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赛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2529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赛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结构赛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结构赛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结构赛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结构赛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赛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赛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结构赛总结“中兴通”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作为我省传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之一,很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既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也是引导和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月7日,我校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首次参加了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共同主办,大连交通大学承办的XX年“中兴通”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

2、设计竞赛。由于是首次参赛结构类设计竞赛,我校师生主要以向其它院校学习的心态进行参赛,虽然我们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但确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参加正式比赛之前我校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提前在网站在进行宣传,参赛作品选拔赛及最终参赛作品,此次共2个队伍参加全省比赛,具体见表1。表1获奖队伍基本情况序号1该项赛事由前期宣传、选拔赛组织、网上申报等工作均有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总体负责,执行负责完成,涉及花销情况见表2。表2经费使用情况序号1234合计名称住宿费火车票材料、制作费图书资料费出租车费数量5101222单价总价412作品名称挑战者指导教师参赛学生获奖级别优秀奖图1竞赛快讯图2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现

3、场及最终参赛模型结构设计大赛心得依稀记得第一次接触结构设计大赛在我们的力学课上,当时的任课老师一再地强调这个比赛对我们自身以及学院的重要性,还特别地说此次比赛是首次允许新生参加,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对于我们XX级新生来说,理论上的知识当然比不上那些学长学姐了,更别提实际操作经验了,然而参加这个比赛必定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有很大的可能到最后换来的不会是奖牌。但是我们XX级新生骨子里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算再累再苦,我想我们也会坚持下去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与工程结构设计能力,丰富校园活动、学术氛围,促进大学生互相交流与学习,同时,为提

4、高工科类学生对力学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结构力学问题的探讨,提高力学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一开始我们组队的时候就出现许多问题,到底是同专业的人一起组队呢,还是选择外班的人。随着我们模型制作工作的推进,类似这样琐碎的小问题不断地出现,真的,有那么一瞬间有想过要放弃,但是看着团队的成员们在苦苦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再想想当时我们决定要参加比赛时的雄心壮志,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在制作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在做加载盒的底部时,没有考虑全面,导致加载盒的质量过重了。那个时候这真的像是一盆冷水浇到了我们头上,当时因为还有多的材料,我们有打算重新做一个加载盒的意向,因为

5、大家意见不一致,最后小组成员开会后决定,只能靠砂纸把底部木片交接的地方磨薄。考虑到时间这个因素,这真的是个浩大的工程呢,我觉得在那次以后大家更加团结了,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虽然大赛已经过去了有些日子了,但是我仍然记得我们在制作模型时的酸甜苦辣,记得模型刚制作完成时的欢呼雀跃,记得那次加载时它的坚强挺立,记得拆卸它是眼眶里浓浓的不舍一路坚持下来,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是信念在支撑着我们做事,这点在队长的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一旦被激发起斗志,我也是个不服输的人,现在仍然很清楚地记得省赛选拨时我们三个是怎样凭着一股韧劲儿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让模型有了质的飞跃,那种为了目标竭尽全力的干劲儿只有亲身体

6、会的人才懂得其中的乐趣。我的秘籍坚持!就模型比赛本身而言,可以简单概括为:多想,多做,多问,遇到困难措手不及也绝不放弃最初的目标。努力的过程是自己的,结果是别人给的。人越自信就越宽容,眼界越开阔就越能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我非常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是事先为你准备好的。它告诫我世间万物瞬息万变,纵然发现自己拥有很多,也必须时刻抱有危机意识,激励自己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断进取,对人对物皆如此,好在其中不变的是你能够掌控自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足常乐,但决不安于现状!英语邮箱jianzhu10_english密码jianzhu10结构竞赛课程总结结构竞赛的课程主要分为两个

7、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课程学习,另一方面是参加结构设计大赛,制作模型。经过这两个方面的培训学习,我们对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门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当然,要做好一个模型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需要不停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只有自己了解接触到更多深层次的知识时,才能在解决问题时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才能产生比较新颖的想法。这次课程的学习,除了知识方面的收获,更多的是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这种能力是我们以后工作和研究不可缺少的,将使我们受益终生。下面就本次课程的两个方面,分别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首先,这门课的理论

8、教学是比较全面的,有些知识是比较高层次的。第一次课,邹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结构竞赛制作模型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其中包括节点的处理、胶水的使用、材料的加工、模型的加固等实用技巧。模型的制作工艺对模型的整体性能影响很大,所以掌握相关制作技巧是比较重要的。随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往年结构竞赛加载试验时的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模型在加载过程中的不同破坏,有的是节点处理不好脱落导致破坏,有的是柱子刚度不够局部失稳破坏;有的是整体刚度不够整体失稳破坏,有的是梁、斜撑的强度不够导致破坏.看到这些模型的破坏方式和弱点之后,我们对模型加载时可能会遇到的破坏形式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通过对这

9、些破坏形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模型的承载力。我在去年参加过结构设计竞赛,并且获得了二等奖,由于大三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这次的结构设计大赛,所以这次就没有参加。不过,去年的结构设计竞赛经历还是比较难忘的,感触和收获比较多。去年的结构设计大赛的题目是广告牌在风荷载下的承载力。由于是第一次制作相关的模型,所以经验比较欠缺。同时,大二时我们对力学的学习还没深入,只学过理论力学,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力学知识体系的支撑,对模型的力学分析就显得捉襟见肘,这一点在计算书的书写中最明显,我们只能进行很简单的模型力学分析,很难进行比较详尽的计算。我们组查阅了一些资料并经过一系列的讨论,选择了比较

10、保守的结构方案塔形刚架结构,这种结构的受力性能是比较出色的而且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也很广泛。我们试着先制作了一个模型。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加工、联接方面的问题。首先,每一个框架中的交叉斜撑杆交点处如何处理?我们为了保持斜杆处于最佳的受力状况,将交点处两杆各削去部分并粘接在一起,使两杆都处于直线状态;斜撑杆和柱子之间如何连接?由于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垂直面的粘接,所以需要通过空间角度计算得到相贯角,并且需要精细的削角处理才能使这两个构件完美连接;节点由于胶水粘接易脆性脱落,如何加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组参照前人的经验,在节点处填充细碎屑填补空隙,并适当加大胶水的用量,同时用薄竹片贴在节点上,这样

11、大大增加了节点处的粘接面积,强度得到大幅提升;上部模型结构和下部底板连接处剪力和弯矩都很大,如何加固处理?我们觉得适当增加下端面与底板的接触面积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用细短杆与柱下端相连,再与底板连接,如此便增大了粘接面积。解决了上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的第一个模型也就完成了。我们把模型拿去做加载试验,结果二级加载时下部一根受压柱子发生失稳破坏,发生折断,而其他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完好。我们分析问题原因,应该是柱子刚度不足引起,于是我们决定加大截面尺寸来增加刚度。我们用两根长竹杆拼接成一根作为柱子,重新制作了新的一个模型。虽然结构的重量有所增加,但模型的刚度也大大增加。在第二次制作模型的

12、过程中,由于有了一定的经验,制作出的模型工艺上比较好,胶水用量比较适当,很多地方得到了优化,所以最终第二次模型反而比第一个模型轻了许多,也简洁了许多。最终,在比赛的加载试验中,成功地承受住了最大风速,并且由于结构的刚度比较大,结构的侧向位移很小。总体来说,结构设计竞赛和相应课程的学习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很有意义的。方平广告牌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理论方案作品名称诺鸡亚学生姓名张沈斌、方平、李雪垠专业名称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联系电话浙江大学结构设计竞赛组委会二一三年目录方案设计摘要.5主要结构图.6制作工艺.6模型材料.7细部制作.7计算书.8荷载路径.8轴力图.9弯矩图.9方案设计摘要我们的所设计的广告牌叫诺鸡亚,结构稳定,外观大气。考虑到风力荷载的方向是任意的,我们整体采用了等边三角形的结构设计,这种对称结构能够避免不同方向上强度的浪费,从而节省用料。参考日常生活中铁塔等的设计,支架的三个棱之间以桁架连接,以增强其刚度和稳定性。而广告牌面内部所受的力矩相比支撑结构要小很多,故其内部多为支撑的短杆,较支撑结构精简,将荷载均匀地传给了支座。综合考虑加载风速和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粗细结合,保证强度同时尽量减轻重量。模型做工精细,尤其是节点的处理,既考虑了面与面细微的连接,又采用了贴片等措施保证节点的稳定。根据试验,完全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