统称为体液。,血浆 5% 细胞内液 40%,组织液 15%,体 液 占体重60%,血管壁,细胞膜,细胞外液 20%,体液的交换: 1、细胞内外的液体交换:细胞膜允许水自由通过,对其他物质具有选择性。 2、血管内外的液体交换:毛细血管除蛋白质外,允许水、电解质自由通过。 3、体内外的液体交换: 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是平衡的,每天大约为 20002500ml。,二、体液中电解质的分布 体液中的电解质一般以离子

2、形式存在。 细胞内、外液中电解质成分差异显著。,阳离子 阴离子 细胞内液 K+ HPO42- 、蛋白质 细胞外液 Na+ Cl- 、HCO3- 血浆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三、体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指溶液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其与溶质颗粒的数目有关,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等无机离子形成 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等大分子颗粒形成 血浆渗透压 280310 mmol/L,四、水、钠的平衡 1、水的平衡 正常成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摄入量(ml) 排出量(ml) 饮水 10001500 尿液 10001500 食物水 700

3、 皮肤蒸发 500 内生水 300 呼吸蒸发 350 粪便水 150 合计 20002500 合计 20002500,2、钠的平衡 体内钠的主要来源是食盐,成人每日需钠46克,钠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平衡。 血钠浓度正常为130150 mmol/L 肾脏排钠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五、水、钠平衡的调节 主要受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调节 1、口渴中枢:位于下丘脑视上核侧面 刺激因素:血渗透压、循环血量 2、抗利尿激素:下丘脑视上核合成 刺激因素:血渗透压、循环血量 3、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 刺激因素:循环血量、血钠、血钾,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一、脱 水 概 念 体液量明显减少(丢

4、失体液量超过体重的2%以上),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 按血浆渗透压的高低,脱水分为以下三型: 血浆渗透压 血清钠浓度 (mmol/L) (mmol/L) 低渗性脱水 失钠失水 280 130 髙渗性脱水 失水失钠 310 150 等渗性脱水 水钠成比例丢失 280310 130150,类型 水钠的丢失,(一)低渗性脱水 1、特征(定义) 失钠多于失水 血清钠浓度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2、原因 “失钠多于失水” 不同途径丢失体液后,只补水未补盐 ! 消化道丢失体液:严重呕吐、腹泻、肠瘘、胃肠减压、胆瘘 皮肤丢失体液: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 肾

5、性失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 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长期使用排钠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如 Addison 病);药物引起的渗透性利尿; 慢性肾间质疾病,影响钠的重吸收。,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液流入细胞内,细胞水肿,血容量 明显减少,细胞外液 减少,ADH,肾小管对 水重吸收,无口渴感,中枢NS功能紊乱,细胞低渗,早期:尿量 晚期:少尿无尿,外周循环衰竭: 血压降低、血液浓缩、休克,低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 细胞外液,3、对机体的影响,组织间液 明显减少,脱水体征: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醛固酮,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尿Na,血 浆,组 织 间 液,细 胞 内 液,

6、低渗性脱水体液丢失部位,正常 水平,4、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避免不当处理。 (2)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3%)盐水。 (3)抗休克,纠正酸中毒。 去除病因 补足钠盐 先盐后糖 禁止单纯使用葡萄糖溶液!,(二)髙渗性脱水 1、特征(定义) 失水多于失钠 血清钠浓度 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 310 mmol/L,2、原因 “失水多于失钠” 饮水不足 又不断丢失水分 水源断绝:旱灾、迷路 不能/不会饮水:频繁呕吐、昏迷、婴幼儿 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脑血管意外 丢失水分过多 或失水多于失钠 皮肤、呼吸道丢失:大汗、高热、酮症酸中毒、通气过度、缺氧等 肾丢失

7、:尿崩症、渗透性利尿 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在上述情况下,机体每天还将通过肺和皮肤丢失水分,而使得“失水多于失钠”,故易发生高渗性脱水。,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流向细胞外,细胞脱水,血容量减少不明显,细胞外液 减少不明显,ADH,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口 渴,脑出血,脱水热,中枢NS功能紊乱,醛固酮分泌不增多,尿量、尿Na 晚期及重度:尿Na,早期:血压不降低 晚期:外周循环衰竭,主动饮水,髙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 细胞内液,3、对机体的影响,髙渗性脱水体液丢失部位,血浆,正常 水平,4、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补水为主,补钠为辅:以5葡萄糖溶液为主,适当补充一定量的含

8、钠溶液。 去除病因 补水为主 适量补钠 先糖后盐(2份5%葡萄糖 + 1份生理盐水),(三)等渗性脱水 1、特征(定义) 水钠按等渗比例丢失 血清钠浓度 130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310 mmol/L,2、原因 “水、钠按等渗比例丢失” 各种途径丢失了等渗体液时,在短时间内均可引起等渗性脱水 肠液丢失:腹泻、小肠瘘、小肠梗阻 血浆丢失:大面积烧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渗体液丢失,细胞内液变化不大,细胞外液 减少,肾小管对水 钠重吸收,【髙渗特点】,髙渗性 脱水,3、对机体的影响,脱水体征 血液浓缩 外周循环衰竭,ADH醛固酮,渗透压变化不明显,尿量 尿Na 尿液浓缩,血容量

9、组织间液,【低渗特点】,低渗性 脱水,未及时 处理,处理 不当,细胞内外无水分转移,等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 细胞外液,血 浆,组 织 间 液,细 胞 内 液,等渗性脱水体液丢失部位,正常 水平,4、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补水补盐:以偏低渗溶液为主 去除病因 补水补盐 水盐各半 先盐后糖 (1份生理盐水 + 1份5%10%葡萄糖),三型脱水间的相互关系,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三型脱水的比较,二、水中毒 (一)概念 水中毒是由于摄水过多,超过机体代谢与调节能力,导致水在体内大量潴留,引起细胞内、外液容量增多和渗透压降低,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主要特点 细胞

10、内、外液容量增多 血清钠浓度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二)原因 1、肾排水功能降低:急慢性肾衰竭 2、ADH分泌过多: (1)ADH分泌异常综合征:机体在无体液渗透压升高和血容量降低情况下,出现ADH持续或间歇性的异常分泌增多,并发生水潴留。 恶性肿瘤:胰腺癌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脓肿、脑炎 肺疾患:肺结核、肺炎 (2)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吗啡、多粘素 (3)应激:交感神经兴奋解除副交感对ADH的抑制ADH 3、水摄入过多:低渗性脱水晚期,水潴留,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外液 水分,组织间隙 水潴留,(三)对机体的影响,血液稀释,容量 渗透压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渗透压,水向细胞 内转移,脑细胞水肿 颅内高压 脑疝,血 浆,组 织 间 液,细 胞 内 液,水中毒时体液分布情况,正常 水平,(四)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严格限制进水量。 3、促进体内水分排出,减轻脑细胞水肿,缓解低渗状态: 渗透性利尿剂、35氯化钠溶液(密切注意心功能)、透析疗法。 【本章“复习题”】,祝 同 学 们 学 习 快 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